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苏教版六年级(上)题组教学浅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上)题组教学浅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教材中,有形式相似、思维方法和深浅难度相近、解题方法基本相同的一串题。这样的一组题有时出现在教材的例题中,有时出现在例题后的“试一试”中,有时也会出现在练习习题中。它的出现不仅能强化训练,使之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能通过操作、尝试、计算、对比等方式,使学生的推理、概括、总结、迁移等基本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应挖掘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题组”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技能,达到强化目标之目的。

一、用好操作类题组,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当引入一个新的公式、法则、定律时,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往往有一个消化的过程,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与短、好与坏往往决定教学效果的高与低。如果教材中的数学题组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页例9、例10教学中,教师可连用两个题组推导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在教学例9题组时,可让学生分组合作,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学生在摆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按照表格中的长、宽、高次序拼摆,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填表。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认真观察、从中发现规律,初步感知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得知长方体的体积正好是长、宽、高厘米数的乘积。教学例10题组时,教师可在例9题组教学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猜想一下以下三小题:“每个长方体共需多少个一立方厘米的小方块?它是怎样拼成的?”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后回答:“长方体的长是几厘米,一排就可以摆几个,宽是几厘米就可以摆几排,高是几厘米就可以摆几层。”最后再去摆一摆,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从操作到感知,从猜想到验证,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培养,空间观念得到很好的建立。学生自主完成题组,自主推导公式,自主总结公式,其推理能力得以提高,对公式的由来也加深了理解和记忆。这样一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体现,教师只起着一个“引路人”的作用。

二、用好尝试类题组,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题组作为尝试题出现在完成例题教学任务之后,其目的是用来检查学生对新知是否掌握,概念是否建立。它是对新知的强化和巩固,也是一种再创造。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8页“试一试”4小题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改变一下传统的教学方式。第一题可延用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说出洗洁液和水的比,或改用分数来说一说。在教学第二小题时,可提出:“如果一份是五千克洗洁液,那么需加多少千克水才能配制成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4?你是怎么知道的?”在教学第三小题时,可设问:“如果三份水是十五千克,那么需加多少千克洗洁液才能配制成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3?”而在教学第四小题时,则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在杯中用不同颜色设计出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1,先分一分,涂一涂,再说一说是怎样设计的。题组教学要防止形式单一,提倡尝试方式多样化,教学过程设计要新颖,要由浅入深形成梯度,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有 “爬坡不见坡”的感觉,对概念的掌握才是牢固的。

三、用好计算类题组,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规律靠教师教出来,还是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来,这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根本区别。方法的选择往往决定了数学题组教学的成败。题组的教学应在教师的点拨下,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为学生提供更为宽阔的思维空间。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32页练习十一第11题时,不光要求学生会做,还要求学生在会做的基础上自主发现规律。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再要求学生比较每小题中的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大?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和被除数相等?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独立练习,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四、用好对比类题组,促进学生正确迁移

为了防止学生的负迁移,我们常常通过题组的对比,来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分知识的不同因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合理。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51页练习十第6题时,我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找出题组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食堂有3/4吨煤,都问还剩下多少吨煤?不同点是:一个是用去一部分后还剩2/5,一个是用去2/5吨。再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不同句的意义,弄清题意:一个表示剩下的吨数占总吨数的2/5,这里的2/5反映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一个表示把一吨煤平均分成5份,表示其中的2份,这里的2/5是表示具体的数量。这样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很熟练地说出了数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思路。

总之,数学题组教学不容忽视。一要重视教师的“巧妙”引导,不能就题做题,应在练习的基础上巧设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二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主动观察,认真分析,积极讨论,寻找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数学题组之功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涂沟镇唐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