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攀援植物与水生植物种植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攀援植物与水生植物种植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当今生态恢复、城市规划建设、园林设计中,攀援植物水生植物因其特殊的用途越来越被园林设计者所重视。本文简要谈谈攀援植物与水生植物种植设计

关键词:攀援植物;水生植物;设计

1 攀援植物种植设计

攀援植物是垂直绿化的主要材料,都有蔓长的花茎,存攀援缠绕、下垂等特性。可以攀援和垂挂在各种支架上或覆盖在地面上,有的还有吸盘可以直接附着在垂直的墙面上。它们有浓密和各种姿态的枝叶,有美丽的花果,可以结合生产瓜果、香料、药材。垂直绿化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特别在绿化用地紧张的地区,攀援植物在提高绿化的效能和丰富景物的立面构图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1.1 植物的生态学特点

在利用攀援植物造景时,必须首先考虑相关种类的生态学特点,也就是说要根据攀援植物自身攀援能力的强弱、适应能力、生态学要求以及相关环境的立地特点进行植物选择。(1)攀援能力分析。不同的植物由于攀援能力和方式不同,适用的地点也不同,如攀爬能力较强的吸附类植物最适于楼房、墙面、假山石、柱体等的垂直绿化;缠绕类和卷须类可应用于篱垣式、棚架式等;(2)立地条件分析。要分析种植地的立地条件,如光照、水分、湿度、土壤等,然后进行植物选择,如喜光的有凌霄、叶子花、紫藤、使君子以及多数一年生草本攀援植物,可用于阳光充足的环境中。耐阴的有蔓长春花、绿萝、络石、常春藤、南五味子等,适于林下和建筑的阴面等处进行造景。

1.2 造景目的

不同的造景形式有不同的造景目的,如篱垣式造景大多以观赏花为主要目的,宜选择花色美丽的花种植。而棚架式造景供观赏的同时兼供遮荫,应当选择大型藤本,并以木质藤本为主。

1.3 植物体积、重量和支撑物的关系

攀援植物多数都需要支撑物,有时是固定的建筑物,如亭、廊、花架、栏杆等,有时应是临时的支架。这些支撑物和它们所处的空间大小是固定的,而且不同的攀援植物所需的生长空间和覆盖能力都不一样,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到空间的大小与植物最终体积的大小比例。空间过于拥挤或比例过于失调,都会影响到景观的整体效果。另外,从植物的重量上来说,有的攀援种类形成空间覆盖后,其重量会相对较轻。而有的种类的生长后期,由于枝叶繁密,会具有较大的重量,需要具有一定强度和耐久力的支撑物。这些因素在进行种植设计时都不能忽视,要确保支撑物能够承受得了植株的重量,并且要估算支撑所要延续的时间。

1.4 植物搭配

考虑到单一种类观赏上的缺陷,在攀援植物造景中,应当尽可能利用不同种类之间的搭配以延长观赏期,创造出四季都有可供观赏的景观。在进行中间搭配时,重点应利用植物本身的生态特性,如生长速度快的与生长速度慢的,草本与木本,常绿与落叶,喜阴性与喜阳性,深根与浅根之间的搭配,同时还要考虑观赏期的衔接。

2 水生植物种植设计

在园林中运用的水生植物,根据其习性不同分为湿生植物、沼生植物和浮生植物。设计时必须根据当地条件和欲选种类结合考虑,而且有些长势极强的植物如芦苇之类,不宜和其他水生植物种在一起。从构图方面讲,水生植物栽植的位置和面积,都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水生植物。除了考虑生态条件外,还要结合水上活动和倒影来考虑。不要因种植水生植物,阻碍了水上活动,破坏了倒影的效果和用水面扩大和美化空间的作用。

水生植物,在水面暴露的面积与水下部分栽植的面积,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这种比例关系,还因种类而异。例如荷花种植时在水面上下的比例约为1:5,根据这种比例进行估算,就可以预计水生植物占多少水面。在较小的水面里,水生植物可占水面的1/3左右,大面积水面比例还应小些。为了便于观赏,水生植物一般都布置在岸边、岸角。如果水面很大,则植物结合生产不受此限,水生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搭配也是因地制宜的。在很小的水面里用荷花就不如用小型的水生植物合适。在较缓的坡岸,可以自岸上到水中种植各种生态特性不同的水生植物,在搭配时充分利用体形、姿态、叶形、叶色、花色的变化,并与岸边环境取得联系。如根据水的深浅把睡莲、水生鸢尾、水葱、千屈菜、银芦加以搭配,可以取得多样统一、主次分明的效果。在静水池中进行植物配置,首先要考虑水体的景观效果和周围的环境特点。如果要进行植物配置,应该考虑水面的镜面作用。对选用植物应严格控制其蔓延,可设置隔离带,也可缸栽放入水中。对观赏作用不大的水面,可以加大植物的配置密度,以形成绿色景观。很多水生植物都有艳丽的花朵,给水景带来不同的色彩效果。在选择植物时,应考虑到色彩在时间上的延续性和变化性,可以通过选择在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搭配来维持水景在色彩上的动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石铁矛等.建筑与绿化[M]. 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2 毛培琳,李雷.水景设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