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风荷田田仙人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一个如民谣一般自然恬静,质朴却独具穿透力的村庄。青山绿水间,碧波荡漾,仙荷万亩,泛舟徜徉。或深或浅错落的绿色掩映着土红的房。时而平缓舒畅,时而又起伏跌宕;湖里做梦,路上歌唱:白莲宁谧。红莲奔放……藏在荷深处,仙人洞天生就有让人羡慕不已的因素。清晨,荷香弥漫。打开窗,前面有万亩荷塘做景。后有青山仙洞做枕,出门便是湖。水里鱼虾浅游,随心随性地抛杆野钓,那雅趣谁人能敌?泛舟荷中,雨时晴时,荷叶做伞,荷花做伴,暮了,篝火将快乐燃烧,直到天明。幸福、甜蜜散落在这个连神仙都留恋的地方,不由感叹:有村如此,夫复何求?
仙人洞村在普者黑的万亩荷花深处,由村中密枝山上的一个神奇溶洞得名。等你绕山绕水地找到她时,你对“柳暗花明义一村”这句诗的理解将会更加透彻。雨后,清亮的石板路把我们引向这个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茂密的山林包裹着这个甜蜜的村子。在村口竹木结构的寨门下,穿着撒尼传统服饰的老人们将她们最拿手的彝族刺绣制成可以带走的精致纪念品,正合了游客的心意。寨门右侧,一阵阵凉意扑面而来,仔细看了:一棵棵参天古树。 一从丛柔美的翠竹,仿佛画中。
往里走,每一个农家都很惬意,前院后山,或者荷塘。接待设施一应俱全。村中心有一个打歌起舞的小型广场,来回摇荡的秋千上有彝家少女婀娜的身影,泥墙青瓦的古朴民居环绕四周。肥硕的水牛在湖边迈着散漫的步子。
从前这里的民居都是土基墙、青瓦的木头房,二楼用木板搭成。每户人家的耳房都是一间凌空而架的小阁楼,那就是“花房”。撒尼姑娘成年以后,就要搬到花房上去住。到了花房里,就表示有了恋爱的权利。夜幕降临,阿乃(姑娘)爬上花房。梳妆打扮之后,等待心上人阿黑(小伙子)的到来。阿黑用歌声叩响花之屋,约心爱的阿乃到凤尾竹下把爱的话儿畅谈。
如今花房“敞开”了,山水风景和独特的撒尼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游客的进入慢慢改变着村子的生活方式。村中老范家是仙人洞农家乐的头牌,就连昆明人都知道。的光景。从最初的一幢两层楼的房子到现在两幢楼一个餐厅二进院的大型农家乐,老范家已成为仙人洞甚至普者黑农家乐发展的缩影。目前,这个180余户人家的撒尼小村子中开发了近60家农家乐家庭旅馆,日接待量1000余人次。旅游业给仙人洞村带来了实惠,该村的人均年收入现在已近4000元。住在民风淳朴、情谊至上,既有古朴文化氛围又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家庭旅店里,你能体验到撒尼文化的别样风情。
农家乐的主人白天通常都要下地干活,到了晚饭时,他们的热情就显现出来了:主人家会端着自家酿的酒给客人敬酒――彝家撒尼人的酒文化也是无处不在的,这正如他们的民谚中说的那样“饭碗可以空,酒杯不能空”。
主人家敬的酒,客人很难推辞掉,因为他们会一首接一首地唱敬酒歌,直到你喝下第一杯酒为止。喝了第一杯后面就会有一串的歌和酒,干脆,把所有的担心和所有的矜持全扔了吧,放开喝,扯开嗓子跟着唱,不要错过这种快乐。
村口,竹林掩映的小路通向村里的文化广场。每天暮色将近的时候。这里总是最热闹的。要是遇上篝火晚会,你就会被淹没于欢乐的海洋。身着褂衫的小伙子们斜挎大三弦,带上竹笛。艳装打扮的姑娘们背上自己精心绣制的花挎包,他们变成了一群快乐的天使,热情的歌舞与斗牛摔跤融为一片。一支支火把点燃了,远望象繁星坠地,近观似火龙飞腾。聚集在湖面上的火把小舟,首尾相衔。成了长长的火龙,人间天上,台为一体。
包裹着广场,浓绿而幽静的山林是撒尼人的圣洁之地。撒尼语称其为“密枝山”。密枝山中的树林为“密枝林”,密枝林是神林,是祭祀神的地方。广场深处的空地就是密枝节祭祀的圣地,石刻的图腾柱庄严神秘,也记录着撒尼文化的精髓。
仙人洞是彝族支系撒尼人的聚居地。据说明代,为躲避战乱撒尼人从滇中石林一带南迁,驻足于普者黑。尔后世代在湖畔耕田种地。采蓬捞藕,捕鱼捉虾。但始终保持着古老的撒尼民风,着撒尼服饰,说撒尼语,悠久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代代相袭下来。和其他的撒尼村寨一样仙人洞村至今仍沿袭着崇拜树的习俗。成家后的年轻人,从原来的家庭中分离出来独立生活以后,都要来山上祭拜一棵树。并一直保护、认养下去。
密枝节一般从每年冬月的第一个属鼠日开始,持续7天。过密枝节前,人们耍选择一天然的“石娃娃”作为象征密枝林的密枝神,藏在悬岩洞穴内,并选定一棵最古老最高大的参天古树作为龙树,石娃娃和龙树就是他们的社神,是村寨的保护神,神圣不可侵犯,摸都不能摸一下。密枝节第一天全村男子到密枝林参加盛大神圣的祭祀仪式,以后几天不得务农,只能上山打猎和下湖捕鱼。撒尼人认为,只要保护好密枝林就是保护了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也保护了他们的家园。
密枝节是撒尼人的“男人节”,妇女一律不能参加,节日期间不得务农,也不得出寨门探亲访友,只能在家中绣花做针线活。现在,撒尼人这一古老的节日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密枝节成为撒尼人一年一度的民间歌舞、摔跤、斗牛的民族节日,男女都可以参加。在仙人洞村,每年的密枝节,撒尼人除按古老的习俗祭拜。还要扎彩坊、挂红旗,营造节日气氛,并举行歌舞、摔跤、斗牛比赛,密枝山下的歌舞坪、摔跤场、斗牛场热闹非凡,成了歌的海洋,舞的世界,很多中外游客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这欢乐的海洋之中。
暮色来临,也是火把点燃、丝弦鼓乐鸣响的时刻。歌舞、服饰等各类表演在广场上先后登台了,还有全体演员观众的狂欢。会跳不会跳的都一并邀上场。尽兴方休。这个村先后成立了6支农民文艺队。演员100多人,欢乐的歌舞给国内外的宾客留下了美好印象,他们还应邀到上海、石林、陆良等地巡回演出。在县乡举行的文艺调演中多次获奖,几年来共演出节目600余场,观众近12万人次。
农民文艺队的成立,使仙人洞撒尼人传统歌舞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逐渐消失的局面得到了改变。在专家、学者的帮助指导下。村里修建了专门的歌舞场,还成立了彝语培训班等。这些活动,客观上挖掘和传承了撒尼人很多的濒危文化。这个有近400年历史的小村终于重新响起了多年未闻的传统民歌,跳起了年轻人从来没见过的传统舞蹈。
在游客比较多或者是农闲时,每天晚上8点前后,村里新建的歌舞场上都会举行篝火晚会。升腾的烈焰把歌舞场边的汉白玉圈腾柱衬托得分外高大肃穆,场后面的六尊石刻神像也被火光和月光辉映得神秘莫测。仙人洞撒尼人敬奉的天神、虎神、土神、牛神、火神和开路将军在竹影婆娑中和村子正中间那尊夸张而抽象的老虎雕塑遥相呼应。四面八方赶来的歌舞者正在场边随意地聊天。舞蹈队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家告诉我们,为了让远方的客人能及时欣赏到他们的歌舞。刚从田间地头赶回家的他们甚至还来不及吃晚饭。
次日清晨,微濂的风伴着我们绕过昨夜沸腾的广场。快乐的余温阵阵。拾阶而上,在茂密的林中穿梭,越过传说中的“仙人洞”之后,站在山顶,巨石悬崖丝毫没有抵挡住普者黑的豪迈大气,秀美神奇。而山水怀抱中快乐的仙人洞一如既往地与荷为伴。暗香浮动中,魅力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