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年人脑梗塞后心理状态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年人脑梗塞后心理状态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脑梗塞是指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所致的坏死、软化,临床以偏瘫、失语、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塞的发病与社会发展及老龄化有关,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且约有半数的患者以往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原因有动脉硬化、各种脑动脉炎、高血压、服药或用药不当、精神因素等。脑梗塞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它发病急促,恢复缓慢,易导致患者口角歪斜、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使患者产生深刻的心理障碍,而不健康的心态又可使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力下降,因此在临床上积极纠正心理障碍对促进机体的康复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则可产生不同的思维内容,但整个心理过程大概可归纳如下:

疾病开始期患者意识恢复后,由于生理、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表现为疾病确诊前的怀疑,侥幸心理,尤其是年轻患者认为自己身体状况不可能出现脑梗塞,不相信患病。一旦确诊后产生恐惧心理,对死亡的恐惧,对自身残疾成为家庭负担的恐惧和担忧,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出现对抗和攻击行为,如拒绝治疗和护理等;有的患者焦虑不安,烦躁失眠,易发怒,严重者可产生绝望情绪。这些反应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人对疾病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包括个体以往对该病的了解、医护行为,陪护家属的语言情绪表现,医院设施的暗示,个体对疾病的敏感性等因素。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支配着病人的心理反应和行为。

疾病稳定期此期是病人个体接受期,当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有所认识后,对疾病采取被动接纳的态度,进入病人角色,病人更多的是注意自身疾病的变化,关心躯体的不适,常把疾病症状和体验与病情的好转和恶化相联系,迫切要求知道治疗方法,感受每天的治疗效果,急于快速康复。但由于患者的知识水平、社会地位、心理预期目标等因素影响、病人情绪有诸多变化,自尊心增强,激动与抑郁症状常有明显表现。

疾病的恢复期患者病后对希望早日康复的心理非常迫切,尤其是年轻病人,由于担心因疾病而失去肢体的功能或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无法完全恢复健康,容易出现情绪低沉、伤感、抑郁、易激动、性格脆弱、急躁易怒、自我为中心。此期病人心理活动多数较为敏感,易受刺激,尤其是伴有失语的患者表现更为突出。脑梗塞患者一般10个月后进入后遗症阶段,此时就算有正确的锻炼治疗,但部分患者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语言、肢体功障碍,在疾病初期对康复充满了希望,在恢复速度开始缓慢或停止时,患者情绪会再度低落下来,情绪异常,悲观失望,严重者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轻生的心理。

恢复期心理护理首先要帮助病人转换角色,解除被动依赖和习惯性心理,特别是在病人正确认识疾病之后,鼓励病人树立乐观情绪,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树立长期康复训练的信心,培养病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让心理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