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关系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关系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利用的矛盾在庞大的人口增长的压力之下表现得很明显,不仅人均拥有的各类土地资源数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人口增长所带来的耕地资源数量快速减少、质量退化和其他与土地资源有关的生态恶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重点针对城市化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有效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

我国人口分布不仅呈现农村与城市的巨大差异,而且呈现从东到西阶梯状分布。人口分布明显由西向东逐渐增加,人地关系也相应紧张。东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9%,人口密度452.3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仅有0.061公顷。中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9.6%。人口密度262.2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098公顷,是全国粮、棉、油及林业生产基地。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是全国的主要林业生产基地。西部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6.5%,人口密度仅为51.3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082公顷,土地开发程度低,牧草地、未利用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全国最高。

1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问题

1.1 国土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总量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这是单从数量上考虑,但是从人均占有量则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人口众多,如果土地资源按人均算,中国人均占有耕地仅1.65亩,仅是世界平均数的1/3,人均占有土地、水资源少,是中国资源的一大劣势。中国土地资源不但人均数量少,而且分布不平衡,这就更加剧了资源紧缺。北方地多水少,而南方地少水多;东半部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西半部干旱且缺水。而华北地区则处于人地和水土两种矛盾的叠加之中,这些问题是中国人口和资源矛盾的焦点问题。

1.2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在我国现有的农业用地中,其中相当一部分土地质量不高,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而且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城市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较低。城市中的闲置土地占5%,而其中有40%属于低效利用。在开发建设中盲目的批地,造成了大量的土地闲置。在农村的土地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质量的退化是指对土地不合理利用而导致的土地质量与数量下降的过程。

1.3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某些地区盲目进行农业的结构调整,没能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导致许多优质的耕地被挤占。除此之外,西部建设用地特别是是交通与城镇用地数量较少,比例偏低。城市建设设施落后,严重的制约了西部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后备耕地不足,且一半以上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及云南等边缘的省、区。给土地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难度。而且在后备资源中山地较多、平地较少,质量较差,中等与次等土地偏多,且开垦难度大,所需投入大。

2 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问题必将给中国的土地供给和保护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带来持久而巨大的压力,城市发展与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的研究也将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显得更为重要。

2.1 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西方人文地理学者很早就从人地关系论的角度看待人与土地的关系,对土地利用问题进行过探讨,其实质上就是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进展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由最初的人与自然的适应—依赖—适应—利用的过程向人与自然进行物质的交换和人口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过渡。在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就有一个核心观点:人口增长和资源总量限额相矛盾,人口增长可以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而资源供应却是一个有限额的问题,人口指数增长迟早要面临着资源无法实现指数增长的矛盾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尽管对马尔萨斯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但也指出人口增长是产生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带来环境压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2 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战略。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耕地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耕地锐减的势头也得到了一定遏制,但城市的快速扩展所导致的土地减少的失衡趋势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在今后相对长的时期内,以有限的耕地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必须切实加强保护耕地,提出过硬的治本之策。

3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3.1 科学规划和开发土地。

未来的中国是否具备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控制人口的增长将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最基本的措施。在控制人口的同时,科学规划和开发土地,也是保护耕地,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提高土地规划质量与效率,提炼出有代表性的模式,减少规划工作中重复的劳动,增强规划的标准化。制定耕地保护专项规划,调整土地利用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建立全国耕地变化动态监测系统。

3.2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用地行为。 为实现土地的可持续性利用,就要加大法律宣传的力度,使干部与群众都了解违法用地的危害性与严重性,自觉的去维护土地使用的有关法律法规,自觉去抵制违法用地的行为。同时,还要加大执法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者及违法行为,只有使违法者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及受到法律制裁,才能起到有效的阻吓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举报有奖激励机制,形成人人参与监督、处处有人巡查的高压态势。通过法制手段、经济手段以及行政手段,逐步做到消长平衡,防止土地退化与流失。

3.3 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运行机制。 要调整与优化工地的利用结构,依靠科学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在保持生态平衡与持续利用前提下,发挥土地资源在提高质量与利用效率方面的最大潜力,实现综合效益最优化。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运行机制,以调整各用地矛盾,保证整个社会健康、平稳地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才能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在政府的干预下利用行政、法律、经济及技术等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及合理利用,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密切结合起来,两手都要抓都要硬。

参考文献

[1] 陈春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J].商场现代化,2011,(30)

[2] 宋敏.浅谈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J].科教技新导报,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