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浩天:不预设的人生更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浩天:不预设的人生更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阳光,帅气,略带腼腆是张浩天(Tim Zhang)给许多人最初的印象。但只要跟他聊上一会儿,你就会发现这位出生在中国南京、成长于加拿大的华裔青年钢琴家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和独立。他的性格温暖而内敛,有着少有的纯粹和沉静。也许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能够在二十一岁的年纪就读完了美国曼尼斯音乐学院的本科以及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硕士。他是施坦威钢琴公司“青年施坦威艺术家计划”的一员,还是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全球宣传大使。很快,他又将担任2015年首届“未来之星”国际艺术周的形象大使,在全国展开二十场音乐会的巡演。

钢琴曾是我的唯一

“钢琴曾经就是我的唯一。”当我问起他为何会选择钢琴家这条人生道路时,张浩天非常坦白地回答道。与许多琴童一样,五岁时的他也是在父母的引导下开始学习演奏钢琴。“那个年纪,其实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会考虑得很长远,将音乐与人生事业联系在一起。父母的引导往往是开始的第一步。”

一开始,钢琴练习往往是十分枯燥的,特别对小孩子而言,直到几年后张浩天才真正喜欢上演奏钢琴:“到了加拿大后,我换了不少钢琴老师,直到十一岁时遇到一位很出色的老师,他让我对古典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他接触到一些自己喜欢的曲子,并赢得了一些小的比赛。渐渐地,他的钢琴演奏在同龄人中成为了佼佼者。“那时,我觉得最能与我联系在一起的就是钢琴。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想做音乐。我的整个世界都围绕着钢琴转动,每日我都沉浸在古典音乐里。我知道自己很热爱它,觉得这就是我的唯一。”

于是,张浩天将成为职业钢琴家作为自己的方向。十五岁时,他就以全额奖学金考入了纽约曼尼斯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师从钢琴系主任多科夫斯卡(Pavlina Dokovska)教授。

真正的艺术家懂得坚持自己

然而,进入曼尼斯音乐学院后,张浩天才发现教授的演奏风格与自己的很不一样。多科夫斯卡是一位严格的老师,要求学生必须按照她认为正确的方式诠释作品,而张浩天对钢琴演奏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老师风格和艺术理念的冲突让他的本科学习倍感压力。“我觉得有些受到打击。我从教授那里学到了很多,也弥补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但是这样学习了两三年后,我觉得非常有压力。她是有名望的教授,也十分强势,一直试图改变我。也许很多学生都恰好适合她的方向,但是我不一样,冲突是难免的。对于当时那个年纪的我而言,的确会有挫败感,也会感到困惑。”

虽然如此,但十几岁时张浩天就已经懂得在权威面前坚持自己的理念。“我跟教授的关系还是很好,但有些方面,我一直坚持自己所相信的。”张浩天相信的是什么呢?是一种对钢琴作为表演艺术的信念。老师曾对他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正确的演奏钢琴的方式,张浩天却相信演奏音乐不仅仅是将音符准确无误地弹奏出来,更重要的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每位演奏家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这是不能抹杀的。

他对于钢琴的执着信念以及个性化表达的坚持让我想到了“最后一位浪漫主义大师”――霍洛维茨。霍洛维茨的演奏不是学院派的,不少钢琴同行也常常诟病他的过于“个性化”,却没有人可以像他那样让听众为之疯狂。人们会彻夜在卡内基音乐厅外排队,就为了能够亲耳听到霍洛维茨那与众不同、充满电流的演奏。霍洛维茨也曾经说过,听众来听音乐会不是为了来受教育的,他们要的是一种可以让他们尽情忘我的体验。

“霍洛维茨是有风格的,他是一位表演大师,”张浩天说道,“学院派的老师都喜欢温暖漂亮的声音,霍洛维茨的演奏技巧完全可以制造出那样的声音,但他也可以非常戏剧化地制造强烈的现场效果。他不怕冒险,这点是许多人害怕的。他的声音即使不那么漂亮也非常具有感染力。其实,霍洛维茨那个时代的钢琴家演奏都不完美,错音是常有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伟大。”

结束在曼尼斯的四年学习后,张浩天又被皇家音乐学院录取,在英国攻读钢琴硕士。英国的老师与美国的老师完全相反,给予他很多自由、信心和鼓励。问及英国音乐教育与美国的整体不同,张浩天说美国的学生水平总体而言比英国的更好,但是英国更注重个性。除了专业课以外,皇家音乐学院也会专门开设课程指导音乐表演者如何与听众更好地交流与沟通。

“我认为作为音乐表演者,我们始终是为听众服务的。古典音乐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能跟听众交流、让他们得到享受才是音乐家演奏音乐的意义所在。”张浩天说道。

预设人生精彩

成为职业钢琴家的道路充满了不为人知的艰辛。每天非常刻苦地练琴,并不能给钢琴学生任何获得回报的保证。师生间艺术理念的冲突、手部受伤、没有人脉都会对钢琴事业的发展造成影响。不像学习小提琴等乐器的学生可以考入交响乐团,钢琴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不少梦想成为职业钢琴家的年轻人努力通过在比赛上获奖为自己打开机遇的大门,也有不少钢琴学生不停地叠加学历以期进入一个高等音乐学府成为老师,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有些许保障。无论是哪一条路,看起来都充满竞争和压力。

问及对将来的规划,张浩天有着一颗难得的平常心。“能够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是很幸运的。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目前能做的事情做好,包括2015年8月到10月在国内的二十场巡演。未来我也会多尝试一些跨界,与作曲家合作演奏一些原创的作品,自己也会做一些创作和改编。好的音乐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到别人。不少钢琴家现在弹的仍是霍洛维茨改编的《卡门》,希望可以演奏得像他那样好。但是,那永远是属于霍洛维茨的曲子,我希望可以弹奏属于我个人的曲子。”

除了巡演和跨界合作外,张浩天是否会参加比赛呢?面对这个问题,他坦言自己对比赛的看法是中立的:“比赛的确让世界认识到了很多天才钢琴家,例如肖邦比赛就让我们看到了阿格里奇和齐默尔曼。我觉得要去参加比赛就一定要有十足的把握,自己的水平、演奏的曲目、老师的支持都是重要的。而且一旦参加比赛就要做好一直比到能拿到大奖为止的准备,毕竟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得国际大奖的可能性比较小。我相信每位钢琴家走过的路都不一样,也有不少知名钢琴家从未参加过比赛,这也是一种机缘。”张浩天希望可以通过不同的合作积累更多的经验,累积实力和知名度,“很多东西都是一种积累,无论未来做什么都是如此,人生没有一条固定的路线”。

这些人生感悟出自一位二十一岁年轻男孩子之口,还是让我有些惊讶的。这样的一份淡定在如今躁动、追求速成的社会上并不多见。张浩天有着同龄人少见的清醒和自知,他懂得专注于当下,努力通过积累来接近理想。他相信在千千万万个人生岔口,每一步都可能走出自己无法预见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