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法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法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调整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对减少在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渗漏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50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按年龄段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40例,对照组510例。实验组采用调整后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进行穿刺。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渗漏方面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调整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中的松止血带、松拳环节,可减少在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的渗漏情况,降低穿刺部位的皮肤污染,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和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几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a)-127-0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收集2000年8月~2007年7月静脉留置针输液1050例,发现厂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相应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1050例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男性510例,年龄3~93岁,平均年龄66岁;女性540例,年龄2~98岁,平均年龄68岁。医嘱静脉滴注药物治疗,穿刺部位:手背静脉250例,前臂头静脉410例,前臂贵要静脉390例。遵循由远端小静脉开始,交替使用的原则选择弹性好、走向直、较粗大和清晰的血管进行穿刺。将105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40例,年龄3~98岁,平均年龄69岁,其中,女性275例。男性265例,对照组510例,年龄2~93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女性265例,男性24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种、病程、所用药物、用药途径和穿刺部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材料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密闭静脉留置针(Y),型号为24G,明尼苏达矿业制造(上海)同际贸易有限公司供应3M透明敷料,规格6cm×7cm。

1.2.2 操作方法实验组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穿刺部位常规消毒(范围8cm×8cm以上)后,转动针芯360°,排气后以15°~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走向前行0.2cm,固定留置针后撤针芯0.5cm后,将外套管送人静脉,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再全部撤出针芯,打开调节器,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外套管,记录留置时间。对照组在穿刺点上方 10cm处扎止血带,穿刺部位常规消毒(范围8cm×8cm以上)后,转动针芯360°,排气后以15°~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走向前行0.2cm,固定留置针后撤针芯0.5cm后,将外套管送人静脉,再全部撤出针芯,松止血带,嘱松拳,打开调节器,用无菌透明敷料固定外套管,记录留置时间。

2 结果

观察两组在穿刺过程中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渗漏情况。两组留置针㈠色隔离塞液体渗漏情况见表1。经x2检验,x2=85.52,V=I,P<0.01,可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渗漏方面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调整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的操作步骤,在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渗漏情况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比对照组出现液体渗漏现象明显降低。

3 讨论

前臂扎上止血带后,局部静脉充盈,静脉血管内压增大,并且随着扎止血带时间延长,静脉血管内压力增大。针头进人血管后,留置针外套管的压力等于局部静脉血管内压力。

从表1可见,对照组在扎止血带、握拳的情况下撤出留置针针芯,白色隔离塞液体渗漏现象明显;实验组在松止血带、松拳的情况下撤出留置针针芯,白色隔离塞无液体渗漏现象。白色隔离塞液体渗漏对穿刺部位的皮肤可造成污染,同时,增加了操作者职业暴露的危险率。血性的渗漏液容易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影响了患者对护士操作正确性的判断。

作者认为调整静脉留置针输液法操作步骤中的松止血带、松拳环节,可减少在全部撤出针芯时留置针白色隔离塞液体渗漏情况,降低穿刺部位的皮肤污染,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和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