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及其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中学生背负着沉重的考试压力,与外界的接触更少,交往的范围更狭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日渐突出。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凸现出来,越来越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因此,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已成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不良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的消极影响
(一)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问题家庭”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紧张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家庭经济负担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缺少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作为父母工作压力更大。于是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平时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时间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这样的孩子在心灵深处容易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
(三)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亲子关系紧张
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两个极端:一是由于家长补偿心理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常心切,把子女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他们把子女逼进书房题海,稍有不从,或用大道理压人,结果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紧张;二是重养不重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营养状况大为改善,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明显提前,但中学生的心理发育由于家庭、学校的保守、封闭滞后于生理发育。
(四)独生、独门独户,把同龄人拒之门外,缺少伙伴
家庭居住条件改善了,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休息。但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缩小了青少年的生活范围,要么与父母、祖父母为伴,要么独处一室,而孩子长期独处,又会使他们的气质受到损害,养成一种胆怯、怕事、怕交往的不良心理。
二、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问题家庭父母的责任感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问题家庭的父母绝不能因个人的情感、是非问题而置自己的子女于不顾。经常争吵的父母要学会理智,忙于应酬的应尽可能早点回家,经济不宽裕的也尽量不要牺牲养育孩子的时间去挣钱。
(二)增强沟通意识,留些时间给孩子
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忽视和冷漠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作为家长应多与子女进行思想交流,了解自己子女的思想脉搏。随着节假日日益增多,父母也应多安排一些时间给孩子,或陪孩子一起学习琴棋书画,或种花、吟诗、听音乐、集邮、旅游、登山等。切莫把大量时光消磨在“筑长城”或舞池中。
(三)改进教育方法,发扬民主作风,转换角色
作为父母要了解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来办。心理学家提出“家长民主意识的十条建议”,值得我们家长参考:⑴不训斥孩子,经常训斥会形成厌烦的气氛;⑵不当别人的面批评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⑶纠正缺点不要笼笼统统,总体否定,应具体就事论事;⑷不要显示权威,而是提出具体办法;⑸决不打击孩子,如“我有你这孩子真倒霉”一类的话;⑹尽量应用表扬和鼓励;⑺尊重孩子意见;⑻多说“你自己决定”;⑼常交谈;(10)与孩子的朋友建立联系,邀他们到家玩。
(四)创造空间,营造良好的伙伴交往环境
家长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子女提供与伙伴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放学路上让子女与其他同学结伴而行。周末和节假日让子女邀请伙伴来家玩,鼓励子女利用空闲时间与同学进行电话交流,或主动到四邻八舍走动。通过串门,扩大交往的范围,学会与各种人交往的经验,消除一个人独处的寂寞。
(五)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随着“健康”定义的不断嬗变,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学校应与家庭联手,形成合力,建立“家校联系簿”;其次,有条件的学校应聘请心理辅导老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构建“学生心理档案”,把学生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一一记载下来。再次,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国家的未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广深入,农村教育愈发得到重视,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中学生优异的心理品质,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论题。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程,但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