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已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已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调控投资、信贷需求、避免通货膨胀等方面,应尽可能采取更为温和的办法,不转急弯

从前九个月中国经济数据和态势看,2009年经济发展已基本成局,全年完成8%左右的增长目标已无大碍。可以说,中国已从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中走出来,在全球率先复苏。

若无大的天灾人祸,中国已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如何延长这一轮周期的景气长度,如何避免周期内波动幅度过大,如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还需下更大气力。

一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回升,增长态势逐步增强。四季度很可能达到9.5%以上,全年同比增长可达8.3%左右。GDP总量可能超过32万亿元,根据现行汇率,折合4.7万亿美元,可能接近甚至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今年经济运行呈现两个特点:其一,国内需求主导经济增长,特别是投资需求强劲回升,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力。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30%左右,投资相当于GDP的比重可能超过50%,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80%左右;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成为拉动GDP加速增长的一个积极因素,估计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在40%左右;但外需板块处于严重下滑状态,前九个月出口下降21.3%,全年将下降近20%,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是负值。

其二,政府一揽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不仅带来了财政支出的较快增长,也带来了银行信贷与货币供应量的超高速增长,前九个月,银行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均超过29%;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8.67万亿元,同比多增加5.19万亿元,全年可能增加10万亿元左右。政府的刺激措施稳定和提升了市场信心,推动了国内经济景气的逐步恢复和上升。

一定意义上可以说,2009年既是内需主导型的回升,又是政府政策性因素为主要推动力量的回升,真正来自市场性力量的推动还相对较薄弱。这就表明,经济回升基础确实还不稳固,需要继续夯实。

政府保增长虽已起效,但调结构进展还不明显,在一些方面还有恶化的趋势。

一是投资强、消费品的内需结构,与更多要依靠消费拉动的预期调整目标不相适应,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更加不合理;二是内需明显回升、外需大幅度下降的总需求结构,与内外需协调发展的政策性要求不相适应,稳定外需成为稳定经济的一个新难题;三是沿海地区增长减缓、内陆地区增长加速的地区结构与地区协调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地区结构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四是重化工业增长快速、轻纺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相对低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合理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进一步加重了经济发展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由此可见,目前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不十分合理,不仅造成劳动就业压力与资源环境压力居高不减,而且影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

新的一年中,中国经济环境还存在较大变数,需要小心应对。

从国际环境看,一是全球经济将有所回升,但还不会很快回升到景气状态。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在内的主要国际组织做出的初步估计是,新一年的世界经济可能增长2%左右,离4%的景气区间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国际通胀水平有可能上升。国际资源和基础产品市场供求状态将由松转紧,大宗商品价格趋于上涨,石油可能继续涨价,食品涨价范围和幅度也可能扩大,黄金价格持续攀升。

三是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剧,特别是美元的弱势似乎还不会很快结束。为了转嫁危机和鼓励出口,美国人也不想很快出手止住美元的跌势。美元汇率存在着阶段性放任不管的倾向。这可能给全球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稳定带来负面伤害。

从国内环境看,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需要政府政策继续鼓励和引导,更需要市场内生性推动力量的跟进;另一方面,通货膨胀预期在强化,担忧刺激政策滞后的负面效应,特别是担忧通胀可能卷土重来的呼声在上涨。

目前,虽然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水平表面上显现出一定程度的通缩信号,前三个季度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始终是处于下降通道,累计比去年同期下降1.1%, 但实际上一些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商品价格却是持续处于高位运行。劳动力成本、能源与原材料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继续全面上升,对企业的成本压力持续增大,成本推动型通胀因素在强化。

这使得人们对未来市场价格变化,充满不确定性和心理恐慌感,增添了政府政策与市场行为的不确定性。目前股市的起伏变化,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是否会演变为更大范围的恐慌,有待继续观察。

若没有特别意外的事件发生,2010年中国经济上行趋势不会改变。一是目前回升态势已经形成,经济运行具有较强的增长惯性力量;二是政策性效应还将继续释放,具有较强的政策支撑力量;三是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已经成为政策的重点,具有较强的内生性推动力量;四是国际经济在逐步好转,具有较好的外需恢复力量。估计增长速度有可能超过2009年,全年GDP增长速度将达到9%以上。

考虑到2010年中国经济还面临着一些变数,经济政策面临新的抉择。

一方面,中国经济实际回升速度与经济潜在增长区间还有一段距离,刺激增长的空间还有,刺激的必要性和刺激的手段也还有,加上回升的惯性力量在加大,新的市场性、内生性增长力量在积累,我们可以对2010年经济前景保持相对乐观。

另一方面,经济回升的速度在加快,通胀因素在积累,压力在加大,要求刺激政策转向的因素在增加,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可能出现误判形势,因而伤害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基础。因此,我们对中国经济可能的走向也多了一些担忧。

在新的一年,决策者最需要注意避免的是,经济出现较大的波动。在调控投资、信贷需求、避免通货膨胀等方面,应尽可能采取更为温和的办法,不转急弯。特别是要坚定不移地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不急于改变政策大方向,以进一步稳定市场信心,使市场性力量能够在良好的政策预期下稳定回升。

只有当市场性力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实际经济增长已经在潜在增长区间,国际形势明显好转,外贸出口真正回到稳定增长轨道,市场物价出现4%以上的涨幅,积极的宏观政策才需要真正的转向。否则,积极的宏观政策只需要在结构上微调,即在保民生、调结构方面加大政策投入分量。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的健康复苏。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当把结构调整切实放到更加突出位置,靠优化结构、增强经济内生性成长力量,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而经济结构的优化,离不开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对资源配置机制进行大的调整,包括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国际国内之间进行生产要素的统筹考虑。

惟有在资源配置机制上做大的调整,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由粗放转到集约上来,经济动力才能真正转到依靠内需,特别是依靠消费需求为主上来。这就必须加快改变现有利益格局,加快国民收入分配机制和财政税收制度,以及金融制度的调整与改革,靠利益调整和机制完善,引导和保障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扩大内需的现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