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能力提高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能力提高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视唱练耳基本理论形成至今,已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为音乐的广泛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各地区输送大量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为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的教学要求也逐渐提高。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中的音乐理论学习中,视唱练耳主要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及感知音乐的能力,在音乐理论素养的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的学前教育对于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几乎所有学前教育的学生都必须经过1年左右的视唱练耳能力训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其一,形式的单一性。教师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基本采用教师范唱,逐句教唱以及单音、音程、节奏和旋律听辨的传统方式组织教学。

其二,内容的复杂性。教师在教材的选用及教学内容安排上,延续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的思路,所教授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自己所设想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的安排过于复杂。

其三,对象的不明确性。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并没有进行认真地分析,对于学生以后的职业规划、能力需求没有清晰的认识。

其四,效果的不显著性。只是单纯地训练唱谱、听辨等能力,对于学生音乐情感、音乐素养的培养较为缺失。故经过1年左右的学习后,学生只能唱一些乐谱和听几个单音或旋律等,对于音乐的内涵和情感的感知鉴赏能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从客观上,要从学生自身、教材选择、师资力量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完善;主观上,要从认真研究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教学对象的水平及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完善。

二、训练方法

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视唱练耳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训练其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践中去。”换句话说,视唱练耳课程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明确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能力需求。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可以看出对幼儿老师音乐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并不高,我们在培养幼儿园教师时应在掌握够用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上,突出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一)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在儿童音乐活动中尤为重要,对儿童内心律动形成及肢体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音乐节奏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节奏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在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体现学生节奏的训练。

1.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感是音乐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节奏感往往是通过严格、准确的训练形成的。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速度感、节拍感和正确的音值组织关系。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如:跟随节拍器进行视唱、肢体律动、合唱等。在训练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发掘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受,体验各种节奏带来的情感体验,并对各种节奏型进行不断地练习,逐步将每种节奏律动固化为自身内心的节奏感。

2.节奏的训练方法。

节奏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前十六、后十六、切分节奏等等,每一种节奏都有自身的特点,根据表现形式传达不同的音乐情感。在训练时,应根据节奏自身特点,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让学生对每种节奏都有一种感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力。

如“三连音”节奏的训练,在具体教学中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教师示范。在训练前,教师的示范尤为重要,是学生认知或了解“三连音”节奏的重要途径。

第二,反复教唱。当学生对“三连音”有一个初步印象时,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反复模唱,掌握三连音的节奏。

第三,肢体表达。让学生用肢体来表现“三连音”的律动,进一步感受“三连音”节奏特点。

第四,感知节奏特点。选择一个合适的,能够体现“三连音”律动特点的音乐,设计游戏,让学生感受“三连音”律动的乐趣。需要注意的是,游戏一定要与具体的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节奏的情感表达。

任何一种节奏,都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掌握。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三连音”是什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三连音”有一定的认识,并对这样的节奏感兴趣。学生在课下就可以自主地进行训练,从而固化为自身内心的节奏,加速节奏感的形成。

(二)旋律训练

旋律在音乐的各个要素中是最能够传递情感的,是让儿童感受音乐情感、增强艺术表现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旋律的训练同样尤为重要。

1.旋律感的培养。

旋律感,主要是学生对旋律的认知、感受、体验、表达等等。对于一首旋律,它的音乐情感是欢快地或是悲伤的,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自身内心的体验,将各种旋律固化为内心的感受。如欢快的旋律形态是什么样,悲伤的旋律形态又是什么样子等等。

2.旋律的训练方法。

旋律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其一,聆听。通过有意识地聆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旋律,让学生对不同旋律进行感受,并进行对比,总结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旋律的特点,增强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

其二,视唱。通过聆听后,学生对所唱旋律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进入到教唱环节。视唱时,首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重难点问题,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音准;然后通过反复演唱熟知旋律;最后通过完整的演唱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情感。

其三,展示。当所唱旋律以达到较为熟悉的程度,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表现旋律。演唱时,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演唱,让学生感受同一旋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其它音乐要素的训练

音乐要素除了节奏、旋律外,还有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等,在儿童音乐学习中,这些要素都有体现。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专学生,他们对于事物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音乐其它要素的体现形态相对直观,融合性较强。故在训练时,可融入到节奏和旋律的训练当中,如音乐速度可以融入到节奏训练当中。

(四)结合现代教育技术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是各学科、各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组织教学。如音乐、视频的欣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更好地体会音乐中的忧伤与欢乐;各种音乐软件的使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各种网络素材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课堂学习的氛围。

三、意义

我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音乐基础较弱,音乐素养较低;另一方面在培养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就业所需组织教学。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必须的、够用的音乐专业知识;第二,使学生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以及自身的音乐素养;第三,教学中将音乐的各个要素与游戏结合起来,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充分融合,在创设轻松教学氛围的同时,对学生幼儿园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益。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教学同样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做时代的牺牲品,要做时代的创造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