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晚报的自我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改革开放以来,晚报事业的发展走在了各类报刊的最前沿。到2002年底,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发行的晚报已有139家。老晚报的复刊与新晚报的创刊,给报业市场带来了新的繁荣,给广大读者送去了精美的精神食粮。这本是可喜的,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晚报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弱化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趋向,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一、“取长补短”与“取短补长”
报业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无非是优势互补,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这一点上,晚报之外的报刊早就看中了晚报的优势所在,比如贴近家庭、贴近生活、服务性强,加上短平快的特点。他们为了争夺更大的势力范围,与晚报相抗衡,千方百计向晚报特色靠拢,无论在栏目的设置上,还是在文章的篇幅,以及版式的调整上,真可谓做了一番大手脚,此举也确实赢得了一定的市场。晚报当然也要向对手学习,但笔者在这里重点想指出,一些晚报错误地把对手的短处当成了长处。比方说“短而精”是晚报突出的特色,相对于地方大报的所谓“大而全”而言,晚报占据了相当的优势,更能赢得读者。多年来“大而全”所派生出来的“大而空”现象,已使大报本身都在寻找改变此种尴尬局面的出路。晚报的特色正为人家的改革提供了好经验,而我们却要把人家已经或准备丢掉的短处拾来补己,这就必然造成人为的不利局面。
二、“以短为主”与“以长为主”
不可否认,目前晚报文章有越做越长的趋势,特别是一些晚报扩版后,文章越做越大,无论是新闻,还是专副刊文章,都有大的趋向。当然,指出这一点并非要全盘抹煞长文章。晚报本以篇幅短为特色,特别是各地晚报复刊与创刊之初,大都存在一个容量相对较小的特点,因而客观上也不容许刊载大块头的文章。缺少比较深入细致的探讨,只能蜻蜓点水,这也成了晚报同仁共同意识到的一个缺憾。随着各地晚报相继扩版,甚至改小报为大报,晚报的容量增大了,客观上也为大块文章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于是“长篇巨制”的应运而生也就不足为奇。但这里存在一个以谁为主的问题,是以短为主、以长为辅,还是相反,这就决定了晚报特色是否能长久保持的问题。以短为主,这其中包括了短新闻,以及精练的专副刊文章,以此作为主流。以“长”做“短”的补充和点缀,方能保持晚报的特色和优势。
三、关于地域性问题
各地的大小晚报复刊与创刊之初,都曾打出“突出地域性”的招牌。但随着家业的壮大、羽翼的丰满,一些晚报便不满足于地域性的“限制”。这一点本无可厚非,因为各行各业都在力争冲出小圈子,走向更大的区域。但拿什么打破区域的限制,拿什么走向更大的区域,这是问题的关键。套用一句老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地方晚报也只有突出了地方性,也才具有全国乃至世界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排除“拿来主义”,但要为我所用,为我所消化,以作为对自身的补充。而不能用“拿来”的东西取代地方性,或由于比例的失调,将地方性湮没。
四、服务性的意义
多年来,各地晚报的成功经验之一,便是其有较强的服务性。增强服务性,也是使晚报能够直接深入到普通家庭、贴近大众生活的法宝。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放得下架子,虚心而甘心做读者的服务员。但是随着晚报的不断壮大,一些报纸在读者面前的架子也大了起来,突出地表现为服务意识的淡薄,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贴近生活、贴近家庭这个宗旨。本来,随着晚报事业的发展,随着报纸的不断扩版,我们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家庭和生活中,在更大的范围内为读者服务,因而可以赢得比以往更多的读者来关注我们的报纸。晚报从前的成功,其中既有我们自身的努力,也有读者的拥戴,报纸和读者事实上是一种鱼和水的关系,一旦晚报服务性削弱,广大读者不再买你的帐,那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难以生存下去。我们应增强此种危机意识,把服务性这个法宝牢牢把握住,并使这个传统特色发扬光大。
五、关于“势力范围”的划分
在当前报业市场的竞争中,谁都希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报业竞争与战争时期的攻城略地大不一样。各级各类报纸基于自身的性质,已经在市场上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若想攻城略地去占有对方的城池,除非改变自己报纸的性质。客观上处于劣势的一方当然希望把自己来个改头换面,而占主动地位的一方若改变自己的面目去向劣势的对手靠拢,那简直是成“对手”之美,这正是人家求之不得的。既定的势力范围谁都难以突破或逾越。所以,在报业竞争中,大家应当走好各自的路,办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做无谓之举。晚报的性质已决定了其在时段及地域性等方面亦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我们应当很好地珍惜它,在这个既定的范围内做好自己的工作。许多晚报总想打破“晚”这个势力范围的局限,殊不知,丢掉了“晚”字,也就丢掉了自身应有的优势和特色。我想,谁想突破“晚”的界限,早晚有一天他还要考虑回到“晚”字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