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研究中发展数学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研究中发展数学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问题的自主研究、交流、讨论,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2.在研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用多种方法探索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体会“半径能确定圆的大小”,提升学生的思考、交流能力。

3.通过研究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回顾沟通

1.今天我们要继续认识圆,在这之前,我们已经认识过哪些平面图形?(PPT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2.我们不仅研究了它们的特征,还研究了它们的大小。就拿长方形来说,要确定一个长方形的大小,至少需要几个数据?

长方形明明有四条边,为什么只用两个数据就能把它的大小确定下来呢?

3.如果要确定正方形的大小,至少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

点明:看来,图形不同,它们的特征也不同,确定它们的大小所需数据的个数也不同。

【通过思考这一连串问题,让学生在回顾已有平面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图形,由于它们各自的特征不同,确定它们的大小所需数据的个数也不同。进而使学生对确定圆的大小所需数据的个数产生研究的欲望,为这节课的大问题研究活动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二、探索研究

1.自主研究大问题。

今天我们要研究圆,(PPT出示圆)屏幕上就有一个圆,如果要确定这个圆的大小,你觉得至少需要几个数据呢?

谁愿意悄悄地告诉老师?

(在学生思考了一段时间后,个别了解想法。)

同意用一个数据就可以确定这个圆的大小的,请举手。

奇怪,圆这么复杂,为什么只要一个数据就能确定它的大小呢?这个数据到底在哪里?或者说,究竟用哪一个数据就能确定这个圆的大小?

(学生独立针对研究单上的圆进行研究: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找到这个数据。)

【通过“如果要确定这个圆的大小,你觉得至少需要几个数据呢”这样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活动,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数学直觉、数学思考,在学生独立研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并尝试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画、量、说等形式表达出来。】

2.小组交流研究结果。

在四人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你用哪一个数据就能确定这个圆的大小?为什么?

(小组研究,相机追问。)

3.全班交流研讨。

(1)认识半径

A.你找到了一条线段,是吗?介绍一下是从哪里到哪里的一条线段?

(结合学生的发言介绍:圆的中心称为“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圆边上的一点称为“圆上一点”,并在学生的研究单上注明“圆上”。)

B.还有谁也找到了这样一条线段?你们画出的线段都一样吗?

这说明,像这样从圆心出发,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在这个圆里有多少条?

请你再指几条……能指得完吗?

看来,这样的线段真的有无数条,这就不对了啊,既然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为什么只用这一条的长度就能刻画这个圆的大小呢?

C.它们真的都相等吗?带着这个问题,四人小组再深入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有不同的思考和发现。

(学生的思路:测量、画圆时圆规两脚的距离不变、圆心的含义等。)

由此看来,这样的线段虽然有无数条,但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所以,只要用几条线段的长度就能刻画这个圆的大小了?

D.因此,我们把同一个圆里,像这样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2)认识直径

A.除了半径,你知道在这个圆里还有什么线段也能刻画这个圆的大小吗?

怎样的线段是直径呢?你能想办法画出一条直径吗?

(学生独立画,教师收集、展示三种不同的画法)有直径吗?在哪里?用手比划一下。

那什么样的线段就是直径呢?同桌两个人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结合半径、直径的含义,PPT动态出示概念和图像。)

B.在你的圆中,用字母o、r和d分别表示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C.半径有无数条,而且都相等,那直径呢?它为什么也有无数条?它们真的都相等吗?四人小组再好好研究一下。

(学生的思路:测量、由半径的特征验证、圆的轴对称性等。)

(当学生揭示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时,PPT出示三条不同的对称轴,让学生找出对应的直径,理解对称轴与直径的关系,体会直径有无数条。)

D.刚才,我们不仅研究了直径的特征,还谈到了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你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d=2r或r=)

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有怎样的特点?

正因为如此,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PPT出示):圆,一中同长也。想一想,“一中”指的是什么?“同长”呢?

说得真好!“一中同长”就是说:圆虽然复杂,但只要几个数据就能确定它的大小?

【紧扣“用哪一个数据就能确定这个圆的大小”这样一个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讨论、交流,在师生、生生的对话、辨析、阐释中,学生不仅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原来确定一个圆的大小,只要一个数据就够了”,也对有关圆的概念、特征、关系有了充分的把握。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会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即从定性角度进行描述和从定量角度进行刻画,从而使这一板块的研究活动始终服务于对圆的特征的探索,对圆“一中同长”特性的体会,对认识事物一般方法的感受。】

三、画图应用

1.结合失败作品掌握画圆的方法。

研究完了圆,你会画圆吗?瞧,(展示两幅失败的作品)猜猜问题可能出在哪儿。

看来画圆也得有一些基本的方法,谁能给我们谈谈自己的经验?

(总结:手握柄,针固定,两脚距离不能变,轻转一圈画出圆。)

2.结合数据猜一猜。

画之前先猜一猜,(PPT出示:①号圆半径4厘米,②号圆直径6厘米,③号圆半径5厘米)哪个圆最大?哪个最小?

怎么数据最大画出的圆反而最小呢?(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

3.画圆。

请在作业纸上画出这三个圆,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准确又快速。(指导学生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收集、展示学生的作品:

A.一起来看这一幅作品(分散的三个圆)你觉得他画得准确吗?谁有办法上来验证一下?(请一位学生验证,明确验证方法)

B.这里还收到一幅非常特别的作品,(出示同心圆)猜猜看,在画最大的圆时,他的圆规两脚张开了多少厘米?中间的圆呢?最小的这个呢?

看来,半径是多少,圆规的两脚就应该张开多大,这样才能准确地画出一个指定大小的圆。

【从反思失败的画圆作品,到概括地提炼正确的画圆方法,再到依据异质数据猜测画圆的结果,最终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合适的圆,在这样一个更为综合、序列化的画圆活动中,不仅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画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再次印证学生之前的研究成果:只用一个数据就能确定圆的大小。】

四、图案联想

1.同心圆联想。

再继续看这幅图,它不仅画得漂亮,还能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

(学生想到靶子、水波、雷达波、光环等静态或动态的画面。)

瞧,抽象的数学图案,还能让我们联想到如此丰富的生活画面,孩子们,你们太有想象力了!

2.研究中的圆联想。

刚才研究圆时有同学画出了这幅图

(如右图),看着这幅图,你能想到生活中

的什么?

如果说这是自行车车轮,车轴在哪里?为什么要把车轴装在圆心上呢?装在别的地方行不行?比如装在这里呢?(出示偏移圆心后的图)谁能模拟一下,骑着这样的自行车在教室里转一圈?

在笑声中,我们也应该能感觉到,生活中的有些物品之所以要设计成圆,原来背后还有着深刻的数学原理啊!

【生活中有很多圆,借助第一板块学生研究圆、画圆时的两幅作品,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圆和生活中的圆建立起联系。这种“根据抽象的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的要求,要比“根据具体的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有难度,但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设计成了圆形,这样的设计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原理。】

五、数据猜测

老师也在生活中找了一些圆,想看看吗?是直接公布呢,还是挑战一下,根据一些线索来猜一猜?

1.猜半径为15厘米的圆。

先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5厘米的长度,猜猜看,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圆可能是什么?

(学生想到脸盆、小车轮、电风扇的面、钟面等。)

(PPT出示钟面)你在这个钟面上找到半径为15厘米的圆了吗?指一指。

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圆吗?

A.找出数字里的圆、表示分的点构成的圆、钟面中心的圆等完整的圆。

B.比划出由60个小点构成的不完整的圆。

如果这些点再画得满一些,再满一些,就成了一个圆,的确,圆在本质上就是点运动的轨迹。

C.说出或画出三针运动后针尖画出的圆。

秒针的针尖转一圈能有圆吗?分针呢?时针呢?

这三个圆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为什么?

这再次说明,什么能决定圆的大小?

那什么能决定圆的位置呢?

2.猜直径为135米的圆。

第二个圆,它的直径达到了135米,1米有这么长,(比划1米的长度)直径为135米的圆会是什么呢?

(学生猜到建筑中的圆、湖泊、摩天轮等。)

(PPT出示伦敦眼)这是我和我儿子一起去伦敦乘坐伦敦眼时拍下的照片。当时,我儿子还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坐在相隔最远的两个位置上,该怎么办呢?比如我坐在这里,那我儿子应该坐在哪儿?

是这儿吗?这儿?(指几个错误的位置)

到底在哪里?

其实我们俩的位置如果连起来一定是什么?

这样看来,在同一个圆里,怎样的线段最长?

3.全课总结。

即使是一个普通的生活常识,也蕴藏着深刻的数学原理。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多留心、多观察,相信我们对圆的认识还会不断深入下去。

【通过两个抽象的数据,引导学生对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联进行充分的研究。让学生通过一个数据思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不仅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刚刚获得的对半径、直径的准确认知,还要求学生对相关长度有正确的把握,能灵活地根据需要对半径、直径进行转换,并不断在形象和抽象间、在生活经验和抽象数据间进行甄选,才能找到适配的答案。而在学生寻找到这些答案后,找出所有的圆的过程,找到两个相距最远位置的活动,则会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想象和思考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