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堂特级教师的公开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堂特级教师的公开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暑假,我有幸成为了一个教育基金会的志愿者,听了一堂特级教师的数学课。这堂课带给我极大的震撼,也让我改变了以往对公开课的看法。这个项目组织了在北京具有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的一线教师到农村地区,对300名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既有理论的介绍,也有教师们亲自上的观摩课。依据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观摩课的形式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令人印象深刻。北京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公开课《数学中的搭配》,对在座的300位教师而言,不仅是一次观摩课,也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洗礼。

公开课不仅仅是展示一名教师如何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行为中践行一个教师的教学观念。而一堂值得学习的公开课,让我们看到如何把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践行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

没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只需要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些简单的教学用具,第一次面对着一群陌生的学生上课,吴老师就能自如地调节课堂气氛。吴老师的授课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搭配》。课堂一开始,活跃的小学生坐下来,看着这位来自大城市的老师,有点陌生。但吴老师亲切的笑容立刻让这种尴尬瞬间消失。孩子们亲切地叫吴老师,因为他们发现在讲台上有“吴正宪”的座签,吴老师称赞孩子们观察能力很强。正式开始上课,吴老师拿出了教学道具――两件衣服,三条裤子。课堂导入是一堂好课的重要内容,吴老师用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件衣服搭配一条裤子,一共有几种搭配?学生们很活跃,答案也五花八门。但回答3种的居多,也有的说4种,而能说出6种的却屈指可数。吴老师把代表这三种典型的答案的孩子请到了台前,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答案是怎么来的。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声音,尊重每一种不同的答案,重要的不是正确答案是什么,而是让孩子们大声说出自己的思考,并且逐渐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当最后一位同学把6种搭配说出来以后,吴老师看了看所有的同学,让大家总结一下,如何看待这几种搭配。学生们活跃起来,吴老师把孩子们的声音再次板书在黑板上,孩子们说出了“完”和“乱”:6种代表搭配完了,没有漏;“乱”说明还有遗漏的,没有顺序。这些话不是老师的预设,而是出自学生之口。这是学生们的语言,用孩子们的语言来教学,是吴老师观摩课的亮点之一。如何从“乱”到“完”呢?孩子们同样有自己的答案,“要有顺序”。这些话从孩子们的口中说出,你能感受到,即使是一个课堂导入,搭配的知识也已经慢慢地渗透到孩子们的脑中了。从衣服裤子的搭配案例中,吴老师用5个圆圈代表了这些实物,让学生们能够迁移。当课堂导入将要结束之时,此时的课堂已经过去一半的时间。或许完美者会认为这个导入占据了太长的时间,但这真的仅仅只是一个“导入”吗?难道有谁规定一节课一定是被划分成几个环节,而导入必须只是课堂开始前的那几分钟?对于小学生而言,寻找任何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都是有意义的,而重要的不是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体验到这种发现答案的乐趣,培养了寻找答案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思考、迁移的能力。

课堂最精彩的环节,我认为是吴老师的下一个例题。小明从家到学校要途经一家商店,小明到商店有三条路(1、2、3表示),商店到学校也有3条路(A、B、C表示)问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种走法?当我们以为孩子们都能准确说出“9”这个答案的时候,我们却听到大多数孩子都说“3”“6”。而只有少数几个孩子说出了“9”。吴老师又把这三类学生的代表请到了黑板前,回答“3”的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答案:1A、2B、3C;回答“6”的学生也只说出了这三种,其他的3种看起来是蒙的;回答“9”的孩子,先说出了1A、1B、1C,这时候,吴老师并没有让他把剩下的6种都说出来,而是问问同学们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自己的手,于是原来回答只有3种的同学找到了剩下的6种(2A、2B、2C、3A、3B、3C)。吴老师问他们,是如何从3种变成6种的,大伙儿齐刷刷地指向了那个回答“9”的孩子,“杜俊辉启发了我”。“那我们的掌声还不响起来?”那个叫杜俊辉的小朋友听着掌声,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吴老师问他想说点什么,杜俊辉一时半会儿没有反应过来,然后害羞地说了一句“谢谢”,这句话换来了台下老师的笑声和掌声。那一刻,我感到,课堂的快乐,就是欣赏孩子们的纯真,就是看着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独立地说出自己的声音,那声音听来天真而又浪漫,单纯而又充满希望。

课堂的最后,吴老师问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会了搭配”“搭配要有顺序”“要向同伴学习”……这些声音,同样来自孩子们。

新课改以来,我们无数次听到类似于“学生主体性”“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口号,但真正能把这些观念践行到位却并不容易。近年来,公开课也一直被批评为“流于形式”“教师作秀”。公开课就像教师的剧本,教师和学生按部就班。更有甚者,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课堂教学就像已经排练过多次的剧情一样,学生是演员,甚至什么问题由哪些学生回答都是已经安排好的。那样的课看起来很充实,但总让人感到那是一堂没有活力的、压抑的课。而我以为,公开课的亮点就在于这些课堂上的小波澜,学生们出乎意料的答案,课程中的一些突发状况等等,这些都是考验一个教师教学机智的时刻。而像吴老师这样为农村教师准备的一堂公开课,传递的又是更高一层的境界。教育的现代化不一定是设备的现代化,首先教师们需要改变的是教育观念。农村小学的设备现代化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观念的改变或许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这一瞬间的改变可以来自于一堂观摩课,一次讲座和一次实践。

吴老师的这堂公开课,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乐学习是一种可能。学生,尤其是小学生,都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在求知的路上,他们本应该是快乐的。通过设计与生活中相关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寻找学生知识获得的突破点,是教学的一门学问与艺术。所有的学生的声音都应该被听见,所有的答案,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应该被尊重。学生的声音直接被否决,与发现自己的结果与正确结果之间的差距,二者的效果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显而易见。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这样的耐心,倾听学生的“正当来源的错误答案”。所有的学生学习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在这个课堂上,你感受不到哪个学生是平时学习成绩最好、最出风头的那一个,你能感受到的是,对于老师给出的问题,所有的孩子都在努力地寻找答案,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独立地思考,都在通过相互学习,通过其他同学的启发,学会学习。吴老师的笑非常具有感染力,我想这是一个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沉淀下来的一种对待学生的优雅从容,是教学观念支撑下的快乐教学的沉淀。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需要有这种快乐的精神。

我想起了吴老师给教师的四句话: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我想,对广大的一线教师而言,教育中的做永远比说更重要,而更难的,是如何把理想的教育,一点一点地践行到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堂公开课的时效性可能很有限,但对于农村教师而言,一堂快乐的、蕴含现代教育理念的课更像是一种鼓励,鼓励他们去实现教学中的各种可能。农村孩子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群群普通的教师身上,如果他们能够通过这样一堂观摩课,改变自己的教学,那么他就可能改变越来越多农村孩子的命运。观摩课效果至此,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经验本身,而更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在传递着一种对教育的热情、憧憬和希望。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