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崇真文化引领下优化师生行为的校本行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崇真文化引领下优化师生行为的校本行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是一所有着百余年办学历史的苏南名校。2003年起,学校以“十五”省级重点课题“SIS对学校管理的整合及其应用研究”为依托,确立了学校文化的核心――“崇真”,构建了完整的学校文化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听觉识别系统。学校又先后承担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行为的研究”“农村高中生态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研究”等课题,推进学校内涵建设。2013年起,学校以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崇真文化引领下师生行为优化的实践研究”为引领,围绕五个发展观(全面发展、全员发展、长远发展、科学发展、快乐发展)积极探索多元化、特色化办学路径。学校通过文化引领,以师生行为优化为切入点,深入推进课程重构和课堂重建,逐渐形成“和谐、自由”的校园氛围,促进了师生全体的“幸福、生长”。

【摘 要】学校文化管理主要依靠学校文化影响和引领教职员工的行为。学校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崇真文化引领下,崇真中学以“和谐、自由、幸福、生长”为学校的价值追求,优化师生行为,形成学校发展和师生行为优化的相互促进,推动学校管理向文化管理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文化管理;价值追求;崇真文化;优化师生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5-0041-04

【作者简介】曹国庆,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31)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学校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校长管理(或称经验管理),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长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第二阶段是制度管理(或称科学管理),主要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学校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第三阶段是文化管理,主要依靠学校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影响和引领教职员工的行为。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

张家港市崇真中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崇真文化的积淀为师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我们对“崇真”做如下释义:从本体论考察,“真”是指自然界的根本法则,“崇真”即是追崇真理。基于对学校文化的理解,我们定位学校的价值追求为“和谐、自由、幸福、生长”。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崇真文化引领着师生行为变化的走向,形成了学校文化发展和师生行为优化的相互促进,推动着学校管理向文化管理的方向迈进。

一、和谐:走向三重境界的校本行动

和谐有三种境界:一是人与环境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人内心的和谐。作为学校文化价值追求的核心要素之一,和谐引领着学校决策与校本行动的走向。

1.环境的美化与人文化

营造一个和谐、美好、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能够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达成与环境的相融。崇真中学的校园建筑、景观、绿化因校制宜,精心设计,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个性之美,传达出江南水乡传统的审美意趣。师生徜徉其间,处处赏心悦目,怡情养性。

自然环境的美能唤醒师生对自然的热爱与亲近,同时,校园物质环境尤其是人文景观,还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载体。反映学校历史、传达学校思想或与师生文化活动相关的景物,如建筑物、雕塑、文化墙、文化石等,这些在自然环境里叠加文化特质而成的人文景观,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自然的、科技的、历史的、艺术的,校园环境巧妙地成为课程的资源。崇真中学校园内的崇真钟楼、博厚亭、悠远亭、老校门、校训石、张謇题词等人文景观,处处寄寓育人之旨,让师生沉浸在崇真文化的氛围里,激发出内心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2.人际关系的和睦

崇真中学校园里有一座文化墙,上面是晚清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为崇真学堂题写的“敬爱”两字。“敬爱”,是敬师爱生,敬老爱幼。崇真中学围绕这一文化传统开展校本系列活动,努力促进校园内部以及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和谐。

学校管理坚持民主决策。教职工代表会议成为重大决策的主体。中层选举、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学校分配方案、考核条例等与教工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都由教代会投票决定。学校设立学生校长助理,开辟专用的办公地点,接待学生来访,听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设立校长信箱,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分年级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反馈意见。学校管理的开放透明、公平公正,使学校与师生、家长的沟通保持畅通,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学生管理层面,学校在推行学生“自主、自律、自治”的过程中,提出了学生在校“零处分”的目标。简单生硬的处分,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而不处分不等于不处理,谈话、自我检讨、班级批评、安排值勤管理等,处理的方式可以多样。其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并愿意改正它。实行“零处分”三年以来,学校常规秩序井然,违纪违规现象比以前少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

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走向大社会。学校大力倡导社区志愿者活动,师生中现有张家港市的注册志愿者110名,有一名教师志愿者荣获“张家港市十佳志愿者”称号。志愿者利用节假日上街举办义卖活动,为社区提供便民服务,为孤寡老人做饭,去环卫所慰问工人,参与香山景区的保洁,在校外疏导交通……“崇真红帽子志愿者”已经成为社区文明形象的一个代表。

3.精神发育的引领

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学校提出建设“书香崇真”,引导师生开展读书活动,不只是指向知识的吸纳或专业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指向自我精神境界的提升。人只有内心和谐才能与外在世界和谐。学校为师生印发了推荐书目。除了图书馆,学校还为每个班级设立了图书柜。晚自修前有一个“微阅读”时间,每天用电子白板播放一篇文章。学校德育处精心选取了60部影视作品,观看这些影片成为崇真中学学生三年内必须完成的作业。学校图书馆内布置了环境幽雅、书香气息浓郁的教师“读吧”,学校规定教师每周要有2节课的时间进入“读吧”阅读。学校定期组织开展教师读书会活动,发言人由电脑现场随机选定。学校还编辑出版了《崇真读书》杂志,发表师生的读书心得。

二、自由:搭建学生自主发展的平台

自由是教育的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帮助学生自我发展,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发生。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自由不是一种放任,而是学生主动发展、自我发展的权利,它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主、自律与自治。

1.自我管理习惯的养成

崇真中学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机构是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三个分支:自管部、志愿者中心、学生校长助理办公室。自管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学校的常规管理,包括两操一歌、宿舍卫生、就寝纪律等;志愿者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为学校各种活动招募志愿者,并进行活动的组织;学生校长助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来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学校领导进行反馈。学生的自主管理是全方位的,晨读、午休、晚自修都由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层面的自主管理包括环境美化、班级值周、宿舍管理等。学校层面的自主管理通过招募学生志愿者来完成。每年一次的学生秋季田径运动会,裁判员都是学生志愿者。

为激发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学校将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情况纳入星级班集体考核范围,同时不断创设机会,营造氛围,让学生体验参与自主管理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学生在自主管理中锻炼了待人接物的能力,在解决困难中获得情感满足和自我认同。

2.教学主体行为的优化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师生教学行为的优化直接关系到师生生命成长的样态。重构师生教学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走向科学有效的必然诉求。崇真中学基于本校课堂的实际,借鉴国内有效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其基本原则是先学后教,教有选择,学有反馈;理念核心是学生主体。课堂教学流程的四个基本环节――预习反馈、互动解疑、当堂反馈、归纳巩固――都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什么,怎么教”,完全基于学生“学得怎样”,使教学形成一种有意义的互动,而不是盲目生硬地灌输。

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认知规律、遵循教学规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效率是有价值的,但“活动前置式”教学并非一种固化的模式,不同学科、不同个性的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呈现出不同的课堂教学特色。比如,我校的吴正兴老师在物理教学中逐渐形成“问题导向式”物理教学课堂,并以此成功申报立项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孙德勤老师探索并形成了基于地理“学本”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既改变了学生,也改变了教师。全员参与,层层深入,基于课堂实例的学习与研讨,推动着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校正、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自我发展多向性的选择

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花朵,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不一样的美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发现自我,成就自我。学校有一百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在这些课程平台上,学生可以发现自我的潜能与特长,培养自己的爱好与技能。学校为学生铺就了三条可供选择的升学路径。一是普通文化类,学生凭借高考文化成绩升入高校;二是传媒艺术类,学生通过培训参加传媒专业考试,在高考后可以选择传媒艺术院校;三是职业专科类,学生参加国家高职示范院校举行的提前招生考试,不参加高考,直接进入职业专科院校。多样的选项,让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传媒班开设以来,学校先后有50多位学生通过专业考试,并达到了艺术类本二录取线。

三、幸福:关注师生人生的美好体验

1.创造“美时美刻”的记忆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学生的这段时光在校园里度过,学校教育所要做的,是让它更美好。让学生留下美好的校园记忆,是崇真中学对每一位教师的明确要求。学校开展“美时美刻”行动,倡导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行或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某个时间片段的深刻感动、温暖感觉、快乐体验,使之成为学生人生中难忘的美好记忆。每个学期,我们都征集教师为学生创造“美时美刻”的案例;同时,通过学生问卷,了解学生记忆中有哪些美好片段。学校主办的中秋赏月、元宵灯会、节日焰火、社团嘉年华、体育节开幕式等活动,也都指向学生身心的美好体验。学生自主策划的毕业季留影,留下了各具个性、青春张扬的美好场景。班主任对学生生活细节的关注,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上的关爱,一言一行,都是给学生创造美好记忆的机会。“美时美刻”,不仅让学生有了一个美好的青春时光,也为学生的记忆烙上了崇真文化的印记。

2.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是师生人生的重要生活阶段,让校园充满生命的活力,洋溢快乐的气息,是教育应有的价值追求。在崇真中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社团组织,每周都有自己的活动。班级辩论赛、排球联赛已成为学校固定的赛事。学校不仅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人力与物力的支持,还聘请了校外指导教师。学校成立了教工俱乐部,组织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垂钓等比赛,女教工还成立了广场舞社团。每天下午四点后,教工的各项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学校工会还会举行教师DIY午餐活动,营造家一样的气氛。教工会议上,学校设有固定的环节,为教师提供艺术欣赏的机会,包括美术、音乐、文学、影视等。学校还聘请专业的礼仪教师为教师开设生活礼仪讲座。我们认为,提升师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是学校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与理解。

3.享受自我实现的愉悦

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按层次从低到高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幸福源于内心的体验,尤其是成功的满足体验。成功不只是好的成绩,成功有多样的机会与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位师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学校要做的就是为师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

崇真中学提供各种平台,建立多项奖励机制,激发师生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热情。学校每年评选“崇真好声音”十佳歌手;社团嘉年华提供师生表演的舞台,让学生主持人轮流登场;奖励优秀社团学生和辅导教师……除此之外,学校还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奖教金,表彰各类特长生、崇真年度人物。学校组织海选,让教师登台亮相,评选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为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还成立了名师工作室,聘请校内外特级教师作为工作室的领衔人,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指导,让他们更快地成长为骨干教师,享受教师职业幸福。

四、生长:基于课程的丰富性与校本化

教育即生长。课程是学生生长的土壤。学校围绕“培养顶天立地有本事的崇真人”这一校本培养目标,研究校本教育教学的文化个性、学生群体的特点,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学校教师的特点出发,构建并不断完善丰富而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个性,不是一种标榜,而是一种特质,是一个群体穿越宏大课程体系之后的素质标识。校本课程,使学生的生长带上了校本文化的印记。

1.立足校本的课程建设

一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学校对体艺课程进行了校本变革,学生按体艺项目进行自主选择,组班上课。体育课开设了排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并增设体育项目裁判规则的课程内容。艺术课开设了书法、漫画、合唱、艺术欣赏、摄影等项目。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根据生源情况,也进行了内容的重新编排。从学校的实情出发,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课程的适切性是课程设置的依据。

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学校提出“人人都要有第二课程”的倡议,教师根据个人特长进行课程项目申报,学校学术委员会进行论证并予以指导。目前,学校已开设有一百多门校本课程,内容涉及“人文与生活”“科学与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社会与实践”“崇真文化与传统”六大领域,丰富的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可能性。校本课程的开发,让一批教师在课程建设中找到了新的生长点,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契机。

2.《崇真行》:崇真德育教材

校本德育教材《崇真行》是学校对日常德育活动的提升。它以育人为主线,以百年崇真历史文化、人生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内容,以主题班会、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贯穿高中三个年级段。《崇真行》由三个篇章组成,分别是“追崇真理篇”“尊尚真诚篇”和“争做真人篇”。全书共46章,每个章节又分为认识篇和活动篇。《崇真行》德育教材的编写与推广,改变了过去班会课无教材、随意性、碎片化的局面,增强了德育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3.崇真词典:校本特色活动

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策划并开展社团嘉年华、立校庆典、崇真大讲堂、香港游学、假日修行、元宵灯会等一系列校本主题活动,每项活动都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这些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系列活动深受师生喜爱,已成为学校相对固定的品牌活动,学校把它命名为“崇真词典”。

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的积淀,而不只是停留在“物化”的层面。学校文化应该“人化”,成为凝聚在学校每一位师生身上的一种良好品质。因此,重视和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让文化的引领与浸润潜移默化地改变师生行为,是学校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校长更需要的是专业精神[N].中国教师报,2005-1-12.

[2]康万栋.文化管理:学校管理的新走向[J].天津教育,2007(8).

[3]曹国庆.学在教前,教在学中――活动前置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江苏教育,2013(5):14-16.

[4]吴正兴.高中物理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物理教师,2013(4):16-18.

[5]孙德勤.高中地理问答式“学本”的设计和运用[J].地理教学,2014(20):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