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入企业文化让高职教育回归本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入企业文化让高职教育回归本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重叠、差异、融合的途径以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着重探讨如何引入企业文化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让高职教育回归本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文化;引入;融合

高职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子文化,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一体,其文化本质是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的融合。然而,当前高职文化与企业文化普遍脱节,引入企业文化推动高职文化建设意义在于让高职教育回归本质。

一、高职文化本质是校企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与高职文化有相当的重叠度,缺乏企业文化基因的高职文化是不完整的:一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以人为着眼点,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组织文化。二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大致相同的结构,都可以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态文化四个层次,学校精神和企业精神分别是两者文化的核心,都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等。三是高职文化注重“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目标是培养生产技术的管理者、技术标准的执行者等应用型人才,这与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及技术驱动的追求和创新创业精神是一致的。

二、校企文化两者的差异

企业作为营业性机构,其文化在价值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角度,与高职校园文化必然存在着差异:一是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学校追求的最大目标是社会效益。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其首要目的。二是教与学是学校的基本功能,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是校园文化主要构成,教风和学风的有机统一构成校风。生产和经营是企业的基本功能,教与学只是企业文化中服务生产与经营的一部分,因此两者基本功能不一样。三是校园文化对社会有很强的辐射作用,但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要弱得多。基于学校的职责是教育学生、服务社会、培养人和塑造人,学校文化更具有人文色彩。

三、高职院校引入企业文化的途径

(一)加强校企精神文化融合,推动高职精神文化建设。

校企文化的核心都是精神文化,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衔接,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文化,并与校风建设和育人目标紧密结合。强化对学生敬业精神、诚信意识、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多种方式感知企业文化、接触企业价值,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认同意识,毕业后角色转换更直接、更快速。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学院精神是企业精神的前奏,企业精神是高职学院精神的延伸。

(二)加强校企制度文化融合,推动高职制度文化建设。

在制度文化建设上,高职院校应注意汲取和借鉴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整套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鉴于高职学生的地域特点和就业岗位要求,在校期间的管理必须坚持效率和诚信。抓好学风建设,使学生养成行动高效、执行有力、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的务实精神。学生管理上更要注重作风建设,灌输吃苦耐劳精神。强化时间观念和细节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三)加强校企环境文化融合,推动高职环境文化建设。

在建设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时应注重突出“职业”的特点: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营造出真实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教室和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的不应仅仅是设计精美的格言警句,更应有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等与职业相关的信息,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行业的日新月异,从而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院系橱窗中可展示著名企业家和成功校友的事迹,实训基地、广场、楼房可用人名或企业名来命名。校徽、校服的设计应独具匠心,校训更应彰显学校与职业特色,使学生一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加强校企教育融合,推动高职教育实践一体化。

职业院校要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划。要通过组织实训实习、开设相关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传播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企业文化意识。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技能比赛、技能大比武。定期举办“技能节”,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营造浓厚的技能操作氛围。经常性地邀请企业家、杰出校友来校授课、做报告。定期和企业联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赛、举行校园模拟招聘等品牌赛事,培养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有素养的高职学生。

(五)加强校企科研融合,推动校企科研对接。

如何使企业文化的精髓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教师不仅要在学习理论中提高,更要深入企业,向研习专业技术一样研习企业文化,使自己真正成为企业文化的合格传播者。加强课题研究合作,把更多的企业攻坚课题放在高职院校开展,以科研合作带动高职教、学、研与企业深度融合。

(六)加强校企就业对接,推动高职就业竞争力提升。

高职应该按照市场的需要、企业的要求设置专业,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思路,这不仅带来了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而且对学生管理、党建思政、就业指导乃至后勤服务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应及时将需求反馈给学校,加强信息互换和就业合作,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就业观念,同时提供更多的实训和实践的机会给学校。

·校园文化·引入企业文化让高职教育回归本质

四、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始终坚定职业教育应有的立场。

近几年,有学者提出高职校园文化要处处体现“职业”的特点,更有学者提出要“建设企业化校园文化”,笔者对高职全面企业化不敢苟同。当前,建设高职文化的主要途径是将企业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引入校园文化,但绝不能一味地去迎合企业文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浸染和教化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丢弃的,“高等教育”和“职业能力”作为高职院校的两个重要方面必须同时并举。

(二)坚定高职文化建设的责任感。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经常直面这样的问题:部分毕业生仅就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言,完全能够适应工作岗位,但现实中或者应聘“屡试不第”,或者工作不久即被炒。学生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操作不细心,随心所欲;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责任心和自控能力,经常迟到、旷工,不能适应企业的严格管理;缺乏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适应企业的文化,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因文化的不合带来的心理上和情绪上的诸多问题,因而极大影响了就业成功率。因此,高职院校要坚定推进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以校企文化融合推动高职学生教育质量。

(三)挖掘历史资源,传承和创新并举。

开展文化建设要传承办学传统,突出办学理念,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的历史资源,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学院精神,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把文化建设及早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统筹规划、长远发展、分步实施、定期更新”的指导思想扎实推进,传承和创新并举,继承和与时俱进兼顾。

(四)将校企文化融合纳入学校整体规划。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薄弱现象,文化建设与学校的规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专业学科建设等必须统筹兼顾,形成校企文化互补、合理结合的学校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进展相配合,把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精神纳入到学生的培养计划之中,使校园文化活动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校企文化建设的具体发展目标和可行措施,使文化建设的各项目标得以实现。

(五)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甄别和选择。

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优秀企业文化的甄别,选择更符合本校实际以及市场要求的优质企业文化作为学习和引进的对象,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基础平台,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要维护学生的权益,不能打着企业化的名义行把大学生作为免费劳工,把高校变市场之实,把教学资源当交易筹码。工学结合作为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措施,能使学生提早了解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运作情况,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早日实现由大学生到企业员工和经营管理者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延保.现代大学精神与历史传承[J].中山大学学报,2004,(6).

[2] 崔现强,叶俊国.对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4).

[3] 朱发仁,傅新民.“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J].职教论坛,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