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比猴子聪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比猴子聪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听上去这像是废话,其实不然。人比猴子聪明,当然是人认为猴子很聪明,不然怎么会有“猴精”一说呢?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猴子是机灵顽皮之物,这似乎是没有异议的,国人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便是一猴王。但猴子的聪明,往往被人们看不起,这也是一个事实。“别把什么什么当猴耍”,是形容人被戏弄的一句口头禅,它来源于一种“耍猴”的把戏,即让猴子穿着衣服、戴着假面,模仿人的动作去取悦于人,俗称“猴戏”。用耍猴子比喻戏弄人,说明了在人的眼里,猴子的聪明还是小聪明,属雕虫小技。

庄子在《齐物论》中,为了说明他那个万物齐同的观点,也讲了一个猴子貌似聪明的故事。说有一养猕猴的老翁,给他的猴子喂橡子,对它们说:“早上发三个,晚上发四个。”不料猴子们不高兴,冲他发脾气。于是老翁连忙改口道:“这样吧,早上发四个,晚上发三个。”结果猴子们都高兴了。看,在庄子的文章中,猴子所谓的那点聪明竟如此容易对付!当然,这只是个寓言。如果这个故事真的成立,我们还可以得出另外一个观点,那就是猴子之所以这样,也许完全是因为生存的原因,或者是养猴老翁的喂养习惯使然,它和聪明不聪明毫无关系。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多少也反映了易中天教授出名之后的种种烦恼。报道附录了他和记者的这样一段对话:记者问他“你现在到底是个什么角色”,一向从容淡定、幽默诙谐而又信马由缰的易教授,这回仍然不失幽默地回答:“峨眉山的猴子――到处被人喂东西(指吃请),跟人照相。”易中天将自己的角色比喻为和猴子差不了多少,这真值得同情。不过,峨眉山的猴子笔者见过,不单喂的人多,也许真的是因为被人们喂习惯了,一旦不喂,它们还会从人们手里抢东西哩。这没有多少大道理,是生存把它们训练的,就跟人们可以把猴子训练得能演戏一样。同样道理,在今天沸沸扬扬的“国学热”中,我就怀疑其中有多少人是真的对传播国学精髓感兴趣,里面夹杂因生存原因而鼓噪的人恐怕不在少数。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只能是折射,不可能是直射。我从来就不相信,穿古代服饰,念四书五经,举行大规模的隆重祭祀先祖活动,就能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使今天的人们具有和发展的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了。如果那样,我们都复古去好了,何必再面对现代社会问题呢?

电视剧《士兵突击》播出后,获得观众一致好评。这部作品的确比较成功,几乎所有人物的性格刻画都有特点。不过我觉得,主要人物许三多的刻画反而是最有问题的。这个人物性格的发展缺乏逻辑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为陪衬成才这个人物的。作者似乎想说明,许三多这样老实、质朴、厚道的人,才是最终胜利者;而成才这样目的性强、处事精明的人,最后会被社会淘汰,除非他改了。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经常看到的,倒是成才这样的人成功几率最大。连编剧也不得不承认,成才的精明,是生存迫使的,无可厚非。有一次在马路上,我就见到一辆企业的面包车,上面赫然写着:意识决定存在,细节决定成败。你别以为它说的是哲学的意识和存在的关系,那是反过来才对,它说的就是现实。可见,离开现实社会的种种环境和条件,去谈理想、价值观的重塑,是不现实的,那就像鲁迅说的,是拽着自己的头发就以为可以离开地球一样。人的这种聪明,有时算不算是一种自作聪明呢?

选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