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敢与“337调查”过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敢与“337调查”过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6年5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宣布,对宝钢、首钢、武钢和鞍钢等中国钢铁企业及其美国分公司共计40家企业在美国销售的碳钢与合金钢产品发起“337调查”。这是美国首次对中国钢铁发起“337调查”。

“337调查”大棒

“337调查”最早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款,历经多次修订。该条款规定,ITC有权调查有关专利和注册商标侵权的申诉,也开展涉及对盗用商业机密、商品包装侵权、仿制和虚假广告等商业行为的调查。

提到“337调查”,国际外贸企业都要惊出一身冷汗。“337调查”确实厉害,一旦被它盯住,不但被调查的企业会被扫地出门,出口同类产品的其他企业也要受牵连,统统禁入美国市场。如果说“双反”(反倾销、反补贴)的结果是加征苛刻的关税,只要多花钱,外国企业仍能在美国市场支撑下去,那么,遭遇“337调查”就是一场“生死劫”,外国企业在美国市场几无生存余地,即便是赢了官司,也会输了市场。

自从1986年12月美国首次发起对中国企业的“337调查”,在过去30年时间里,美国一次又一次地挥舞“337调查”大棒。如今,中国已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337调查”最大的受害国,在国际上居“337调查”涉案国之首,最高峰年份占比达41.7%。在已判决的相关案件中,中国企业的败诉率高达60%,远高于世界平均值的26%。

近年来,美国在钢铁领域对中国钢铁产品共发起了46起贸易救济调查,人为抬高税率,导致201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钢铁量仅200多万吨。美国在对中国钢铁产品采取“双反”措施的基础上,又启动“337调查”,这属于重复救济、滥用贸易限制措施。钢铁是中国的过剩产业,倘若美国“337调查”最终判定中国败诉,将给中国钢铁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增添许多麻烦。

敢于过招

不过,“337调查”并不可怕,它不是铁板一块,不可攻破,中国企业要敢于同它过招。

首先,中国企业要加大对美国高层的游说力度。在外国利益集团的封杀面前,中国企业往往显得既茫然又无助,很多海外业务眼看就要到手了,一眨眼,煮熟的鸭子又飞了。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企业缺少游说功夫,没有通过强有力的公关手段消除有关利益集团的戒心。中国企业要想在美国市场施展拳脚,必须要有游说功夫。

据ITC有关数据显示,近一半的案件双方最后达成和解,而“337条款”专利侵权调查更有80%以上都得到庭外和解。联想集团在美国市场曾遭遇3次“337调查”,但通过游说美国有关高层,前两次调查均以当事人的握手言和结案。

其次,抱团反诉,抱团取暖。在应对“337调查”中,单个组织和企业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即使像联想、华为和中兴这些大公司,其力量也是有限的,遑论那些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对于“337调查”案,消极应诉是不可取的,采取不应诉的“鸵鸟政策”更是坐等ITC挥刀抹脖子,做出缺席判决。这意味着被调查的产品将长期甚至永久失去美国市场。1996年多功能便携工具案、1997年牙刷案、1999年微型工具组合案,都因中方没有出庭,ITC做出缺席判决并下达排除令。

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如果各涉诉企业团结起来积极应诉,取得谈判筹码,至少可以与申请方达成庭外和解。这需要勇气和责任感,更需要自我牺牲精神。

用浙江通领科技集团董事长陈伍胜的话说:“我们哪怕是倒下去,也要清楚地让后来‘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看到竞争对手的火力点在哪里。”在ITC已做出不利判决的情况下,通领科技集团勇于提起司法诉讼,经过3年零11天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惊天大逆转,创造了中国企业状告美国政府机构――ITC并依法胜诉的经典案例。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诉美国政府机构获得完胜。

应对“337调查”需要付出高昂费用,即使胜诉,通常也要需要投入成百上千万的美元费用。很多国内企业望而却步,因不应诉而痛失美国市场。实际上,如果被诉企业联合起来,共享资源,甚至共用专家证人,是可以节约大量诉讼费用的。

而抱团取暖还可以加强被诉企业的实力、增强被诉企业的信心,从而在它们与方进行谈判时增加砝码,促使调查天平向中方倾斜,或保持双方平衡,打个平手。经过长达3年的较量,2006年2月,福建南孚、宁波双鹿和四川长虹等7家中国电池企业打赢了美国劲量控股和Eveready电池公司的“337调查”案件,诉讼方所谓的“无汞碱性电池专利权”被判为无效专利。

最后,中国企业还可以采取反制措施。眼下,“337调查”已经成为美国企业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美国市场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律途径,中国企业是其最主要的受害者之一。中国有关方面或可制定与“337条款”对等的法律条文,对美国等来自发达市场的竞争对手予以限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美国调查中国企业,中国为什么不找个“借口”调查美国企业呢?

冲破贸易藩篱

当下,国家正在想方设法补外贸短板。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祭起“337调查”大棒,等于是在中国的伤口上撒盐,是自私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在美国宣布对中国钢铁进行“337调查”的当天,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表示,美国近期连续对钢铁产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是一种不审慎的行为,此次更是史无前例地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337调查”,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负责人也发表谈话,强烈呼吁中国政府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维护中国钢铁产业的合法权益和正常贸易秩序。

美国又一次使用“337调查”,为了保护中国钢铁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利益,中国唯有针锋相对、勇于过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试图用 “337调查”等贸易保护手段遏制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是极不明智的短视行为。中国有能力冲破外贸藩篱,促进中美贸易正常化。

(作者系财经媒体专栏作家、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