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吉林省会展业人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吉林省会展业人力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会展业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会展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会展业是一个整合度极高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是既懂外语、计算机,又会策划、营销、招商、管理等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而且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历程较短,这本身也导致高级会展专业人才一将难求。目前吉林省会展业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会展经理人职业化观念尚未形成,会展从业人员分工不明确,人员流动性大,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差等问题。会展业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是摆在会展业界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 会展业 人力资源 发展策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展业在我国各主要城市得到了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两年全国每年举办的达到一定规模的展会活动项目约3000个左右,进入市场的会议项目则数以万计,会展业创造的直接收入超过百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的关联产业的经济产出则约有近千亿元。按照业内专家学者的普遍预测,未来若干年,我国会展业仍将以年均15%~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

但是,我国会展行业毕竟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整个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会展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就是摆在会展业界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以长春为例,长春作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会展城市之一,可以说会展业已经逐步成长为长春市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但是会展业作为新兴产业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破解。尤其是会展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非常突出,如何针对会展业自身的特点培养出一大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会展专业人才正是我们急需考虑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一、吉林省会展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进步,会展经济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国内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吉林省会展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九五”以来,规模和总量平均以近30%的幅度递增,明显超过国民经济增幅,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可以说是一枝独秀。

吉林省会展业从起步阶段逐步迈进了高度发展阶段。概括起来,吉林省的会展业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每两年一届的长春电影节,吉林省的会展业开始进入了起步阶段。每次电影节的举办都伴随有相应的经贸活动洽谈会,也有展览。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主要靠政府行为起主导作用。

以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建成为标志,吉林省会展业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由于有了固定的场所,展会的数量每年达到二、三十个以上,其“代表作”是长春商品交易会。尽管规模不是很大,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开始有所提高,大部分企业认为是宣传和展示自己的有利契机。

以汽博会、农博会、教育展等重点展会为代表,吉林省会展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办展数量不断增加,平均每年增加近20项,并且有些已在国内出了名。企业和社会的参与度提高,品牌展会日趋成熟。

从十几年吉林省会展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吉林省会展业发展硕果累累。以长春市为例,2006年共获得会展权威机构评出的10项全国性大奖。主要包括:6月4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会展财富论坛上,长春市获得最佳办展环境城市奖,中国会展产业贡献奖,汽博会、东博会入选中国展会100强,电影节入选中国节庆50强;7月23日在长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会展文化节上,长春市再获中国宏观管理最佳会展城市奖,汽博会被评为中国服务质量最佳展览会,教育展被评为中国品牌推广展览会,长春国际会展中心被评为中国硬件设施最佳展览场馆。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业内人士对吉林省会展业发展的一致认可,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吉林省全体会展人的士气和信心。

吉林省会展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会展业市场仍存在混乱现象,特别是未经审批的露天展会、低水平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办会办展的开拓性不强,会展工作与招商工作结合不紧密;三是市场主体发展迟缓,特别是民营会展企业总量偏小,难以承担更重的任务,一些大型展会实际上还是‘政府项目’;四是市场化水平相对滞后,尤其是一部分政府主导型展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政府补贴,限制了新的会展项目的开发和培育,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其中的第一个问题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执法力度,但后三个问题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会展的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二、吉林省会展业人力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展行业毕竟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整个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许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中会展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就是摆在会展业界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吉林省更是如此。伴随着会展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会展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吉林省会展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会展从业人员规模不够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吉林省会展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在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和协调下,以会展公司和会展场馆为主体,以搭建公司、设计公司、工程公司、运输公司等为辅助,吉林省会展业的经营主体队伍已初具规模。以长春市为例,截至2006年底,在长春市工商局登记的经营范围内包括会展、展览、展示、展销的公司已经50多家。但是在这些公司中真正从事展览活动的公司还不到一半,全省只有一家注册的会展策划公司,从事展览各类项目的专业人员只有600人~700人。可以说,吉林省会展业从业人员的规模和结构还没有完备。

2.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

从广义的角度出发,会展人才包括会展业核心人才、会展业辅人才以及会展业支持型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会展业对这三个层面人才的需求差别都很大。比较而言,业界对核心人才和支持型人才的质量要求更高,需求更迫切。虽然,由于行业特点所致,对核心人才的需求不多,但是吉林省会展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加之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目前从业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多为行政配备,半路出家,很少有既懂经济管理和国际惯例,又精于展会策划和运营的行家。根据“长春旅游业发展人才需求与培养对策研究”课题组的调查,长春会展业从业人员中具有5年~10年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的专业人才不到30%。而业内专家称,一个大型国际会展举办成功需专业人才80至90人。如果按照现有600~700名会展从业人员计算,吉林省会展业正面临着百里挑不出一的人才困境。同声传译是会展业急需高级人才之一,全球总计2000多人,而中国只有25人~30人。东北亚贸易博览会上,小语种翻译奇缺的窘境已经给吉林省会展业敲响了警种。另外,辅人才如设计、策划等基本都是从其他专业如平面、广告、装潢等专业转道而来,工程、制作、施工人员更是来自各行各业。所以,尽管吉林省会展业从业人员的队伍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高。

3.会展理论研究专业人员匮乏

会展理论研究专业人员看似很多,实则匮乏,且真正受到专业训练的人很少。专家认为,参与展览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了展览理论研究的深度。理论研究有它的特殊性,就展览本身而言,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人员。特别重要的是有没有申请展览理论研究立项,如果展览业不能立项,将面临没有真正研究力量投入的尴尬局面。即使成立这样或那样的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005年,业界对展览理论的探讨越发激烈。8月,在大连召开了以展览理论为主题的会议,一改以往理论探讨只是展览行业会议中一个很小板块的惯例,给展览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进入2005年以来,业界对展览理论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正在逐渐深化,理论研究趋势正在向注重微观、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按照惯例,研究机构通行的做法是需要有一定的科研基金作支撑的。如果中国展览理论研究委员会每年能拿出100万~200万的研究经费,进行研究人员项目竞标,这样才能聚集更多的科研人才。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展览立项研究基金根本无从谈起。

4.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质不够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会展业从业人员90%以上都拥有高学历,一般都接受过专业学习或行业组织的认证培训,并可以注册专业技术职称。如会展业发达国家其展览业从业人员中71.8%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11%有硕士学历),23.5%有大专学历。相比之下,吉林省会展从业人员还没有形成职业化体系,在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方面也存在很大距离。如在职会展管理人员未受过会展专业教育的占50%以上,只有少数的人接受过会展培训。一些经营会展业务的公司只有三两个人,一两部电话,一年办几个展会的小公司,其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质都很低。

没有高水平的展会策划人员,就不会有有特色和生命力的展会主题,没有专业的展会组织和技术支持人才,就不会有高效益的展会,也就不可能有发达的会展业。所以,人才储备不足对国际性展会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世界5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全球首席总裁沈德培指出,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没有达到主办者期望的4000万人次的游客,其中一个原因是办展的人手和能力不足,特别是技术和项目管理人才更缺。

5.专业人才缺乏,整体素质不高

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会展业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吉林省会展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目前吉林省会展人才市场上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会展经理人职业化观念尚未形成,会展从业人员分工不明确,人员流动性大,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差等问题。吉林省会展人才缺乏,既有历史和体制方面原因,也有会展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会展业是一个整合度极高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是既懂外语、计算机,又会策划、营销、招商、管理等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而且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历程较短,这本身亦导致高级会展专业人才一将难求。

东北亚贸易博览会成功举办无疑成为吉林省会展业发展的“推进器”,同时也拉动了对会展人才的进一步需求,促使吉林省会展人才市场上的供需数量和质量矛盾更加明显。调查表明:目前吉林省急缺的高层次会展人才包括从事会展管理的高级外语人才和国际协调人才等,从数量上来看,会展运作管理、广告和物流等人才缺口最大,现有人才仅能满足三分之一需要。可以看出,吉林省会展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缺口,高级专业人才供需差距悬殊已经达到制约行业发展的程度。

三、吉林省会展业人才发展策略

吉林省会展业要走质量发展之路,促进会展业快速与国际接轨,必须把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会展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采取有效策略,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一批整体素质过硬,专业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会展人才。

1.加强会展理论研究

由于吉林省会展业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会展从业人员的实践工作缺乏理论指导,会展业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以,成立会展相应理论研究机构,加强会展理论研究,担负起分析国际、国内和吉林省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政府和会展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的重要使命。

2.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结合起来

根据吉林省会展人才市场供需的结构性差异分析,培训是解决供给不足的有效方式,它可以在短期内提供理论知识的补给;学校的系统教育要经过3~4年的培养周期,是为会展业的长远发展进行人才储备的常规教育模式。但学校教育切忌一哄而上,要根据办学条件和市场需要量力而行。培训与学历教育的适当结合是会展人才培养的最佳选择。

会展业是专业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尤其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如会展的组织策划、营销和管理等,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这一特点决定了会展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学校正规教育的系统培养。于2003年7月完成《会展人才市场调查报告》显示,77.3%的有效反馈认为会展人才学历应为大专以上,45.2%认为会展人才应有本科以上学历。

贸促会的一项市场调查也清楚地反映,现有会展从业人员对短期培训的强烈需求。该调查显示,所有的办展单位均存在着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需要。被调查单位中,77%的高级会展经理希望得到国外著名会展公司高级会展专家的培训;68%的会展经理希望学习国外会展理论和实践知识;70%的会展经理表示最希望参加国内短期培训班。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原因,现有会展从业人员很少是会展相关专业出身,理论水平不高,发展潜力有限,但他们中很多人已经具有多年的宝贵从业经验,提高这部分人的理论水平是会展人才的基础保证。

3.人才国际化

人才国际化的捷径就是送出去和请进来双管齐下。送出去,即由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或企业选派高级会展人才或有发展潜力的人员到国外相应会展机构、学校以及会展公司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营销策略和现代技术手段等。请进来是指直接从国外聘请有丰富的组织、策划和管理经验的高级会展人才,加盟吉林省的会展企业。二者都是直接接触国际先进会展业发展理念,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4.完善用人机制

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吉林省会展业要想站稳脚跟,必须牢牢抓住人才这个根本因素,构筑人才高地。构筑人才高地就要在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机制方面全面创新。培养人才就要善于发现、大胆使用、重点扶持。吸引人才则必须综合运用薪酬、条件、环境、感情、发展等因素。

会展业在发展,会展人才培养的成败决定着会展业发展的未来。加快培养既具有现代会展经营管理知识、策划、公关、组织能力,又掌握现代会展信息技术管理手段的高级人才,促进会展业快速与国际接轨,走专业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会展发展之路。培养一大批初、中级不同层次的会展专业人才,既可以满足目前会展行业对于人才的迫切需要,又能解决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吉林省特别是长春市是中国会展业市场条件较好、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同时又拥有众多大、中专院校以及职业培训机构。吉林省会展业有条件也有责任构筑会展人才高地,为吉林省会展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也为全国会展业人才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撑,输出智力资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吉林省会展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吉林省会展人才的培养也一定能步入健康、科学的轨道,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王晶:会展旅游业中的政府职责[J].商业研究,2003(7)

[2]李宝元:战略性激励[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李涛:人力资本投资与城市竞争力[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