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美育角度如何促进高职生积极心理发展的内容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美育角度如何促进高职生积极心理发展的内容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美育在塑造大学生全面健康人格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新型的心理学理念,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对高职生的发展更具积极作用的心理教育模式,把美育与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发展相结合,进行教育方式的优化,高效促进高职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美育;积极心理;高职生

一、美育在高职生积极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广义的美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境界中所达到的最高水准, 关系到每个人怎样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人们已经更加清楚地认识到, 美育的根本问题, 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用科学的、先进的、真善美的事物来建立高职生的审美观念, 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生积极心理发展的必要性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每个人生来都具有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心理倾向,不越是经历失败,渴望成功的心情越是迫切。高职院校的学生较本科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其自身的特点,自卑心理严重是高职院校学生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高职生入校以后,大多数是带着消极情绪和迫不得已才来职院上学的。有的同学对校园环境、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上的不认同,感到“象牙塔”的美梦破灭,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差甚远,前途无望,因此更觉得抬不起头,自卑心理严重。很多高职学生的专业兴趣低落,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生大部分在第三、四批录取,他们在选学校、选专业直到就读时,往往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发展前途,因而缺乏学习热情;又或者对本专业学习的艰苦性估计不足,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

未来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心理素质的竞争。但高职生的这些现实性问题都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成功的追求,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高职生的心理教育应建立在对学生内在需要的科学把握基础上,应唤起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

(二)美育与高职生积极心理发展的关系

美育的性质决定了它在高职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积极取向中的特殊地位。高职生正处心理发展的喷薄期,会对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强烈的审美情感, 即使现实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他们总会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方式、 创造一切条件满足自身审美的需要。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以下三种:被研究者的主观感受;被研究者 的个人性格特质;被研究者的道德与美德。良好的审美活动, 可以使大学生精神饱满, 积极向上。其中道德和美德是指被研究者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所具有的责任、正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在人的性格特质中,有一些正面的情绪是可以消除精神疾病带来的影响的,例如乐观、希望、勇气等。

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能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能够让高职生重振雄风的关键,并不是告诉他们成功有多重要,积极有多必要,努力有多必须;而是让他们体会到一次正向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就会促发他不断尝试获得更多成就感。这些都是与积极心理学的根本宗旨一致的,我们对美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就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更加自觉地运用美育的手段去培养人和化育人。

二、如何从美育角度促进高职生积极心理发展

(一)拓宽美育教育途径,侧重积极心理素质培养

美育渗透在各个阶段和学科中,但在高等教育前面没有专门的独立学科承担这个任务,再加上应试教育体制的消极影响,就使得高等教育的美育任务尤为突出,为此高校必须拓宽美育教育的途径。

如专业教育可以提高教学艺术化,将学科的美传授给学生,给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科学氛围、艺术氛围。 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产生对所学专业美的兴趣,增强其对所学专业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愉悦之中获得知识,进一步深化自身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共青团是广大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而团委组织和推动学生在应试课堂外的活动,为高职生增加了专业实践和素质能力培养的机会,应当利用好这一平台,把美育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通过审美活动而展开。培养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善”的 追求。美育不是简单的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技能的教育, 也要包括手工、身心灵的培养等,形式要多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或组建各类艺术团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以适当引导。同时重要的是要通过课程学习获得正确的“美” 的理念和对待“美”的态度。

(二)选择符合高职生需求的美育类课程

学校对于美育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据调查显示,美育类课程在高职学生课程中占很小的比重,多为选修课,一般美育类课程仅占2 个学分。甚至有大多数学生认为“由于学校所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不列入考试范围,不必认真对待”,而心理健康课程由于院校设置的问题,多被归入思政教育一类,也被认为是随意性很大,缺乏严格要求的课程。并且许多教师对高校美育的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那只是艺术系教师或者艺术类课程教师的事。 由于缺乏对美育功能的认识,因此忽略了对高校学生进行美育。但实际上,学生又十分渴求能有专业的,科学的美育引导,需要有高度地培养自身的审美认知、审美能力、审美观方面,培养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高职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有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在一般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基础之上,还要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内容。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职业心理,加强职业成功素质” 为目标,侧重《职业心理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为载体,以消除高职院校学生消极心态的这一具体任务为突破口。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当围绕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而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写应有所创新,要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生活逻辑。首先,要依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遴选教材内容。从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整合心理学相关理论,构建更贴近学生实际心理需求的课程体系,内容安排更具针对性。其次,教材的编写突出高职学生知识技能学习的特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理论性太强,所以可以对教材体例做出适当的调整。

与此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网络咨询等,为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学生所处的环境,对其心理状态、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作用

(四)创设积极良好的美学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和美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校园环境建设包含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是经过人工创造的自然物的组合,绿化不止是种树,甚至林荫小道和主干道的布局都要合理规划,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和谐的生态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深造成才的理想场所。人文环境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建筑设计,也包括精神层面的物质载体,如格言、雕塑、宣传栏、报栏、广播站等。校园建筑要富有个性, 具有艺术化的特点,视野开阔,并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激情,触动人的创作灵感。精神层面的物质载体更讲究,无论是走道墙壁上的名人名言,还是校园内的雕塑,抑或宣传栏,也应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显现美的魅力。

三、美育是积极心理养成的基础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是环境、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 尤其在以集体主义文化为背景的国家,更倾向于参照集体标准来判断是否快乐, 并且在评估生活时, 会考虑到家庭和朋友的社会取向。建设积极、健康、和谐的组织系统就尤为必要。

而通过“美育”为基础进行的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活动、心理教育、专业教学,都能通过增加积极体验, 形成积极人格, 最终形成积极的组织系统。美的创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所从事的一切创造美的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 朱翠英,胡义秋.积极心理取向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必然性及其模式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

[2] 卢梦沁.对高校美育现状的思考,漳州师范学院学报[J],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