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三生物复习中高效课堂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三生物复习中高效课堂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新课程背景下,在高三复习课堂教学中精心设问,巧妙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教学;高效课堂;有效性;问题设计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至关重要。高三教学是以复习为主,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已没有新鲜感。相比高一和高二的新授课少了许多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很多学生也认为复习课就是知识的重复,枯燥乏味,往往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复习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设计对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优化思维品质,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复课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灵感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而思维只是指向解决某个问题的。教师根据“大纲”、“课标”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掌握和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就课本复习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且带有梯度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和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活和巩固基础知识。同时也对学生复习起了定向导航作用。例如,在复习“免疫”这节课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

某人在工作时不小心铁钉扎破脚, 被破伤风杆菌感染,医院检查报告如下:血液中吞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出现大量的球蛋白,淋巴结肿大,聚集有很多效应B细胞。试分析:⑴为什么该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⑵效应B细胞和球蛋白为什么增多?(3)如果再次受伤体内产生效应B细胞和球蛋白的速度相比第一次感染时有什么变化?(4)人体体内的免疫途径有几条?各是什么?(5)如果进入体内的细菌、病毒已成功“躲入”宿主细胞内,这时机体要如何攻破被感染的细胞,消灭“敌人”?通过层层设问,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情境,激活原有的基础知识,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

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的课本插图,模型,文,声等鲜活的情景,展现生物的奥秘,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适时创设问题情景,可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及时创设问题,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扩大知识点的纵横向联系,加深学生理解。如用一盆阳光下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复习,把这盆植物放在密闭容器内,二者有什么不同?测定容器内的CO2量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做出曲线图,再做出O2量的变化,或是做出CO2的吸收量,再放一个测量红色液滴的移动装置,让学生联想其实际意义何在?其实在测量净光合,假如里面放一个盛有NaOH的溶液瓶又是在测什么?假如再模拟一个蔬菜大棚,学生就可联想到薄膜的颜色为什么是透明的?怎样能使蔬菜长的更好?如何收藏蔬菜、水果?这些又涉及到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应用,与实际生产的联系。创设一连串的情景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几张图片和一盆绿色植物让学生展开想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让学过的知识充分灵活运用,左右逢源。

2.分类推进,分层设计,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由于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特别是在复习中,学生参差不齐的现象将会表现的更加显著,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客观差异,为其“量身定做”合适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复习“神经调节”一节,分层设计问题如下:简单记忆型――反射弧由几部分组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局部电流的方向如何?中等难度分析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特点是什么?较高难度综合分析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准备的由浅入深的课堂提问是复习过程中的主要形式,这种分层次教学让所有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探究知识。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充满强烈的求知欲,但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欠缺,特别现在的生物教学以探究和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有的问题较复杂,头绪多,学生往往觉得无从插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扬长避短,如先独立思考,再利用小组讨论解决,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让他们逐渐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习惯。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学情,按照教学程序、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地设计。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和层次性。在“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复习教学中,针对有氧呼吸这一知识点设计问题:(1)有氧呼吸可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场所在哪里?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2)什么是有氧呼吸?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分析有氧呼吸反应式中各种元素的转移途径。(3)在细胞内,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可使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请你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大约是多少?这些能量大约可使多少摩尔ADP转化为ATP?这一系列问题既能由表及里地剖析有氧呼吸的本质,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此外,当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无法解决时,教师应设计出有坡度的一个个子问题,逐渐点拨学生的思维,使之思路入轨。

3.挑战思维,科学设计,突出问题的思维化,超越自我

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和挑战性,能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新性。问题的难度以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为宜,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保护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每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把问题弄明白的时候,他们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设计要激励学生思考。问题按其自身的属性、设问的指向、答案的深度和广度,可大致分为三类:事实性问题(是什么)、分析性问题(为什么)和应用性问题(怎么做)。“是什么”的问题不具有思考性,不能算是有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能引发一定的思考,“怎么做”的问题需要在思考的基础上寻找方法,加以应用,这两类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应该倡导提问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生态因素”一节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一片原本生长状况良好的马尾,松林,出现生长不良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如果你是一位生态工作者,你会调查哪些内容?学生通过讨论,逐渐明确思路,从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内容等方面考虑。如调查方法采用样方法中的最小面积法,调查的内容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等。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切忌提出问题后,不待学生思考,就匆匆忙忙要学生回答或由教师代替问答或自问自答,这样的问题问了等于没问,属于无效问题。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要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回答完问题后,还需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补充或更正自己的答案,以及由其他同学来评价或补充。只有给学生充足的解决问题的时间,才能促使学生产生新颖的想法和充满创意的探索方法。

问题的内容和表述都应具有科学性。即问题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事物规律,叙述问题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因此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了解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明确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找出教材中的思维点,特别是能展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素材,使得所设计的问题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能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考虑教学的起点,从学生的旧知识中找出同化新知识学习的“生长点”。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提问,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同化。例如在“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教学中。本节课的复习重点之一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如何解决这个重点问题的教学呢?首先请学生观察几种氨基酸(甘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的结构。然后提问:(1)氨基酸这一名词与其分子结构有对应关系吗?(2)这些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3)这些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不同点?(4)你能归纳氨基酸内的结构特点并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吗?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可以找出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与“氨”字相对应,羧基与“酸”字相对应。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点是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一个H原子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是碳原子上连接的另一个基团在不同氨基酸中是不同的,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得出氨基酸的种类就是由这个基团决定的。经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解决,学生就可以归纳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结构通式了。

4.联系生活,巧妙设计,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若能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生物的趣味性,就会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魅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激发他们的创造创新潜能。生物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在设计问题时肯动脑筋,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例如:现代生物技术专题包含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克隆等技术,复习时先选择以棉铃虫害为案例调动学生复习的兴趣,并通过问题设计的形式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对于杀害棉铃虫,开始用少量农药就可以杀灭,长时间后用大量农药也还是杀不死。针对这一现象进行问题设计:(1)请解释棉铃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通过此问题可以复习遗传、变异、进化的本质以及类似抗药性的知识。(2)若你是农业科技工作者,你将采取哪些有效方法来控制棉铃虫害。该问题跨度很大,可以让学生思考讨论,充分展现已有知识,将分散的知识点通过控制棉铃虫这一中心重新整合。(3)请选择一种方法,简述培育棉铃虫新品种的基本步骤。这一连串的问题其实是让学生回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内容,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用转基因技术,也可以用细胞融合技术,这个问题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学以致用。这样问题由易变难,一步步展开,在调动他们视觉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既使他们加深了印象,又明晰了解题的思路。

5.巧用实例和数据,恰当设问,拓展思维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课本实例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同时也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思考性,而不是为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例分析时,运用实例可以适度拓展。如利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进行问题设计:利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如何判断细胞的死活?怎样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如何比较未知溶液浓度的浓度大小?怎样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每个应用中都让学生设计实验,既可以灵活应用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复习种群特征时,以人口普查数据为背景,提出有关年龄组成、人口增长、性别比例的特点和原因等相关问题。这样结合时事,有新鲜感。

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实例和数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教师引用海岛上的植物大多矮小或蔓生,岛上昆虫的翅大多退化或特别发达的实例就能形象、生动地说明岛上植物、昆虫对岛上经常刮大风的自然条件的适应。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新课程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问,巧妙提问,以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陕西省凤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