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儿童画给予设计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儿童画给予设计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现在种类繁多的设计当中,要学习的很多,但是被我们所忽视的儿童画给予我们设计的启发是影响深远的。同时也是值得我们探究的。儿童画的纯真、质朴、画面的吸引感,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关键词】儿童画 海报设计 质朴

1 海报设计的起源

海报的设计源于美术,然而对于美术的起源至今都没有在学术界得到一个一致的认识,大部分的人以为美术起源于在猿人进化的过程中进行工具的创作、思维的发展。但是有一点我们都可以确认的是,美术的起源与劳动是密不可分的。根据目前的学术界的研究,史前美术已经有彩陶、黑陶、岩画。在笔者看来岩画的发展是对美术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刚开始的岩画发展根据地域的不同特点也不一样,在内蒙古的阴山岩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动物为主,以写实为主,比较粗旷、简洁、明快。而南方的岩石有广西左江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只要描绘人物的四肢运动来体现感情,动物也有显著的部位特征,都表现出了生活的真实。我们可以注意到在早期的艺术都是以简单、写真、表现生活的真实。与儿童绘画体现的是一样的效果。儿童绘画就像早期的艺术设计一样。写真、简单、特点明确。美术由此慢慢发展起来,海报的设计也是在美术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开始慢慢展现出来。首先,海报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上海。旧时,上海的人通常把职业性的戏剧演出称为“海”,而把从事职业性戏剧的表演称为“下海”。作为剧目演出信息的具有宣传性的招徕顾客性的张贴物,也许是因为这个关系的缘故,人们便把它叫做“海报”[1]。

2 儿童绘画中对海报设计的关联

儿童绘画跟海报设计可能有很多人看不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分析儿童绘画在颜色上与海报设计之间的联系。我们提到儿童绘画首先想到的是儿童画颜色丰富,用色大胆。在他们的眼中不会有我们学习的冷暖色。在他们眼中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想到什么就画什么。我们可以发现,在他们的眼中太阳就是大红色,树就是绿色,天空就是全部为蓝色。在我们绘画中太阳我们会加上黄色,天空会加上白色。这些颜色都是我们后续的按照所学习的颜色加上去的,虽然颜色柔和了些许,但是与儿童画想比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反而没有原色更加舒服,感觉更加粗旷、朴实、明快、吸引眼球。特征也不再那么明显。

其实仔细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海报都有与儿童画相似的色彩体系。我们单看用色,我们会发现他的用色单纯,色彩名都比较高,给我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对比儿童画我们可以看到一样的效果。儿童画色彩简单明快,不会注意透视构图,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感觉与想象去绘画,这个反而达到了我们想不到的效果。再次就是儿童画的构图与海报设计之间的关系。儿童画我们可以看到线条粗旷、稚嫩,而且手法简单淳朴,给人们一种很容易亲近的感觉,同时在构图时他们不会考虑到透视,远近的关系。他们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去模仿、去夸张,我们反而感觉这种表现手法更加能够传达出一种神韵,一种自然、纯真的质感。在儿童绘画中没有原则的原则去构图,没有比例的约束反而更加能够引起人们的眼球,传达出更加明确的思想。最后就是儿童画的特征以及线条运用。儿童画特征很明显就是用色丰富、天马行空。他们脑海中各种奇幻的想法,都是无拘无束的设计与思考,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在所画事物的整体设计上,儿童画能够明确的抓住事物、人物的特征。

在笔者的研究当中,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从刚开始的用色构图来模仿,到现在的及简状态,这也是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现在设计都在推崇简单,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这是未来的趋势。极简笔者觉得就有必要提一下日本的设计。我们不可否认日本人的设计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他们由于国家面积比较小,练就了他们精致、简约的设计风格。其实中国跟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一样,因此也有不同的审美标准跟要求。“日本人生息的世界非常狭小,几乎没有大陆国家那种宏大严峻的自然景观……由此养成了日本人纤细的感觉和纤细的情感”[2]。他们在禅宗思想上也是“以韵味胜,以精巧胜”[3]。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儿童画其实是可以给予我们设计师学习与研究的。

结语

其实世间万物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就像我们刚刚开始学习设计时,总是很简单,想让画面丰满,颜色绚丽但是苦于没有想法没有元素。到后续的学习与成长以后开始慢慢做减法。想办法让画面显得越来越简单。就像这个历史来说,刚开始史前艺术――岩画,只有线条,到后续的先秦、秦汉时期以至于到清明跟近代美术,开始变得繁琐的花纹。到现在以简单唯美。简约而不简单。总之,设计、艺术是相通的。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再设计,也可以通过不是设计发现设计。

参考文献

[1]主编:孔笛.《中外美术史》.齐鲁书社,版次:2008年9月第一版,ISBN 978-7-533-2062-1.

[2]朱懿.《中、日民族文化风格平面设计的差异》.

[3]叶渭渠,唐月梅.《幽玄与物哀――日本人的美文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