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震博物馆,灾难的记录与生存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5月22日,再赴灾区的温总理站在龙门山半坡回望北川县城,留下一句话: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建造这样一座博物馆,或许不仅仅是有关地质的、科普的、旅游的、文物的一座博物馆,它还可以让人们反思生存境遇,深入思考灾难、死亡和生命的主题,追问生命的意义,感受人性的美好。
保留“第一现场”是科技难题
将来的地震博物馆除保护好北川县城地震灾害遗址外,还可能包括汶川、都江堰等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震后场所,以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地震遗址系列。地震遗址保存将在尊重当地文化、历史传统基础上,纳入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建成后,一方面要发挥地震科研、宣传教育作用,一方面也要为今后防灾减灾、建筑抗震设计等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
在博物馆的周边将保留在地震中垮塌的建筑物,在安全允许的条件下,今后参观的人甚至可以进入废墟中,体验被困的感受。地震遗址保护在我国是个新课题。相对于土遗址、砖石结构和木结构房屋遗址而言,以钢筋混凝土废墟为主体的现当代建筑保护难度非常大,因钢铁易锈蚀,会造成这些遗址建筑寿命缩短。地震遗址的保护,要像考古工作一样,一点一点地清理,国家文物局将给予地震博物馆最高的文物保护级别。
“别有洞天”的兰州地震博物馆
兰州地震博物馆始建于1989年,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唯一的专业地震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建在甘肃省兰州市十里桃乡一座长达400米的大型山洞里,内部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博物馆洞门恰开在一个非常典型的几百万年前的地震断裂带上,洞门上面的山体断层面和破碎带清晰可见。
博物馆的主体展厅,布设在山洞蜿蜒曲折、如树枝状伸展开去的各个洞道,配以迷离的灯光,显得格外幽静和神秘莫测。整个博物馆分为6个分馆:地震知识壁画馆、实物史料馆、地震泥塑馆、地震仪器馆、音像馆和地震字画馆。壁画馆,设在主洞道,巨型壁画长104米、高1.3米,上面绘制了83个真实的地震故事(囊括古今中外)和1000多个人物,是一部内容丰富、规模宏大、通俗有趣、生动形象的防震科普知识教材。
实物史料馆,陈列着300多件地震文物和史料。地震仪器馆里,有仿制的张衡候风地动仪等,及解放以来我国在地震监测上用过的6组10多台有纪念意义和文物价值的仪器。地震泥塑馆,以“报马送信”、“夜守孤灯”、“斩断情恋”等8组泥塑,生动地再现了公元138年张衡地动仪首次测出的兰州大地震时的情状。
兰州地震博物馆馆藏不仅是国内最丰富的,而且藏品中有许多国内外罕见的甚至是唯一的地震文物和史料,如世界上罕见的万年以前地震生成物―――固化沙柱和碳化断层泥珍品、中国和世界上唯一的固原大地震铜币“沙板”(因地震未铸成的铜币半成品)、我国第一张地震烈度图―――清代山西平陆大地震中钦差大臣手绘地震烈度御览图、宋代“天下地震第一碑”文献碑刻等等。
地震遗址公园启示人敬畏自然
现位于唐山市内河北理工学院内的图书馆大楼遗址,是唐山地震遗址中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处。图书馆建于1976年7月,刚建成还没有交付使用就被地震毁坏了。该馆地处发震构造带西北四公里,正在7.28大地震的11度烈度区内。
2007年5月,为了更好地保护地震遗址,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祭奠地震罹难者的场所,唐山市决定在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为主的40公顷地震遗址上,建设世界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公园中,将建立一座长300多米的纪念墙,用以镌刻祭文和罹难人员的姓名。四川地震纪念馆的构思中,也会竖立一座纪念墙,镌刻每位遇难者的名字,让遇难者的亲人和国内外的参观者前来凭吊。
唐山市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划分成遗址区、水区、碎石广场、树林区4个区。有关专家指出,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的建设体现了大地、人和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关爱、对科学的探索、对历史的追忆”。
抵御10级地震的“人和防灾未来中心”
1995年1月17日发生的阪神大地震前所未有地冲击了日本原有的地震防灾体系。共有6434人在这次地震中死亡,约65万座建筑物受损,经济损失达10万亿日元(约合858亿美元),这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遭遇的最大一场灾难。为了纪念这场灾难,2002年日本在神户市中央区建成了阪神淡路大地震博物馆――可以抵御10级地震的大型建筑“人和防灾未来中心”,以及神户港震灾纪念公园。
博物馆以大屏幕影院为主,播放关于地震时的纪录片,展现大量地震后重建的资料,还有地震防灾的各种互动游戏。
神户港震灾纪念公园位于日本兵库县神户市中央区码头美利坚公园东端。阪神地震中,神户港遭到严重破坏。在灾后重建中,将码头约60米长的一段按震灾破坏状态原封不动地保存,以激励、警示后人。震灾纪念公园除保留码头毁坏实况外,还有神户港震灾纪念碑、介绍神户港震灾情况和恢复重建过程的展览橱窗等。
台湾921地震博物馆:最真实的活教材
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地震后当地将临近南投县同样受灾的台中县雾峰乡一中学操场改建为“地震纪念博物馆”,是隶属自然科学博物馆的一个展馆。这座博物馆被专家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地震博物馆。
该馆主要由车笼埔断层保存馆和影像馆组成。断层保存馆内的展示包括全球板块、地震带分布、地球内部及地体构造等模型,清楚展示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地层错动的模式。原中学操场及跑道上的地表抬升、错动及记录断层活动的地层剖面,也在断层保存馆内原貌呈现,是自然科学最真实及珍贵的活教材。
影像馆集结了昔日921地震的种种图像以及影音资料,以人文社会与历史记录的角度,真实地呈现921地震在人们心中所留下的记忆。透过有系统的展示,观众可以浏览921震灾后到处摧毁破坏的情形、各界送温暖、社区学校重建,以及面对灾变坚强重生等情景。预计未来将再规划建设地震工程教育馆、防灾教育馆、地震体验区、重建成果展示厅及餐厅。
纳皮尔霍克斯湾博物馆:从废墟到艺术之都
1931年2月3日,10时47分,只有1万多人的新西兰平静小镇纳皮尔,7.9级的大地震将它夷为平地。小镇的地震博物馆于1931年地震后委托霍克斯湾艺术及手工艺社团建造,其中保留了60多年前地震后的景象,并利用图片、录音及录影来记录城市再建及成为今日装饰艺术之都的历史。
在博物馆内增设地震的展示主题馆,并举办特展,为的是让后人记住这段既悲惨又光辉的历史。地震重建的历史经验,已经成为纳皮尔人推销城市的品牌,而纳皮尔也成为最受世界瞩目的旅游名城之一。
纳皮尔的装饰艺术建筑如此之多,设计如此之美,经过多年努力,纳皮尔成为世界装饰艺术之都。每年二月第三个周末,都举行装饰艺术节,将震灾的黑色记忆,融入耀眼的艺术光彩之中,纳皮尔人处变不惊乐天知命的性格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