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玉器高仿鉴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玉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长河中,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特有的文化,为时代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玉也因此为人们所喜爱,被奉为宝物。玉器作为重要的物质文化遗物,不仅广布在中华大地,而且扮演着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的角色,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经久不衰的中华玉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古玉收藏热潮高涨,藏家们多以年代久远的玉器为追逐的目标,致使稀缺的古玉身价倍增。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很多人为之心动,伴之而来的玉器做旧仿古热潮也随之快速升温,并逐渐形成了地域特色较为鲜明的古玉仿制中心。
现代我国做高仿古玉器的有三大类。一是以学习为目的,不为营利,按照古代各时期的制作方法和整个工艺流程,将古玉的“汁和味”纯粹地模仿下来。第二是为了创新,汲取古玉精神,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意。第三是以盈利为目的,挑选古代纹饰精美、制作精良、造型经典的玉器进行仿制,把假的当真的卖,次的当好的卖,扰乱了古玉收藏市场。
面对当前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玉器市场,玉器收藏爱好者应当怎么办?
一、以古玉为师,认真学习古代玉器的文化内涵。红山文化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是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它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内涵。红山,蒙语为乌兰哈达,意为红色的山峰,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是在兴隆洼文化与赵宝沟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三者在宗教传统方面具有明显的继承、发展关系。上世纪70年代后对牛梁河遗址的发掘、研究表明,红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祭祀中心,玉器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和陪葬等,还有辟邪等功能,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而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中至今尚未发现专门的祭祀场所。
二、了解、熟悉并掌握当年的玉器特点及制作技艺。红山文化玉器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典型器为玉猪龙、马蹄形器、勾云形佩、玉枭、玉龟,另外还有鸟、蝉、鱼等动物形象。在工艺上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玉器表面多不加装饰,即或有也是少量的线状雕饰。器物表面光洁度高,非常重视玉的质地美与色彩美,因为大多应用于悬挂、佩带,几乎所有的器物都琢有孔洞。一般为单面钻孔,两面孔径大小不同,剖面呈倒梯形。有的孔洞打到一道凹槽上,有的打在磨薄的平面上。有的对穿孔对接有误差,因而孔径有台阶式痕迹。红山文化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多以表现动物和制作圆形玉器为特色。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工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红山玉猪龙的雕刻技艺简洁、遒劲、粗犷、传神,以阴化阳的雕刻技法,是玉器史上的里程碑。尤其表现突出的是玉猪龙面上的眼、鼻先用阴刻勾出,再剔去阴刻所有的沟槽,加以樘抹、抵推,这样以阴化阳的神奇雕刻效果尽显。红山玉猪龙不但是一种图腾,而且还带有生殖崇拜,雌雄之分。凡是玉猪龙首尾相连的是雌性,首尾分离的是雄性。它们表现了父系社会和母系社会的烙印,以及当时社会对天、对地、对人的理解。红山玉文化玉器与良渚文化玉器,在使用工具上也各有千秋。良渚文化玉器,在线的雕刻上主要采用金刚石类的高硬度工具,反复做有规律的运动,留下精美的阴刻线条。
红山文化玉器一般器体扁而薄,边缘多成斜坡尖刃状(玉猪龙、C形龙除外),大型器物几乎不见,更无陈设器,现在市面上随处可见的那些红山文化大型人头兽身、粗重厚大的摆件都是现代人主观臆造的。
红山文化玉器还有正反之分,一般正面多为瓦沟纹打磨而出各类造型,大多边缘磨成扁而薄的刃状,背部一般有穿孔,而且是平背素面,没有任何打磨纹饰的痕迹。而现在市场上很多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都是双面工且无正反之分,可想而知,这些必假无疑。
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是中国东部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最具代表性的玉文化。良渚文化的玉器具有线沿光整平滑、线痕浅细、表面打磨光滑等特征,有些玉件有“包浆”,俗称“玻璃光”。距今五千年的凌家滩文化玉器中的直立玉人,其孔径只有0.07-0.18厘米,这是何等的精微美妙,在那个年代就有如绣花针一样的金属钻眼工具。这些典型特征说明古代玉器在雕琢过程中因工具和技艺的不同,总会留下不同的时代特征。古代在对玉料开解时,使用的是原始砣具带水加石英砂,或用拉锯(皮或金属)带水加砂(图1),开料过程中因其砣具的厚薄不一或因拉锯时力量的不均,加之砂粒的粗细不匀,均会造成片状料的面产生不平整并留有同心抛物线痕(图2)。而现在开料使用的是电动高速切片机(图3),片料表面平整,弧线规整。古玉孔洞的钻制是使用削尖的木、竹材料加解玉砂,用手反复旋转慢慢完成,因而形成的眼为口大中小的喇叭状,孔缘非正圆,且孔壁旋痕粗细不匀(图4)。而现代都是用机械钻孔,孔壁顺畅、规整,并留有细密均等的螺旋纹(图5)。再如古玉在雕琢中常使用推蹭、锉磨、研磨等工艺,从而造成平器沟边粗糙、粗缓及毛刺,曲线会出现由段线而成或放射性毛刺(图6)。古玉镂空透雕使用搜锯工艺,器物孔壁常出现多个小面,其锯搜痕迹走向总是顺着孔壁的走向。而现代使用的是尖针、圆球及平头棒工具,不会出现小的平面,而且痕迹走向均匀平行。这些表面残留的磨制痕迹特征表明了古玉器和仿古玉器琢玉工艺特殊性的印记,其特征往往是微妙的和不易察觉的,只有全面地认识它才能把握鉴定的要领。
三、古玉沁色鉴定:古玉长时间在各种存放环境下会产生色变,也就是指玉器上的次生色泽,我们通常叫沁色,沁色会受周边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不同的色彩,因而就有了土沁、血沁、水银沁、朱砂沁、黑漆古、鸡骨白等等。沁色通常是在玉的薄弱或自然解理、绺等部位所产生的。仿古玉器为了达到这种沁色,大多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仿造,通常使用酸性、碱性及火烧等方法做沁。如使用氢氟酸、硝酸或硫酸等,将器物浸泡产生所谓的白灰皮(图7);将器物涂上氢氧化钠或机油,再放到锯末里闷烧两天,烧出的白色称之为鸡骨白(图8)。如想在器物上做出牛毛纹,拿出用冷水猛激一下或放到冰箱里面冷冻,在高锰酸钾的冷水中浸一下或用碱性醇处理,就会产生血色牛毛纹。这些做旧后的玉器只要多看、多了解,还是能找到破绽。
不过,现代高仿除这些常用的做旧方法外还有中草药做旧法(图9)、墓葬还原法等高新作旧手段。墓葬还原法实际也就是综合法,创造一个需要的年代墓葬环境,放进仿制的玉件,配上同期的土、金属残件、丝、麻及有机物,再对其进行加湿、加温,长达3-6个月后拿出,再放入高压氧仓对其进行表层氧化,6个月后再拿出来,就可达到同期所产生的沁色、气味和氧化程度。这样做旧出来的仿制玉器是很难鉴定的,就是专家有时也不好断定真伪。然而,无论再高明的手段,仿的终究是仿的。
如何判别这样的玉件呢?方法很简单,一是将玉件放到一个下面放有新鲜片状柠檬容器中,三四天后拿出来,玉器的墓土气味就会减少或消失;另一种就是拿干净的酒精棉球在器物表面擦拭,仿制的会留下淡淡色迹。这些辨伪方法不是靠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明了的,需要多看、多实践、多做对比,才能提高我们的综合鉴赏水平。
四、玉料、玉材鉴定:红山文化玉器一般采用辽宁岫岩软玉,矿物成分主要为粗细不均结晶状透闪石,玉料偏青或偏浅黄色,也有黄色的,一般硬度在6~6.5,比重2.9~3.1。由于岫玉的质地较软,内部结构较粗松,容易染色、上沁。早期仿古用料选用和田料,随着仿古市场的需求增大,许多种类的矿石被选做仿古玉材,如岫玉、独山料、东北黄料、碧玉、青海料及俄罗斯玉料,这些石料多为大家所了解,而且多是做一些普通仿品(图11、12),稍有一些古玉知识的人都能识别。然而一些高仿古玉在选材选料上就不是这么简单了,他在选定所仿器物后,就开始搜寻同期玉料,也就是祭坑料或老残料,而且材质沁色都与所仿器物相似或相近(图13),这样做出来的器物从其沁色或气味上是难辨真伪的(图14)。然而不论如何做得巧妙,它还是与出土的器物有所差距,还是能从其光泽、纹饰、氧化程度等细微处发现没有古玉的灵动性,给人以生涩感。有人认为鉴定古玉可以借助科学仪器,如碳14、同位素等专业检测仪器,这些对付现代不断翻新的作伪手段,是远远不够的。现在高仿的炮制者,有的人采用老料新工,还有的用残件改制,并采用原始的制作工艺,配合高科技的设备――高压氧仓、等离子加速器、液态循环油压泵等等,再取原汁原味的墓葬环境营造古玉出土后释放的味道、气韵,只凭检测仪器怎么可以!
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鉴定古玉,我们不但要研究理论,还要深入实践,观看大量的遗存实物,找到鉴定古玉器法宝、规律,紧跟时代,掌握更丰富更全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才能提高辨别、鉴赏能力。(责编: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