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资源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资源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探究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选取塔里木河流域中游典型生态脆弱区渭干河库车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域,首先以1998年和2011年的TM影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该绿洲历史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气候状况分析了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其次,分析了该绿洲的水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2~2012年渭-库绿洲年平均温度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温度最高增加了0.9 ℃/(6年);年降水量总的变化呈减少趋势,降水量最高减少了21 mm/(6年);年蒸发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蒸发量最高减少了305 mm/(6年);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在1998~2011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林地的缩减最大,其次为沙地,而增加最大的是耕地,其次为其他用地(山地、裸地等)和盐碱地。绿洲耗水量增加,并且地下水位呈现急剧下降趋势。总之,该绿洲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使其需水结构在向耗水的方向变化,因此,在目前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对提高渭干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水资源;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S1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3-5716-08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23.024

水资源危机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水资源配置和水环境状况的主要原因[1-7]。IPCC第四次全球气候评估报告指出:1906~2005年全球地表温度的线性趋势为0.74 ℃,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1~6.4 ℃。以全球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世界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8]。全球大幅度气候变暖会引起水资源在时空上的重新分配,表现在局地降水、蒸发和径流等的变化,且这种改变在各个地区各不相同。如果气候变化引起了干旱和缺水地区水资源量减少,那么由此带来的影响就会更严重一些[9-11]。近几十年来各国专家学者就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水资源变化存在很大的区域性,有些地区未来水资源呈增加趋势,有些呈减少趋势,而有些则变化不大,而且都存在较大季节差异性[12-16]。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流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从而影响流域产流量[17-18]。一些研究也表明,流域产流量与植被覆盖类型和覆盖度及气候条件紧密相关,同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将对流域水资源状况也产生重大影响[19-21],主要表现在土壤质量和地表径流等方面[22,23]。目前,人类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都与LUCC有关。LUCC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生态环境安全、水文变化和土地退化等方面的影响[24-26],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异质性反映了土地生态过程的作用结果,土地利用格局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与人类活动的干预而发生变化[27]。

另外,绿洲是干旱区的一种特有生态地理景观,水资源是绿洲流域中下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纽带。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引发了绿洲河道下泄、水量锐减、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面积迅速增加、植被退化等许多问题[28]。水资源作为影响绿洲的关键因素,它的数量和分布直接影响着荒漠化和绿洲化的进程,是干旱区最为活跃的自然因素,对土地开发利用起着决定性作用[29]。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将进入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新时期,其在南疆的辐射作用和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而人口与环境、经济与发展都对该绿洲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渭干河流域地处天山南坡,降水稀少,中游人类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赖于山区降水,该流域主要的经济基础为绿洲农业。因此开展该区域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对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格局,涵养水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来对水资源的影响开展研究,深入了解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以下简称渭-库绿洲)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位于41°06′-41°38′N,81°26′-83°17′E,是一个典型而完整的山前冲积扇平原,辖阿克苏地区的库车、沙雅和新和三个县(如图1)。该绿洲年平均降水量51.6 mm,年内降水量60%~70%集中在5~8月。年蒸发量1992.0~2863.4 mm,年平均气温10.5~11.4 ℃,极端最高气温41.5 ℃,极端最低气温为-28.9 ℃,年无霜期209.8~226.4 d。气候的变化必将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当地的社会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绿洲境内不产生地表径流,发源于天山南麓的渭干河-库车河是进入绿洲境内的主要地表径流,其中的渭干河不仅是上游地区――拜城盆地的主要地表水源,而且也是下游库车、沙雅、新和绿洲的母亲河。该绿洲历史上水草丰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上游灌区生产发展较快,用水量大大提高,致使下游水源逐渐减少、湖泊干涸、沙漠入侵、植被退化,逐渐演变为现在的荒漠植被类型,并有进一步退化的趋势[30]。

渭库绿洲区域的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北部天山高海拔地区的冰、雪融水和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汇集而成的内陆河;地下水补给主要靠河流潜流及渠系、田间和雨水渗漏。降水年内分配为夏季多、春秋季少。山区降水一部分直接以径流形式输出山口,另一部分在低温条件下,以冰、雪形成积累并储存起来,孕育现代冰川。渭干河流域的冰川面积1 685 km2,冰川年融水补给量17.33亿m3,占渭干河出山径流量的71%;库车河流域的冰川面积25.11 km2,冰川年融水补给量0.282亿m3,占库车河出山径流量的8.52%[31]。冰川对气候变化反应十分敏感,气候变化对该绿洲水资源的最大影响是对河流上游冰川储存量的影响,进而影响河流径流量。

1.2 数据处理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1998年10月和2011年9月TM遥感影像数据(轨道号为145/31和145/32)作为数据源,从美国地质调查局网站http://earthexplorer.usgs.gov/下载,利用ENVI 4.8软件对四景影像进行辐射纠正、几何精校正、边缘增强、镶嵌等处理,利用研究区矢量图裁切影像。另外,1977-2012年气象数据从新疆自治区气象局和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获得。

本研究分类方法采用的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支持向量机(SVM)方法,SVM是Vapnik[32]于1995年率先提出,它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并能够推广应用到函数拟合等其他机器学习问题中,它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的VC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原理基础上的。SVM的关键在于核函数,本研究选用常用的径向基核函数(RBF)。由于核函数的已知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考虑到推广性问题,因此引入了松弛因子G以及惩罚因子C两个变量来加以校正。作者利用libsvm 3.2和matlab2009a对样本进行训练,选取适当的C、G值(1998年C=98.697 1,G=8;2011年C=95.866 2,G=2)。最后,根据影像波谱特征和GPS实地考察定点地物类型,选择感兴趣区进行样本训练,采用SVM方法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将研究区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工地、水体、盐碱地、沙地和其他地类(山地、裸地等)共8类景观类型。1998年和2011年的分类后Kappa系数分别为0.949和0.942,分类的总精度分别为95.56%和94.93%,满足研究需要。

2 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2.1 主要气候因子对水资源的影响

2.1.1 气温变化 气温变化是气候变化的突出表现,气温不仅能够影响到河流流域的蒸散情况,而且能够直接作用于冰川,实现对水域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渭-库绿洲的气温自1977年以来就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上升幅度较大,作者将1997-2012年分为6个阶段,得出1977-1982年平均温度为11.0 ℃,1983-1988年平均温度为10.8 ℃,1989-1994年平均温度为11.1 ℃,1995-2000年平均温度为11.5 ℃,2001-2006年平均温度为11.7 ℃,2007-2012年平均温度为11.5 ℃,36年来,温度最高增加了0.9 ℃/6a(图2)。另外,从渭干河流域5个代表性的水文站监测资料可知,近20年来山区站气温均呈显著的线性升高趋势,破城子、卡木鲁克、卡拉苏3站线性变化率分别为0.12 ℃/10a、0.15 ℃/10a及0.59 ℃/10a;平原区托克逊站线性变化率为0.04 ℃/10a,黑孜水库站线性变化率则为-0.006 2 ℃/10a[33]。

2.1.2 降水量的变化 流域内降水多发生在夏季,山区和平原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降水量总的变化趋势是山区大于平原。另外,降水资源也是渭干河-库车河流域水资源的根本来源,降水量的大小及时空分布决定了区域的水资源量及其分布,而且降水能够通过流域下垫面的作用补给河流,自1977年以来,降水量总体呈现较弱的减少趋势(图3)。渭-库绿洲降水量虽然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存在阶段的变化:1977-1982年平均降水量为65 mm,1983-1988年平均降水量为80 mm,1989-1994年平均降水量为83 mm,1995-2000年平均降水量为72 mm,2001-2006年平均降水量为65 mm,2007-2012年平均降水量为62 mm,从1995年之后降水量开始明显减少,年平均降水量最高值减少了21 mm/(6年)。阶段尺度经历了少-多-多-少-少-少6个阶段的变化,以近年减少最为明显。

2.1.3 蒸发量的变化 由于渭-库绿洲水循环属于干旱区内陆水循环,蒸发量直接影响区域降水量,从而可以间接影响地表径流。从1997年以来,蒸发量数据没有像气温那样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为较弱的减少趋势。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970 mm。从阶段的变化分析可知,1989-1994年间是蒸发量最少的阶段,1995年之后蒸发量的变化相对比较稳定(图4)。

2.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就渭-库绿洲而言,水资源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土地的使用。反之,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变化也必然影响水资源的重新分配。研究将从渭-库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资源需求结构及水资源量的可能影响进行分析。

2.2.1 渭-库绿洲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特征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承载人类活动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该绿洲的土地利用/覆盖特征和实际情况,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盖情况可以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工地、水体、盐碱地、沙地和其他地类(山地、裸地等)共8类景观类型,统计结果见表1,分类图如图5所示。

由表1和图5可知,1998年研究区的主要用地为草地,占28.51%,建工地面积最小,占1.19%。盐碱地、沙地和其他地类(山地、裸地等)占42.79%,而林地和耕地只占24.01%。2011年研究区的主要用地仍为草地,占24.70%,建工地面积最小,占1.39%。盐碱地、沙地和其他地类(山地、裸地等)占45.32%,而林地和耕地只占26.09%。表明该绿洲土地利用以农业种植为主,总体植被覆盖度不高,土壤盐碱化严重,说明该区域十分干旱,水资源紧缺,同时这种土地利用结构与该区域水资源空间分布及其供给保证情况密切相关。在1998-2011年间,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 “四增四减”现象,林地的面积减少最多,减少了1 014.54 km2,大部分退化为荒地(盐碱地、沙地、山地、裸地等),荒地增加了447.54 km2,而耕地增加最多,水体面积有所减少,建工地有所增加。从总量上看,耕地大量增加,林地大为缩减,荒地迅速扩大。以上的这种变化对水资源的需求结构必然带来影响,因为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将造成农业、工业、城镇居民生活、农村居民生活、河流生态环境、林地和草地的需水发生变化,即土地利用的变化将使生产需水、生活需水和生态环境需水发生变化,而且需水结构的变化同时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化体现出来。

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1989年,研究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5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4.17亿,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63.28%,而工业生产总值仅为0.49亿元,占该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46%;2001年研究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6.6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11.05亿元,为国内生产总值的41.46%,工业生产总值为4.89亿元,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8.34%;2007年研究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56.0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19.95亿元,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5.57%,工业生产总值为18.66亿元,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3.27%。

由图5还可以看出,研究区的三县属于典型的农业种植区,农业经济是该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但是从2000年开始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向工业化发展,工业增长慢慢成为一种主导力量。这也说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使得需水结构向耗水方向发展。

2.2.2 渭-库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中减少最多的是林地,增加较多的是耕地和荒地(盐碱地、沙地、山地、裸地等)。耕地对水资源的需求将增加,而荒地对水资源的需求将减少。渭干河和库车河来水的90%以上均被引入灌区,而其余的水量将作为河道及河道下游天然植被的生态用水。参考2000年和2010年新疆耕地毛灌溉定额,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1998年耕地毛灌溉定额取值为17 000 m3/hm2,由于2008年以后节水灌溉工程迅速推广,降低了毛灌溉定额,因此,2011年耕地毛灌溉定额取值为10 500 m3/hm2[31,34]。通过计算得出,1998年耕地需水量34.74×108 m3,2011年耕地需水量35.96×108 m3。说明近十余年绿洲农业正在向着耗水的方向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渭-库绿洲1998年主要以耕地、林地、草地、盐碱地、沙地和其他地类为主,2011年主要以耕地、草地、盐碱地、沙地和其他地类为主。草地类型在这两个时期里所占比例最大,这种土地利用类型非常脆弱,对水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绿洲区近20年来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从三产业比例可见,发展规模仍然源自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规模的扩大,工业和服务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同时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进一步证实了研究区的用水结构向着耗水的方向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由于人类的活动加重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和盐碱化。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干旱区水资源的必然选择。

3 水资源变化特征

3.1 地表水资源变化特征

渭干河上游各支流的产流面积为16 637 km2,多年平均地表产水量为28.17×108 m3,上游年径流量1×108 m3以上的支流有4条。渭干河千佛洞水文站的多年平均流量为72.4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95×108 m3。库车河流域的地表水资源均产于天山山区,自东向西发育的主要河流为二八台河和库车河,此外还发育三条洪沟,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为3.46×108 m3,以干流库车河最大,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为3.31×108 m3[35]。另外,从1982~2006年来,渭干河流域绿洲来水量、绿洲总耗水量以及黑孜水库站和兰干站年径流量均呈增加趋势(图6)。其中,相比较于1982年,25年来绿洲来水量增加5.4%,绿洲总耗水比1982年增加6.6%,主要原因是绿洲耕地迅速扩张引起耗水量剧增,这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当渭干河-库车河径流水量一定时,为保证正常的农业种植不会受到影响,需增大河流的可利用率。目前,库车河-渭干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都远远超过了合理开发利用的程度,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生态用水量减少,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导致了盐碱地、山地、裸地的增加。

3.2 地下水资源变化特征

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增大,需要修建大量水利设施,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大量修建水系灌渠把河流径流从河流上游直接输送到灌区,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的下渗,致使地下水难以得到补给,故地下水位下降。1997年以来,渭-库绿洲年均地下水埋深总体有下降趋势(图7),原因是该绿洲属于灌溉农业区,近年来,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地下水资源量超采,而补给量又远小于需求量。另一方面,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导致了绿洲周边天然灌丛及草本植物的大面积衰退。1997~2001年期间研究区平均地下水位具有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排水系统的完善,特别是骨干排水沟渠的开通运行,疏干低洼地积水,降低了相应地区地下水位。而2002~2003年有上升趋势,这是由于2002年7月22~23日的特大洪水引起。2003年的地下水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受2002年洪水的影响。同时,2003~2006年间有明显下降趋势,2007年又出现上升趋势,2007年之后又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与农田机电井数量的增多也有关系,农田机电井数量的增多加速了地下水资源开采,图8为渭-库绿洲机电井建设情况,可以反映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机电井数量不多,变化不大,2000年数量仅为283眼。但是21世纪开始的10年里机电井数量骤增,截至2010年已增加至2 265眼,可见该绿洲对地下水的开采量剧增幅度之大。因此,随着对地下水的开采量加大,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4 结论

根据过去30多年的气候资料,并结合渭-库绿洲1998和2011年两期TM图像,阐述了研究区气候条件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强度,同时,探讨了气候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资源的作用程度和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渭-库绿洲主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为耕地、林地和草地,1998年合计约占52.52%,2011合计约占50.79%,其次为盐碱地,沙地和其他用地(沙地、裸地),1998年合计约占42.79%,2011年合计约占45.32%。建工地和水体面积最少,1998年合计约占4.68%,2011年合计约占3.88%。这种土地利用/覆盖格局显示了区域的生态脆弱性以及水资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2)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在1998~2011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林地缩减最大,缩减了1 014.54 km2,其次为沙地,缩减了757.28 km2;增加最多的是耕地和其他用地(山地和裸地),分别增加了1 381.43 km2和613.23 km2。另外,盐碱地的增加面积也比较大,增加了591.59 km2。这表明生态环境有退化的趋势,同时维持区域正常发展的需水结构向着更耗水的方向变化。

3)温度不仅能够影响河流流域的蒸散况,而且能够直接作用于冰川,实现对水域资源的影响。渭-库绿洲的气温自1977年以来就一直呈上升趋势,降水资源是该绿洲水资源的根本来源,降水量的大小及时空分布决定了区域的水资源量及分布,而且降水能够通过流域下垫面的作用补给河流,自1977年以来,降水量总体呈现较弱的减少趋势。

4)从水资源变化特征来看,绿洲总耗水相比1982年增加6.6%,主要原因是绿洲耕地迅速扩张引起耗水量剧增。另外,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增大,修建大量水利设施,从而地下水难以得到补给,使得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总之,对干旱区而言,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不亚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所以有必要综合考虑来开展研究。由于研究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ALCAMO J, FLORKE M, MARKER M. Future long-term changes in global water resources driven by socio-economic and climatic changes[J].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2007,52(2):247-275.

[2] CHAVES J, NEILL C, GERMER S, et al. Land management impacts on runoff sources in small Amazon watersheds[J]. Hydrological Processes,2008,22(12):1766-1775

[3] COE M T, COSTA M H, SOARES-FILHO B S. The influence of historical and potential future deforestation on the stream flow of the Amazon River-land surface processes and atmospheric feedbacks[J].Journal of Hydrology,2009,369(1/2): 165-174.

[4] HALL J, MURPHY C.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future public water supply under changing climate conditions: a study of the Moy catchment, western Ireland[J].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2010,24(13):3527-3545.

[5] HAMILTON S K. Biogeochemical implications of climate change for tropical rivers and floodplains[J].Hydrobiologia,2010,657(1):19-35.

[6] VEIJALAINEN N, DUBROVIN T, MARTTUNEN M, et al.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water resources and lake regulation in the Vuoksi watershed in Finland[J].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2010,24(13): 3437-3459.

[7] 李云驹,潘剑君,许建初,等.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松华坝流域水资源的相对作用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35(1):80-86.

[8] IPCC.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AR4)[EB/OL]. http://www.ipcc.ch/publicatio-ns_and_da-ta/publica-tions_and_data_ reports. Shtml,2011-10-12.

[9] 李峰平,章光新,董李勤.气候变化对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影响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2013,33(4):457-463.

[10] 刘彩红,朱西德,白彦芳.近 50 年来黄河源区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未来变化趋势预测[J].资源科学,2011,33(7):1236-1241.

[11] 孙凤华,李丽光,梁 红,等.1961-2009年辽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2,28(5):8-13.

[12] FU G B, BARBER M E, CHEN S 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regional hydrological regimes in the Spokane River watershed[J].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2007,12(5):452-461.

[13] 任国玉,姜 彤,李维京,等.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情势影响综合分析[J].水科学进展,2008,19(6):772-779.

[14] 张建云,王国庆,贺瑞敏,等.黄河中游水文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水科学进展,2009,20(2):153-158.

[15] FU G B ,CHARLES S P,VINEY N R,et al. Impact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on streamflow in the Yellow River[J].Hydrological Processe, 2007,21:3431-3439.

[16] GUO H , HU Q, JIANG T. Annual and seasonal streamflow responses to climate and land-cover changes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J].Journal of Hydrology,2008,355:106-122.

[17] LEGESSE D, VALLET-COULOM B C, GASSE F. Hydrological response of a catchment to climate and land use change in tropical Africa Case study South Central Ethiopia[J]. Journal of Hydrology,2003,275:67-85.

[18] 郭 渠,孙卫国,程柄岩,等.重庆市气温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原因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14(6):646-656.

[19] SUN G, MCNULTY S G, SHEPARD J P, et al. Effects of timber management on the hydrology of wetland forests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1, 143: 227-2361

[20] LU J B, SUN G, MCNULTY S G, et al. Sensitivity of pine flatwoods hydrology to climate change and forest management in Florida, USA[J].Wetlands, 2009, 29(3): 826-836.

[21] LIU M L , TIAN H Q , CHEN G S , et al. Effects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on evapotranspiration and wateryield in China during 1900-2000[J]. JAWRA, 2009, 44(5): 1193-1207.

[22] 陈百明,刘新卫,杨 红.LUCC研究的最新进展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1):22-29.

[23] 葛京凤,黄志英.河北太行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62-65.

[24] 于兴修,杨桂山.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2,(1):51-56.

[25] 刘贤赵,康绍忠,刘德林,等.基于地理信息的SCS模型及其在黄土高原小流域降雨-径流关系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5):93-97.

[26] 张永芳,张 勃,张耀宗.张掖绿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J].人民黄河,2008,30(12):50-51,61.

[27] 王 玲,吕 新,高秀平.石河子荒漠绿洲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689-1691,1698.

[28] 李元寿,贾晓红,鲁文元.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1):217-219,242.

[29] 李小玉,肖笃宁.石羊河流域中下游绿洲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资源动态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16(5):643-648.

[30] 张 飞,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孔祥德,等.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资源科学,2006,28(6):67-74.

[31] 满苏尔・提,李艳红.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水资源问题与农业节水潜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5):23-28.

[32] VAPNIK V N. The Nature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 [M]. 2nd Edition. New York: Springer,2000

[33] 张雄文.渭干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分析[J].人民黄河,2008,30(11):36-37,39.

[34] 刘海隆,包安明,何新林,等.玛纳斯河下游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8(1):96-100.

[35] 满苏尔・提,努尔卡木里・玉素甫,娜斯曼・那斯尔丁.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水资源供需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12):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