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清.IP.移动及其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清.IP.移动及其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清电视:想说爱你不容易

似乎是为了与6号馆内庞大的展台遥相呼应,央视于BIRTV2005开幕前夕,在亚洲4号(122.2°E)卫星C波段开播了高清晰度电视的测试信号。在展览中心6号馆的CCTV展台上,央视更是斥巨资搭建了一个拥有近百座位的数字影院系统,用最新的DLP光显投影机在一面巨大的电影屏幕上播放接收到的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在宣传上可谓大下血本。随着一部部震人心魄的“大片”的放送,1920×1080分辨率的清晰度与震撼力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是,问题却恰恰出在这里。笔者花了数天的时间在BIRTV与家里的电视上(用电脑接收亚洲4号信号)观看了央视的高清电视试播,发现其片源除了《佐罗》、《黑鹰十五小时》等发行了HD版本的电影大片外(而且还都是时间较早因而版权费较便宜的),就只剩下乏善可陈的几部国产连续剧和一些风光片了。

看到这些,一个疑问涌上了笔者心头:为什么央视高清中没有任何在韩国SBS、日本NHK等高清频道中占据大半时段的演播室节目呢(如晚会、综艺、访谈等)?如果仅仅是用作家电卖场里的高清展示,老电影和风光片已经足够,然而作为一个综合频道,新闻、娱乐、科教等自主制作的演播室节目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成本问题。在本次BIRTV展会上,媒体设备巨头SONY、松下、汤姆逊等纷纷展出了全套高清采、编、播设备。尽管这些设备的卖点五花八门,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天价”。因此,即便是央视这样财大气粗的单位,也不可能在高清设备更新换代时一蹴而就,而只能采取细水长流的策略。于是,原有的大量标清演播室节目素材无法利用,新设备又不能及时到位,加之并未投入太多的人力进行高清节目的制作(当前的高清频道几乎全部是由广电技术人员和节目编辑组成),便造成了央视高清当前片源缺乏的窘境。

当然,在试运行期间,我们吃的是免费的午餐,自然不能以日韩成熟的高清付费频道的标准来要求羽翼未丰的央视高清。但是,为了应对未来一切可能的挑战,就必须未雨绸缪,在满足观众需求等方面大下功夫了。一旦节目面向广大观众正式开播,大家看的当然是节目,而不是看高清技术“效果如何如何”,因而“设备、资源问题”显然无法再成为内容乏善可陈的借口。笔者认为,早日重视这一问题,及时让设备与人员逐步跟进,应该成为央视高清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必由。

为了配合央视数字电视9月1日在杭州有线网的正式开播,松下在此次BIRTV上正式推出了专为央视数字电视量身打造的高清机顶盒―――TZ-CCH1000A。不幸的是,与高高在上的前端设备一样,这款机顶盒也是金贵之身―――据称,即使“批发”价格,也在1000元人民币以上!

其实,根据现有DVB-C/S/T机顶盒百多元的成本推算,即使高清机顶盒使用了Dolby公司的AC-3 5.1音频等需支付专利费的系统,但由于视频流采用开源的MPEG-2压缩格式,因此如果选择开放的芯片组方案,价格并不会比MPEG-2标清的价格高出多少。但是,由于央视高清出乎意料地采用了日本松下公司的一揽子方案,因此在此之上的加扰、计次付费、视频点播等纵深应用就必须建立在松下系统之上,变相造成了一种厂家垄断的局面,尽管不知日后央视在各地有线系统推广时高清时会采取“送盒”、“卖盒”两策略中的哪种,但不管这一费用落在哪一方头上,都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无疑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高清电视在普通消费者群体中的普及。消费群打不开,也就不可能有广泛的广告投放与付费频道消费市场,回收成本的艰难,将反过来进一步阻碍高清电视的推广与普及。至此,高清便会陷入一个永无出头之日的怪圈,难以自拔。或许,是松下产品毋庸置疑的精良稳定性与强大的功能使央视做出了上述的选择,但是否也需要为日后的成本降低与市场推广空间着想一下,做两手准备呢?

同时,根据央视在展会上提供的资料,央视高清频道将全面采用MPEG-2压缩格式和杜比AC-3 5.1声道音频,其码率高达27500kS/s。也就是说,即使使用我国未来规划中的DTH直播卫星―――SINOSAT-2的全部Ku波段转发器资源,也只能转输30套左右的高清节目,更何况“使用全部转发器”也只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梦想。因此,一旦电视节目全面高清化(这显然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现有高清传输标准将面临带宽严重不足的尴尬局面。

正因为如此,国家在确定下一代直播星标准时选择了带宽资源更为充裕、压缩效果更好、扩展性更强的DVB-S2+MPEG-4/H.264标准,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然而,央视却与此背道而驰,似乎并未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任何准备。在展会上,一位央视技术人员向笔者透露,央视高清向MPEG-4/H.264的过渡仍旧停留在“可行性研究阶段”。

也许,又是资金问题。诚然,MPEG-2制式的前端与用户端设备的价格都要比H.264系列相对低廉一些,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当MPEG-4/H.省略网站上,“用户体验调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其实,一个新事物诞生时,肯定会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与缺陷。其实,不足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是否有正视缺点并加以改正的决心与勇气。只要推广策略得当,中国的几千万网民就是她最为坚强的市场后盾!笔者相信,如果中视网络真正能够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听取广大用户的意见并尽快加以改进,而不是搞什么“民意工程”,iCCTV的普及与广受欢迎无疑将指日可待。

移动电视:不是会移动的“家电”

除了“高清电视”、“数字电视”,BIRTV上另一个抢眼的亮点恐怕就要数用手机/车载电视接收的DVB-T/DMB移动电视了。试看,不仅在展品架上摆放着一排排外观各异,功能繁多的移动电视接收机与配套液晶屏,有几个厂家甚至把装有全套移动电视影音系统的汽车直接开到了展馆中,大开音响招揽参观者,气氛好不热烈!

天生对汽车情有独钟的笔者在相关的展台前流连了好久,心里盘算着何时才能买这样的一套系统过过瘾。忽然,笔者发现一个中年男子也在饶有兴味地仔细观察着每一款移动电视设备,甚至连接收机背面也要拿起来看一看,于是一下感觉觅到了知音,遂与他攀谈起来。在交谈中,笔者得知他在北方某市负责公交、出租与私家车移动电视设备的招标采购和推广安装工作,和很多款移动电视设备都是“老熟人”了。

我们聊得正起劲,他突然拿起一款车载电视接收机,指着背面的一堆接口问:“你看得出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

“……”

“你看看这个,就是接电源的那个圆孔!人家正常的车载收音机里面都有三根线,这个呢?”

“两根。”

“对!就是少这一根线,可把我们给害惨了!你知道这根线是干什么的吗?是电源控制,就像三极管似的,是接到点火开关(车钥匙)上的。”

“哦。”直到这时,笔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车载收音机的开关是受这条“第三线”控制的,不管车辆总电源开启与否,提供12V直流电源的车辆供电电路始终处于导通状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车载CD机在关闭电源后也能够完成退盘操作。

“唉。”他叹了口气,接着说,“前年就是因为缺这根线,车子只要两天不开,电瓶的电就全被那玩意儿的待机功耗耗光了。结果一个车队的车全都打不着火趴了窝,这乱子可是闹大了!而且这些接收机全都没有地线的滤波和过流保护,像汽车搭铁(连接电瓶负极和所有车内用电设备负极)那种东西,上面什么杂波没有?直接把地线接在上面,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还能好得了?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会有那么多坏的了吧?”

“看来,车载电器决不是把家用电器放在一个‘车载’的盒子里就完了。只能找做车载收音机的厂家来做移动电视了。”笔者补充道。中年人立刻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可是,笔者脑海中又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发现了问题,就可以向厂家提意见改进嘛!再说,甚至连这些厂商本身,有的也拥有自己的汽车电器生产部门。为什么它们就不能向自己学习一下车载视听设备的制作经验呢?

最后还是那位仁兄一语道破了天机:“这帮大老爷们,已经习惯于领导消费者的潮流,它们捧什么老百姓就去追什么风,哪里还有什么顺应市场需求的说法?……”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在位于七号馆最后面的北广传媒展示区,绿色的悦龙数字广播(隶属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展台与红色的BAMC移动电视展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是,虽然颜色截然不同,展台上所展示的设备却惊人地相似:全套的家用、车载与手机移动媒体(电视、广播、信息)接收设备,唯一的不同就是,悦龙系统基于DAB/DMB(数字音频/多媒体广播)制式,而BAMC系统使用的则是数字电视标准之一的DVB-T。虽然两家公司同属北广传媒集团,但在红绿两色相煎何急的对垒中,却可以隐隐嗅出一股维护既得利益与市场的火药味。

笔者悄悄询问悦龙展台上的一位工作人员,既然两种制式现在都在试播,接收设备原理又相差不大,有没有可能把两者整合在一起呢?

“嗯……理论上是可以的。”那位工作人员回答道,“不过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商业原因!”紧接着,他又小声补充了一句。

听了这番话,笔者不禁扪心自问:同门兄弟尚且如此,哪个赚钱就全都一窝蜂盲目上马,就像当年满坑满谷的汽车制造厂一样。我们何时才能走出重复投资的怪圈呢?

最后再多说一句:其实,BIRTV归来的第一感觉还是满足与欣慰,是看到新产品后连续好几天沉浸其中的酣畅淋漓。上面讲的只是其间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个别现象,就当是聊发狂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