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资源共享的城市共同配送体的建设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印发的《2015年度物流企业负担及营商情况调查报告》中指出,企业的用工成本、用地价格、仓库租金均呈现逐年持续上涨的趋势。物流成本的持续上涨必然会挤占企业的利润空间。笔者在对目前城市共同配送体建设存在的标准化、“最后一公里”配送、缺乏科学的核算与管理系统等难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资源整合条件下,推进城市共同配送的信息化、平台化、标准化建设、整合商业供应链、建立共同配送科学的评估与管理体系的三大解决途径。
一、城市共同配送的意义及类型
(一)意义
所谓城市共同配送是指在城市范围内,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多家企业共同对多个用户需求配送的商品进行整合和统筹安排,通过配送活动的规模化来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从而提高物流资料的利用效率。
2016年8月,国务院就我国物流行业成本居高不的情况下,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该方案指出,在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高达30%-40%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成为降低企业总成本的唯一途径,而共同配送模式成为降低物流成本的不二选择。共同配送模式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广泛使用的、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成为较为先进的一种物流配送方式。共同配送模式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打通城市、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重要途径。
(二)类型
1.一对多模式。一对多模式是由一家配送企业按照配送需求和路线对多家客户有序实施的配送活动,包括中型、小微型共同配送。中型共同配送主要应用在多频次、多品种、小批量特征的商超和医药等配送领域。小型、微型共同配送即“最后一公里配送”,是主要针对城市郊区和农村的共同配送活动。而这一项共同配送服务是目前最难以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2.多对多模式。多对多模式是由多家配送企业联合,按照配送需求和路线对多家客户有序实施的配送活动。多对多模式主要应用在海运、空运和铁路等长距离的大宗货物的共同配送运输中。多家配送企业可以通过共享仓位降低空载率,从而降低物流共同配送成本。
二、城市共同配送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共同配送的标准化难题。
目前城市配送体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共同配送的标准化建设问题。虽然城市共同配送点的建设有所发展,但仍然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配送的需求。城市配送共同体的建设需要面向整个供应链上不同的供应链成员,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商、制造商及下游的零售商、消费者等,各成员的对物流配送的具体时间、地点、方式、货物的安全保障措施等需求并不一致,导致共同配送的标准化问题较为突出,进一步使供应链成员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化发展难度加大。城市共同配送的主要目的是形成规模化的集中配送,而规模化的集中配送是以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为前提条件的。但是供应链企业之间出于自身利益在资源共享上很难达成一致行为,这势必会大大阻碍城市共同配送体的建设和发展。
(二)共同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城市共同配送最大的难点问题是“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冷链物流行业,即冷链物流行业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就是实现冷链共同配送。据统计,中国80%的肉类、70%的水产品、还有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等农产品还未实现全程冷链配送,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冷链物流行业缺乏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的支撑所造成的。因冷链物流的全程低温的特点,如果由单个企业独自出资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意味着要投入巨额的投资成本,并且投资回收期又长,所以要实现高效的、低成本的、门到门的冷链配送服务,必须对我国社会冷链资源进行整合,走联盟道路,建立城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体是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唯一方式。
(三)缺乏科学的核算与管理系统
共同配送虽然实现了多家配送企业的资源共享,实现了多企业参与城市共同配送体项目,但是共同配送下所产生的收益与成本,因缺乏科学的核算与管理系统,使各企业付出的成本难以分摊,同时获取的收益也很难量化,后果是会导致企业间因利益分配不均和成本分摊不均而产生矛盾。企业间的收益与费用的分配、分担问题成为共同配送项目实施过程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
三、城市共同配送体模式的建立途径
(一)推进城市共同配送的信息化、平台化、标准化建设
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信息平台,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对称,通过制定物流共同配送系统内部设施、设备等技术标准,仓储、运输、包装等作业标准以及物流信息标准,建立一个统一、科学、规范化的标准体系。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近三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城市物流共同配送的利好政策,在国家政策上给予倾斜和鼓励。同时更要发挥物流行业协议的积极作用,发挥物流行业协会在普及行业规范、推广技术标准、交流行业动态信息,沟通和联系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等方面的作用。
(二)整合商业供应链
为解决城市共同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应对整个商业链的资源进行整合,对整个商业链进行重新设计。首先,是产品生产地点的整合。将源头产品的生产地点进行分类整合,利用云计算手段,以距离远近分片组合,将速度效率最佳的距离分为一片进行整合;其次,是商品类别的整合。将能一起整合运输的商品种类集合到同一运输工具上进行整合运输;最后,配送地点的整合。合理规划配送路线,将同一条配送线路上的客户的商品配装到一辆运输车辆上,按照到达地点的先后顺序进行配送。整合后的商业供应链如图所示。
实现城乡“最后一公里”配送,可以在城乡交接地带,将人员流动频繁的客运中心为中心,建立末端小型的城乡分拨配送中心,以城乡之间往返车辆为仓库和运输载体,定时、定点、定班地实现城乡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目前,重庆江津区携手菜鸟网络成立了菜鸟中西部首个“县域智慧物流+”运营中心,正式推出乡村末端物流线路共享系统。该共享系统会通过系统智能派件和共同配送,使从四面八方寄到江津区的快递,先统一进入菜鸟智慧物流运行中心,然后按照地理分布分配到所属的干线线路。这一运营中心既解决了农民投寄难得问题,又可以把各大物流公司、商家、个人的包裹集中起来,形成集约配送优势,然后通过物流网络专线派送到村中。
(三)建立共同配送科学的评估与管理体系
首先,应建立共同配送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设定配送资质、配送能力、配送质量、服务质量、风险可控性及贡献能力等考核指标,建立城市共同配送联合体评价指标体系。比如配送资质主要包括业务辐射面、经营环境稳定性、企业成长性;配送能力包括网点建设能力、信息技术水平等;配送质量包括配送灵活性、准时到达率等;服务质量包括服务专业性、客户满意度等等。政府应定期对城市共同配送联合体进行考核,评估企业是否具备共同配送服务能力和标准,对于达标企业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对不达标企业,给予取消政策支持等惩罚措施。其次,建立客观精准的核算和管理体系,对多家配送企业间的利益和成本进行分配、分摊。参与城市共同配送联合体的企业可以根据其投入共同配送的资源比例进行利益的分配和成本的分摊。
未来的物流配送系统应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组织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把控、整合物流资源和信息,推动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首先,推进城市共同配送的信息化、平台化、标准化建设,使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实现对称,从而使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实时共享,协同发展;其次,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开启商业供应链整合模式,依次实现生产地点整合、商品类别整合、配送地点整合;最后,建立共同配送科学的评估与管理体系,建立一整套包括环境因素、客户满意度等评估指标体系,全方位对配送企业进行评价。建立客观精准的核算和管理体系,对多家配送企业间的利益和成本进行科学分配、分摊,推动物流服务系统稳健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