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正确把握演奏风格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正确把握演奏风格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如何演奏好一部钢琴作品!”这可能是每一名钢琴演奏者最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我们通常的教学与实践中,有些老师可能过于一味的强调音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和表现。仅仅要求学生在演奏时没有错音,速度过关等等这些所谓的纯技术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也不能很好的诠释一部作品,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会在听完一些学生的演奏后,发现他们“基本功扎实,但音乐表现力不够丰富”的现象,这个现状无疑不在告诉我们,钢琴演奏风格的研究对我国的钢琴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钢琴演奏;演奏风格;演奏者;速度

钢琴演奏从实质上讲,无外乎“演”和“奏”。“奏”主要是指弹奏,是侧重于技术方面的,而“演”就是表演,就是要把你的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通过一定的作品给听众表现出来。如果说“奏”是单一的话,“演”则是综合的;“奏”是幕后的,“演”则是台前的;“奏”是初级的,“演”则是高级的。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在掌握了相当的演奏技巧以后,才能进行钢琴表演。反过来,有了丰富的钢琴表演经验,才可以提高演奏技巧的发挥。不能只注重其中一点而忽略另外一点,二者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把一首乐曲演奏的淋漓尽致,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的、正确的理解作品,为了能更好的理解作品,就需要我们正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如果音乐风格把握得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比弹错音还要严重。举个简单的例子,本来是一首很缓慢、抒情的作品,但演奏者没能理解它,一味的追求速度,反而把它的节奏弹得很快,虽然表面上弹得很熟练,但没有一点儿抒情性的优雅,这样的演奏就离“曲”万里了,这是“弹”不对题的。因此,在演奏某一作品时,必须正确的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

当然,如何正确把握一部作品的风格是很复杂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钢琴艺术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风格形态时期:巴罗克风格时期;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浪漫主义风格时期;印象主义风格及20世纪现代音乐风格时期。其次,从民族的角度来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有富于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风格,比如,德奥的钢琴风格、俄罗斯的钢琴音乐风格等。再次,从个体研究的角度来看,应对有代表性的钢琴音乐作曲家进行专门研究,例如:对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创作特征的研究。

从钢琴音乐发展的四个主要风格流派来看,由于各个时期作曲家的美学观念、追求目标、作曲技法等有很大不同,因此也就使各个流派形成各自的风格特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在速度、力度、声音、和声、奏法、装饰音、踏板、弹奏方法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区别。用不恰当的速度、声音、触键来演奏某种特定风格时期的乐曲。被视为比弹错音更严重的错误。因此,在面对一部作品时,就要认真地分析它,就要了解许多与这部作品相关的其它信息,诸如作者的身世经历、创作风格、作品产生的动机、特色等等方面的内容。了解越多的背景资料,对理解作品、把握作品风格就会越有帮助。否则,干巴巴地弹奏容易显得空洞、乏味、甚至会歪曲篡改作品的真正涵义,这是对作品、作曲家和听众的不负责任。所以,我们应该对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有一个总体上的了解,以巴罗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为例。

在力度方面,巴罗克时期是古钢琴时期,古钢琴采用细弦、木结构及钢片拨弦,它的构造及发声原理决定了乐器的音量很小,所以在演奏中采用“阶梯式”的力度处理,即一层一层地渐强渐弱。古典时期由于“槌子琴”的出现,音量增大了,可以用不同的触键来做渐强、渐弱的变化,因而音乐表现力比巴罗克时期更为丰富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力度又有很大的扩张。例如:ff出现在莫扎特的作品中(A小调奏鸣曲K.Nr.310等)。贝多芬用了ppp、ff。李斯特甚至用ffff。浪漫派音乐强调表现人的感情:热情、激动、悲伤等,因此力度的起伏很大,音乐的表现力也就更丰富了。

在速度方面,巴罗克风格时期演奏速度比较适度,既不太快,也不太慢,快、慢是相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概念 。古典风格时期的演奏速度比巴罗克时期有很大提高。速度往两头扩张,贝多芬的快板乐章比海顿、莫扎特又快的多,而表现力深刻的慢板乐章往往更慢。浪漫主义时期的速度幅度比古典时期又有较大的扩张。

在触键方面,演奏巴罗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作品应重视每个音的触键,不但每个音符要有良好的音质,而且注意每个线条的歌唱性,同时注意使各个声部之间组织成良好的声部关系,从而在横纵两方面把音乐组织成完美的整体。古典主义时期钢琴的声音与古钢琴完全不一样,莫扎特、海顿的声音更清晰,他们更强调手指的颗粒性、清晰度和透明度。而贝多芬声音结实、雄厚,因为他的音乐内容常常是富于戏剧性的,他要求声音的音量和厚度大大地超过莫扎特和海顿。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主要是抒发个人情感,所以旋律很重要,声音的美非常重要。声音的多层次是浪漫派音乐的最大特点,旋律本身的歌唱性、旋律与伴奏的层次也非常重要。

在演奏方法方面,巴罗克时期,由于古钢琴的琴键较浅、较轻,没有太大的力度变化,因此不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去演奏,弹奏时更多的运用手指部分来弹奏,用力部位基本局限于手掌以下,手指是发力的基本出发点。古典主义时期由于专职钢琴教师的出现,使钢琴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出现了所谓的“手指派”,例如:莫扎特、克列门蒂就属于手指派,而贝多芬之后逐渐发展为手指和手臂相结合的方法。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手指派”的训练方法是比较片面的训练方法。手指派里还主张高抬指训练,大量机械的训练,不讲音色、不讲歌唱性,追求快、响,很有危害性。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一批炫耀高超演奏技巧的大师 级钢琴家。经过李斯特、肖邦、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不懈努力,钢琴的艺术表现力被淋漓尽致地发掘出来。浪漫主义时期被誉为钢琴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超级技术,例如,八度、和弦、双音、快速华彩经过句、震音与颤音、托卡塔式的两手交、远距离跳跃、刮键、重复音等等。由于技术类型的变化从而导致了用力部位的巨大变化,据有关记载:李斯特、肖邦当时的钢琴教学方法已非常科学,开始运用从指、腕、肘、臂、腰乃至全身的力量来演奏。这就是我们现在的重量与手指相结合的弹奏方法。

钢琴演奏是对作曲家创作的诠释与传递,是在作曲家创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创作者,其作品在音乐创作思维、音乐美学理念和创作技法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风格差异,有不同的风格。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在速度、力度、声音、和声、奏法、装饰音、踏板、弹奏方法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演奏者必须在了解和研究作曲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用熟练而准确的演奏去反映不同作品的时代特征和风格变化,作为钢琴演奏者本人应将个人的风格特征溶于整个历史时代背景的风格中来形成鲜明的技术个性和演奏风格。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对不同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有个基本的了解。当然风格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一个必须与教学和演奏密切结合起来的实践问题。我们必须在学生学琴的第一天起,在对他们进行严格技术训练的同时,逐步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风格概念--即严格地限定每一首乐曲所应当具有的声音、奏法、速度、力度、装饰音以及由此而来的触键、用力、踏板等技术问题。只有把风格概念引入钢琴教学中,使它获得与技术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日积月累逐步确立正确的风格概念,最终达到准确地理解、再现作品。比如演奏巴洛克时期的作品,要让学生们了解巴罗克时期古钢琴力度变化很小,因此,通常靠奏法和装饰音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从奏法上看,主要采用断奏和连奏进行对比。由于巴罗克时期的作曲家在乐谱上并没有标上明确的奏法,因此,对于奏法大致有两种基本的、但并不是绝对的原则可作为参考:音阶性(级进的音)的进行采用连奏;三度以上音程的跳进用断奏。由于巴罗克时期音乐主要以复调音乐为主,即由几个并行的线条构成,在弹奏时一般不分主次,即使有所突出,也仍应保持几个声部的独立进行。而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由于钢琴的变革在钢琴上可以弹出比较好的连奏,特别是贝多芬的某些作品中,强调非常连的声音,连奏成为重要的、新的因素,要训练学生区分与处理好“旋律与和声背景”的关系。浪漫主义时期则应能够演奏出具有非常富于歌唱性的连奏和非常短促的跳音。另外,踏板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巴罗克时期的古钢琴没有踏板,因此在训练中应该首先强调手指严格的连奏。但如果是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罗克时期的作品,那么也可以尝试用一点踏板,但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不要将踏板踩太深,以免造成泛音。2。不要将踏板踩太长,即使在属于同一和弦的乐句进行时,也应根据线条而不是根据和声运用踏板。多换踏板可保持各声部的清晰。在弹奏海顿、莫扎特的作品时,踏板的用法应注意掌握以下的原则:1,在长音上踩,起到润色的作用。2,不要踩太深,要与不用踏板的部分产生很好的衔接。贝多芬作品中踏板的运用比海顿、莫扎特要多得多、复杂得多,这是由他的音乐内容所需要的表现力决定的:1。增强乐句的连贯。2。为使音响更加丰富饱满。3。为加强力度对比。4。为获得色彩性效果。浪漫派时期踏板的使用更复杂、更精细。延音踏板包括长踏板、浅踏板和颤踏板的使用。还有弱音踏板,持续音踏板大量运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除以上所说的几点之外,正确的视谱也是把握作品风格的重要环节。我们要知道,即使同一作曲家在同一时期写出的作品,每一首也一定有它各自的风格特点,弹好其中某一部作品不代表也能弹好他的其他作品,我们只有细致地研究每一首乐曲,才能更好的把握它的演奏风格,才能找到演奏它的正确方法和处理答案。这些是不能在有关作曲家书籍中找到的,也不能在有关他的作品的论述中找到的,只能从每一首作品本身去寻找,所以我们要引以为重。

作曲家们在写作时已经将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等蕴藏在乐曲之中。那么我们就应该遵循作曲家的内心感受,倾听他们所采用的特殊的音乐语言。许多学生从来不去学习如何理解作曲家的特殊的语言,因为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如何运用所谓聪明的特技去取得这首乐曲的“效果”。这种倾向是最可悲的,因为乐曲中确实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音乐语言。运用纯粹物质的手段:如通过音符、休止符、力度记号、表情术语及乐曲注释等等,作曲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蕴藏了他们自己的整个幻想的世界。演奏者的责任在于,从这些物质的材料中提取精神的实质,并把它传给听众。要完成这些,就必须要正确理解、认真研究每一首作品中的特殊语言。演奏者如能仔细而准确地阅读一首乐曲,通过真正的研究,演奏者就能决定哪些地方应弹得恬静,哪些地方是乐曲的高潮,此后,再运用他所掌握的全部音乐才智、背景知识及时代风格特点,完整的演绎作品。

人们有时说:过于客观地研究一首乐曲可能会削弱音乐演奏中的个性。别害怕!如果十个演奏者都以同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研究同一首乐曲,每个人仍然会弹得与其他九个很不一样。虽然每个演奏者也许都会认为他的演奏是唯一正确的,因为每个演奏者都是根据自己内心和音乐才能来表现这首乐曲。在形成这十种不同概念的明显特点的前后过程中,每个人可能都是不自觉的。但也就是在这种不自觉中形成的特点,构成了合理的个性,正是这种个性,才能使作曲家和演奏者在思想上达到真正的融合。如果一个演奏者通过故意加上的情调、色彩变幻、效果制造等来变现自我,那就等于弄虚作假,不仅是对作曲家的不尊重,本身最多属于“迎合低级听众”的江湖派。演奏者应该永远坚信,只有按照乐谱所指示的演奏,才能让乐曲在自己的个性演奏中绽放异彩。一首乐曲的正确演绎,来源于正确的视谱,这样你将很快领会一首作品内在的音乐涵义,并明确地把它传达给观众。演奏者的兴趣应多集中于“作品”,因为只有正确的研究作品,才能按照作品的原有风格弹奏。

总之,无论那种技术技巧,在弹奏时心中、手指都要积极准备,首先心中要有音乐才能弹奏出音乐,而不是简单地弹奏音符。手指均匀、有力,才能达到声音的流畅清晰、通透、圆润优美。技术的训练是为了更好的弹奏音乐的基础,但仅有技术是远远不能够诠释音乐作品的,还需要有丰富的个人修养与内涵。

钢琴演奏虽然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但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者,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在听众面前,在演奏时即要弹奏、有要表演,否则的和话,人们只要听收音机就可以了。这就要求演奏者既要能够通晓基本技巧,又要深刻理解作品,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演奏才能,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演,使人不仅能够通过欣赏演奏来理解作品,更能够通过某一钢琴作品的演奏来了解作曲家与时代风格。这才是作为一名钢琴表演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钢琴的演奏与教学》刘庆刚 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钢琴音乐文选》郑兴三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3、《论钢琴表演艺术》涅高兹 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4、《论钢琴演奏》[波]约.霍夫曼 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5、王娜; 正确运用钢琴右踏板使演奏更趋完美 [J];美与时代; 2006年02期; 73-74

6、李梅; 融会和整合――浅谈心理研究与钢琴演奏的关系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01期; 106-108

7、赖景琼; 浅谈钢琴演奏心理的训练(下) [J];小演奏家; 2005年03期; 54-55

8、广仁; 如何正确处理弹奏技术与音乐表现的关系――在“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术研讨会”的讲话[J]; 钢琴艺术; 2004年12期; 15-17

9、宋迎琴; 略论思想力在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及其作用[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04期; 65-66

10、王红平; 浅谈钢琴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 滁州学院学报; 2004年04期; 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