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火红年代的爱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火红年代的爱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无法忘记几十年前发生在满洲里海关的一段段爱情,这些停留在建国初期火红年代的情感旧事,烙着深深的时代特征,如今已无法完全捡拾和重现。

锻造

满洲里的老海关们都记得31号住宅。当年,海关年轻人结婚后就从宿舍搬到31号住宅,一间房就是一户人家,床、桌子、板凳和碗筷都是从单位租来的,月租金8分钱。两户人家共用一个火墙取暖、共用一个炉子烧饭。炉子在走廊墙体接缝处,一家做好饭后再由另一家做,双方家庭用煤都放在自己门前。

人们至今还记得曾经在31号住宅共处过的同事丁文。1953年,丁文和妻子丁敏从内地到满洲里关工作。“满洲里的雪干净得让人心无旁骛,感觉不到人们形容的那种荒凉和偏僻;我们身边生活着一群热情奔放、善良质朴的好兄弟,给我们带来由衷的快乐和幸福。”在日记里,丁文记录下了自己初到满洲里后的喜悦之情。平时,丁文和丁敏两人一个做业务、一个搞文书,是关里公认的模范夫妻。

1957年,因工作需要,丁文、丁敏调转到海口海关。别后的日子,大家书信往来,丁文夫妻俩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南北方生活习惯和观念的差异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北方。北归成了他们书信中出现最多的词。

而如今,人们根本不敢提及丁文的名字了,一次意外触电夺走了他的生命。他的北归梦成为一个泡影,不得不把自己的骨灰留在那片南国土地,而牵挂他的老友们则把痛惜的眼泪流在了心里。

像丁文一样从满洲里关调走的干部遍布全国,也许是北国的寒冷锻造了他们刚毅的个性,这些走出去的干部到了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挑起重担、不负重望。但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不会忘记满洲里海关,总会找机会回来看看,和老友叙叙旧情。一位在满洲里海关干了三十年后调走的老同志这样说:满洲里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大城市没法比,在满洲里生活了几十年,光阴催白了头发,风沙夺走了青春,但我无怨无悔,因为那样的付出值得。

成份

家庭成份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在生活中离我们越来越远。新一代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它的来历和作用。然而就在上个世纪中叶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它对中国人的影响还十分显著。

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海关关员的婚姻不是自己的事,任何人找对象都要经组织同意。有一位辽南来的小伙子,到了婚娶年龄就是谈不成对象,经人介绍好几个姑娘都被组织调查出社会关系复杂或是家庭成份不好。

没办法,他回老家找了一个“贫农”,组织上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但让他先回来,说贫农媳妇还要再经过组织的考验。三年后,贫农媳妇终于通过考验进了小伙子满洲里的家,并在满洲里关食堂做了一名工人。

如今,当年的贫农媳妇快80岁了,当我问及当年她结婚后连续三年的分居生活是否担心婚姻会出现变数时,老大娘的回答很有趣:“我们那时就长一颗心,心里就装一个人,到现在我也不能理解现在的有些年轻人怎么那么‘花’。”坐在一旁的老大爷更是感慨万千:“我们年轻时和异往很腼腆,和别的姑娘多说几句话都脸红,心里就惦记老家的媳妇。但没办法,谁让我是援边来的,组织对我们的考察相当严密。”

可能读者会认为,这些爱情故事抹杀了边关人的优点。恰恰相反,我认为那正体现出他们的优点:单纯、干脆、朴实、坚强。因为单纯,他们的情感世界被历史左右;因为干脆,他们爱得透彻、恨得明白;因为朴实,他们把自己活得透亮,不论对与错,不掺杂任何虚假;因为坚强,他们在一次一次被历史捉弄后,一次一次地矫正自己,让自己站得更稳,挺得更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