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熊”市淘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股市一“熊”6年有余,散户损失惨重、翻盘无望,哀叹“熊市”淘金如火中取栗。然而在证券交易所外,还有一个业已存在百余年的“熊市”,虽未曾“牛”过一天,却蕴含着无尽的淘金机遇——此“熊”唤作“泰迪熊”。
生在德意志,名于美利坚
我们常说的泰迪熊并非专有品牌,而是一类充绒玩具熊的统称。对它爱不释手的不仅有牙牙学语的儿童,有情窦初开的少年,有海誓山盟的恋人,有相濡以沫的伉俪,更有桑榆为霞的阿公阿婆。关于泰迪熊的来历众说纷纭,而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恰恰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故事。
1847年,一个名叫玛格丽特·史戴芙的女婴诞生于德国南方小镇基根(Giengen),她一岁半时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注定要在轮椅上渡过一生。但是这个生性开朗的女孩并未因此而甘于平庸,经过长期努力,1879年时32岁的她终于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绒布服装店。同年,她从一本杂志的图片上受到启发,开始制作充绒玩具馈赠亲友。此后几年间,她又设计出一系列玩具产品。10年后,也就是1893年,她用家族姓氏史戴芙注册成立了玩具公司。
她哥哥弗里茨于1897年加入公司,并且让公司的业务迅速壮大。1894年史戴芙公司开始定期派员参加展会、推广产品。弗里茨的儿子莱哈德加入史戴芙,并为公司开启了崭新的纪元:1902年前后,他根据自己在斯图加特动物园创作的素描,设计出了头和四肢可以活动的熊及猴子玩具,并带着这些新产品参加了美国利普兹克展览会。在那里,他获得了第一笔来自新大陆的订单。
事有凑巧——190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在一次狩猎活动中一无斩获,同行者为了讨好他,把一只事先捕获的小熊绑在树上让总统“过把瘾”。罗斯福看到小熊的萌态不忍射杀,放下枪并当场发誓从此不再猎杀黑熊,转而投身成为一名爱熊人士。或许是史戴芙玩具原本的德语名字有些拗口难记吧,美国民间渐渐有人用罗斯福总统的小名“泰迪”来称呼这只憨态可掬的小熊。
制作有道,捞金有方
当然,故事后半段的演绎着实有些复杂,众品牌各执一词,坚称自己是正宗,三言两语难以厘清,但有目共睹的事实是:与总统同名的小熊大受欢迎,市场上很快就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竞争产品。
它们的造型与设计各有巧妙不同,却都有着共同的名字——泰迪。时隔百余年,中间还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战争中美德双方恰巧又互为死敌,更谈不上什么知识产权保护。在这种情况下,谁是原创、谁属仿冒,早已无从查考。不过无论如何,史戴芙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收藏价值的泰迪熊品牌,平均售价最为昂贵,且史上著名拍卖行所拍出的泰迪熊藏品最高价中,绝大多数也是由史戴芙品牌摘得。
史戴芙泰迪熊之所以如此受人追捧,是与其精湛的做工密不可分的。整只小熊由三十多个零部件组成,且其中80%的工序需要人手完成,保证品质均一是质管部门的头等大事。据传,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竞争对手,玛格丽特·史戴芙亲手设计并注册了“耳扣”专利。史戴芙最早的商标是由大象鼻子“演变”而来的S字母,玛格丽特突萌创想,以一颗金色的纽扣作为品牌标识,钉在通过严格检验之后的小熊左耳上。
这颗扣子在1902年注册时,其正面原本为空白,1904年时增加了精细花纹,不仅提高了仿制难度,而且也有了某种“质检合格证”的意味。同是钉着金耳扣的小熊,其“出身”却被人为地分出了三六九等——这正是史戴芙的生财之道。公司设计了三种产品标签:黄色标签是非限量生产的“大路货”,想要多少有多少;白底红字标签是针对特定目的、主题、节庆、国家、典故和合作企业等推出的纪念性限量品;而白底黑字则是经典款式或高价拍卖品的一比一限量复制款,其用料、做工和材质都与原版一模一样。这样,从原本无甚差异的产品中巧妙地衍生出三个主打系列,走马灯似地勾引着孩子家长和收藏家们一次次地慷慨解囊。
水土不服,失之东隅
经过百余年发展,泰迪熊玩具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品牌多元、传承各异、定位悬殊,而这个行业里的公开秘密之一,就是全球半数以上的产品都来自中国。在庞大的OEM能力和低廉劳力价格吸引之下,几乎所有泰迪熊品牌都无法抵制在华委托生产的诱惑,史戴芙虽是业界翘楚,也不能免俗。
2004年,史戴芙把除经典收藏系列以外的一部分低价产品生产线迁至中国。当时中国的工资水平使得史戴芙能够以14.95欧元的价格出售一只12厘米高的泰迪熊,而如果在欧洲生产,高昂的人工成本就逼着它卖到50欧元的高价方可有盈利。然而4年后,史戴芙决定撤出,其导火索之一就是一些在华生产的玩具产品在出口西方市场后被召回,影响了委托加工企业的信誉。
2004年,史戴芙公司派出300名培训人员来中国,指导中国工人如何生产这个复杂而细致的小玩意。这种做法成本高昂,但却没有收获应有的效果:把一个员工培训成熟需要12?18个月,但许多员工在掌握技术后,不是回家过年之后杳无音讯,就是跳槽到其他待遇更好的公司;而在德国,很多工人都是家族继承性地在史戴芙工厂工作。更严重的是,过高的员工流失率意味着工人无法获得足够的培训,产品千里迢迢运回德国总部后却无法通过质检——只有通过质检的小熊才有资格佩戴史戴芙的专利耳钉。
尽管产品的原材料中绝大多数是柔软的布料,长一点或短一点似乎都无伤大雅,但质量管理部门仍然要求精确到毫米,而填充物的数量则需要按克计算。时任公司CEO的马丁·弗雷辛说:“小熊的玻璃眼珠位置偏低1毫米,一个讨人喜爱的表情就变成了一副木讷相,没人会为这个掏腰包的。”
2010年,史戴芙终于放弃了在华生产,将生产线转到了距离总部更近一些的东欧、南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