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语文自主课堂“疑、品、比、迁”四段式教学法实践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语文自主课堂“疑、品、比、迁”四段式教学法实践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构建了高中语文自主课堂“疑、品、比、迁”四段式教学法,认为高中语文自主课堂应具备“自学、互动、生成、有效”四个相辅相成的要素。四段式教学分为“疑、品、比、迁”四个环节,“疑”是自读质疑,“品”是聚焦对话,“比”是比较鉴赏,“迁”是迁移体验。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课堂;自读质疑;聚焦对话;比较鉴赏;迁移体验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教科所A类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柳州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育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2015A007。

在十五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致力于将自主课堂的理念运用到语文课堂中,初步构建了高中语文自主课堂“疑、品、比、迁”四段式教学法。

一、问题的缘起

新课改一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课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今“互联网+”的信息时代,有着丰富的“自主土壤”,高中语文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公开查询一些有疑问的知识点,他们需要一个能够自主思考、讨论、发言的共享平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有一个重要指标是自主发展。自主发展的原动力便是要学会自主学习。语文教学应该唤醒学习者的自学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二、自主课堂的内涵

高中语文自主课堂,是指学生在宏观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教师的引导调控下,回归本真的语文学习状态,根据自身的学习条件与需求,自由主动地投入具有“自学、互动、生成、有效”四个要素的课堂中,从而高质量地完成课堂学习目标。“自学、互动、生成、有效”四个要素,是相o相成、相互促进的。

自学,即自主学习。自主是一种学习主体意识,是来自学生内心的一种自我支配、自我调控、自我促进的学习思维品质。

互动,是指课堂呈现出来的宽松、自由、平等、开放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

生成,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生成超出原有教学预设,能够让课堂价值不断得到提升的良性流动状态。

有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宏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三、“疑、品、比、迁”四段式教学法的基本环节解读

四段式教学法是基于高中语文自主课堂的理念而构建的。

指导思想:充分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学、品读、分享、体验、创造来拓展思维,可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高中语文教学“高质轻负”的整体优化。

基本环节分为“疑、品、比、迁”四个环节。“疑”是自读质疑,体现“自学”要素;“品”是聚焦对话;“比”是比较鉴赏,体现“互动”“生成”两个要素;“迁”是迁移体验,体现“有效”要素。

(一)疑――自读质疑(课前20分钟)

自主学习的一大特征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让学生思维能“自我卷入”。

1.时间节点:本环节是在课前完成,时间约为20分钟。

2.实施要点

布置自学要点,做到学生自读任务明确,自读方法清晰,自读时间限定,自读检测有效。让学生在课前对上课内容,通过自读形成自己的初步感性认识。教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阅读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

3.辅助手段

本环节的实施,可以分为集体自读,利用学习小组的集体研读时间在课前完成;个人自读,可引入“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教育信息化技术(微课、微视频)自主学习,扫清课中学习障碍。

(二)品――聚焦对话(课中约20分钟)

“品”,是指在课堂上师生聚焦核心问题,组织有效对话,在互动中师生都得到阅读满足感,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交互主体”关系。

1.时间节点:本环节是在课中完成,时间约为20分钟。

2.实施要点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聚焦,将课前发现的核心问题厘清,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根据学情特点,引领学生回归文本本身,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品读,打开心灵与文学作品对话,完成知识的内化,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充分挖掘“对话点”,进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以聚焦核心问题为前提,展开分享、讨论、思辨。对话的氛围是自由、平等、互动的;对话的过程,就是教师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互相碰撞、互相促进的过程。

3.辅助手段

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辅助课堂的构建与推进。互联网、慕课、微课、多媒体、在线学习平台、同屏技术等都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改变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

(三)比――比较鉴赏(课中约10分钟)

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相关又有差异性的文本联系起来进行对照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异同点的横向与纵向延伸的对撞中,产生思辨的火花,使他们去鉴别、欣赏、反思文本。

1.时间节点:本环节是在课中完成,时间约为10分钟。

2.实施要点

教师对于学生争论较大的某些问题,不必急着给出定论,而是提供一个素材,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开发思维,产生思想碰撞,从而获得新的解读与感悟。

比较阅读分为同中求异式和异中求同式。同中求异式是在有相同特点的前提下,把几篇文学作品中的差异性找出来,如创作风格、艺术手法、内容结构的不同等,进行比较;异中求同式就是将不同体裁、不同文体的作品通过比较找出反映题材或表现手法的共同点,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形成知识的横向联系。

(四)迁――迁移体验(课中约10分钟+课外)

我们要为学生营造迁移阅读,创造体验的环境,让学生获得实践与经验。

语文学习的迁移是指,把语文学习所得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应用到同类或异类的事物中,实现文本向实际生活的延伸。让学生自发自觉地去阅读,去创造,去体验,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

1.时间节点:本环节的迁移体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课中完成,时间约为10分钟。课中10分钟作为一个创造体验的起始阶段,主要是教会学生知识迁移、阅读迁移的重要方法,创设学生体验迁移的情境,让学生得到初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第二阶段是在课外,学生可以带着这种体验的主体感受,在课外尽情地进行迁移阅读和具有自我意识的文学创造与体验活动,实现语文的自主学习,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2.实施要点

要以课堂为发散中心,迁移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让学生创造和体验,让学生能够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具体分为知识迁移、阅读迁移、体验迁移三个主要方面。教师要抓住文本体裁、主题、风格的特点,师生共同探讨制定阅读迁移推荐书目,尽可能体现“兼容并包”的大语文观念。在体验迁移的时候,教师创设情境要自然,不生硬,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不能丢开语文学科的特点,不能缺失语文味。

3.辅助手段

学生的所有反馈,如阅读成果、写作成果,可借助互联网技术,达到及时反馈、个性化辅导、师生无缝沟通的效果。

四、初具的成效

在长达十五年的教学探索中,笔者的语文课堂显得有个性,有思考,有火花,具有以下初步成效。

(一)尊重学生主体,提供学生积极思考平台

学生能够由内而外地自发学习。在语文课堂上开展辩论,碰撞思维,启发智慧。笔者与学生一起品读,一起探讨,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重视学生实践,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学生可以得到观察生活、对话世界、品味作品的各种体验。他们在课堂内外创作诗词,写小说,写剧本,演话剧,拍微电影,达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学生热爱语文,对阅读、写作保持浓厚的激情,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

(三)调动学生情感,树立学生终生学习意识

学生能够主动发展自己,形成不怕挫折、敢于怀疑、挑战自己的学习品质,健全人格,具有少年担当。我们应让学生超越文本学语文,达到终生学习的效果。

五、结语

笔者始终相信,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只有高考,语文学习的终极意义将会伴随学生未来的一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核心素养的积淀必将渗透在学生的整个人生中。我们应丰富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笔者创建的“疑、品、比、迁”四段式教学法,固然有挂一漏万的不足,但笔者愿意继续研究与探索,为高中语文自主课堂走一条践行之路!

【参考文献】

[1]韩清林.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若干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00(05):55-59.

[2]玉秋,余昱.高中语文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