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恒大足球的生意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恒大足球的生意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正创造着综艺节目史无前例的收视奇迹,根据官方微博的数据显示,已经播出的六期节目收视节节攀升,最新一期成功破4,稳妥占据18%以上的市场份额,在2014年的播出计划中,更是挤走《天天向上》强势占领黄金档。

而四川卫视的另一档真人秀节目《两天一夜》,也在继《爸爸去哪儿》之后紧锣密鼓地开张,节目不仅大费周章地请来台湾综艺主持天王吴宗宪,还力邀安七炫、朱梓骁等明星加盟,超强阵容的主持团队加上每期一位的明星嘉宾,在节目首播当日就创下了四川卫视综艺节目的收视新高。

野外综艺的模式加上360度无死角的跟拍,让这些完全移植自海外的综艺节目,不仅没有像粉丝们担忧的那样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症状,反而尽情地发挥了真实、自然的优势,打破了明星们华丽的外包装,以贴近大众文化的标签掀起国内综艺节目演进的新一轮热潮。

拷贝不走样

然而,这并不是具有海外基因的综艺节目第一次实现与中国观众的亲密接触。

2010年,《中国好声音》节目的成功,让观众首次触电“引进国外版权”的综艺模式,该节目从制作流程到进行环节,几乎与荷兰原版节目《The Voice》如出一辙。除了节目的主要卖点——“转椅子”之外,就连细枝末节的海报设计都完全一样。

有人说,这也是靠着“山寨”往前走的综艺节目实现的一次质的飞越,在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的短暂编年史上,绝大多数的节目都具有海外综艺的影子,从抄袭到合法的复制,中国电视人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飙高的收视率使“引进国外版权”在一夜之间就成了综艺节目的热门标签。各卫视频道先后制作《中国达人秀》《激情唱响》《我爱我的祖国》《以一敌百》《梦立方》《年代秀》《我是歌手》《非诚勿扰》等节目重拳出击,成熟的节目运作经验,以及粉丝圈里较好的口碑,使这些来自英国、美国、比利时、丹麦的节目即便不能全部落地成功,也足以掀起一波热潮。

引进国外版权最大的优势除了吸引广告及赢得口碑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带给中国电视人的制作宝典。虽然在权限严格的授权声明中标注了许多的“可以”“不可以”,但是远渡重洋而来的外国节目制作人还是带来了更为纯熟的节目制作经验,在洋酒瓶里装自酿,中国电视人也在复制粘贴的过程中源源不断地汲取知识。

比投入比制作

与此同时,关于“鱼”和“渔”的探讨也接踵而至。

中国的综艺节目发展一边倒地呈现出对引进模式的青睐,同质化是影响显著的后果之一。通常表现在一档节目成功后,便有无数的后来者迎头追赶,最终一种概念的过度饱和导致集体灭忙。“现在一档节目最多也红不过三四年”,中国选秀节目的教母级人物龙丹妮,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对综艺节目短暂生命周期的感叹。

就在中国电视人对持续上升的综艺节目引进版权热可能丧失自主创造力的担忧之中,综艺节目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从室内到室外的阶段。如果说在室内的可控因素较多,那么在室外则更加考验参与者的应变能力,摄制的执行能力以及各方面空前的投入协调能力。《爸爸去哪儿》的摄制组在采访中直言对跟踪拍摄的顾虑,“以前基本没做过,这么多的摄制器材及人力投入经验几乎是空白的”。

粉丝熟悉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两天一夜》以及正在洽谈确定引进的《running man》都采取户外的野生模式,对引进的电视台来说,也是对制作能力的考验。此类节目在韩国本土的盛行条件之一,不能忽略韩国的地理面积以及人口密度。而这些因素到了中国,将成为制约节目摄制的主要因素。近期就有新闻传出,《爸爸去哪儿》的节目组将拍摄地进行了封锁,设置了层层关卡。

本轮韩娱热潮,一方面是地缘之利,一方面是由于近年韩国明星对于中国市场的深耕。随着粉丝自发组织的翻译制作团队,将偶像参与的节目制作出中文译版,在互联网大肆流通,以及在线视频网站纷纷购入正规网络转播权,使更多的观众接触到韩国综艺节目。可以说,在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之前,韩国版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就已经在中国的互联网之上培养了为数众多的铁杆粉。

中国综艺的中国创造

但是,按照中国观众的收视规律来看,复制的节目基因可能很难长期维持热度。尤其,被引进国外版权的节目通常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播映,铁杆观众容易对中国版换汤不换药的内容疲倦。还未确定由哪家卫视频道接手的《running man》的粉丝就通过微博刷热门话题,表达了对节目引进的不满。

中国综艺节目拿来主义的蔚然成风,或多或少受到体制以及技术的约束。和其他国家电视行业境况不同的是,中国有几十家卫视频道在同时参与市场竞争,僧多粥少不难造就跟风者的出现。而创新和版权缺乏后继的维护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另外,对节目制作人的培养成本不足直接导致创新乏力。这也是走在综艺节目前沿的湖南卫视的业务骨干,往往成为行业内竞相挖角的“香饽饽”的原因。

耗时间、耗精力的原创节目需要市场的考验,远不如引进成熟的节目见效快,不过这种局面即将被打破。据日前的《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广电总局进一步向卫视频道施加了更严格的限娱令,《通知》规定,每家卫视频道每年仅能引进一档新的国外版权模式节目,希望借此能够丰富节目类型。

《越策越开心》《天天向上》以及《快乐大本营》的相继成功,都证明具有本土核心文化以及传统的“中国创造”节目具备足够的挑战市场的能力。如果,乐观地将限娱令看作对中国综艺节目更高品质的积极推动,随着版权意识的深化,中国综艺节目向“中国创造”的改变或许会更快到来,甚至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典型中国综艺的输出。

中国疫苗的国际征途

文 杨帅

进口疫苗还是国产疫苗?很多人都曾面临这样的选择,为自己或是家人。

常见说法是,进口疫苗似乎效果更好,然而价格不菲;国产疫苗相对差一些,却便宜得多。

但无论如何,很少有人清楚,“效果更好”究竟能以多大程度体现在哪里。民众常常是怀着对我国食品药品质量的不安,被迫投向了进口疫苗的怀抱。毕竟,我国作为年产10亿剂的世界最大疫苗生产国,却一度没有一种疫苗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预认证,听上去让人心里多少有些犯嘀咕。

国际高标准

疫苗预认证程序是由世卫组织实施的,针对申请预认证的疫苗生产厂家的生产设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产品展开的全面评估,以确保该疫苗产品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符合国际标准,并且适合目标人群使用。

联合国下属机构只能购买通过严格预认证的疫苗产品。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最大的疫苗采购方,为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儿童提供疫苗,并在去年购买了近20亿剂疫苗及超过5亿支注射器——每年的采购清单都是根据当年的预认证列表制定。

据WHO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司专家Nora Dellepiane介绍,在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中,有84个国家和地区的疫苗完全依赖联合国机构采购;65个国家可以自行采购,但需要WHO对疫苗质量监管提供帮助。

“WHO预认证”,简直是防疫界的金字招牌。一朝入手,销路不愁。

但这也意味着,非得是不惧火炼的真金,才能赢得这块招牌。

疫苗企业要想向WHO申请预认证,前提条件是该国的疫苗监管体系必须通过WHO的认可。2011年3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管机构通过了世卫组织这项评估,打开了中国疫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

但即便如此,由于WHO预认证对于生产管理、文件记录等有极其严格的规范,许多国内企业仍然只能望洋兴叹。当年世卫组织在北京举办培训班,听完WHO专家对预认证要求的讲解后,多个疫苗企业负责人都曾表达对严格标准的震惊。

两年多来,中国的疫苗企业一次次申请预认证,一次次铩羽而归。直到今年10月,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生公司)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乙脑减毒活疫苗SA 14-14-2”完成了这项任务。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疫苗室前主任俞永新院士带领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乙脑减毒活疫苗SA 14-14-2,后来被转让给成都研究所。该疫苗于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生产上市,迄今为止已经使用超过6亿剂次。多项研究均表明:单剂接种的疫苗有效性为80%~99%,2剂接种的有效性则达到98%以上。

不仅是久经考验,而且儿童乙脑疫苗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国际非盈利组织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驻华代表章建康介绍,中国疫苗的价格仅为国际上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然而,通过预认证仍非易事。

漫漫出国路

中生成都公司早在2005年便开始筹备乙脑疫苗的预认证工作,当年世卫组织全球疫苗安全咨询委员会(GACVS)对该疫苗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SA 14-14-2疫苗具有极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本特点,但仍然建议在以下领域开展更翔实的研究……”报告如此说道。

“2006年开始启动认证”,该公司总经理葛永红回忆道,在7年时间里,为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成都公司与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的国际NGO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合作,投入近8亿元用于乙脑疫苗相关的硬件设施和管理体系建设,新建和改建了10栋厂房。“在7年时间里,我们进行了30万人次的人员培训。”

帕斯于2003年注意到亚洲地区乙脑疫情高发,由此开展乙脑疫苗项目,通过诊断和追踪乙脑来协助各国认识并治疗此疾病。“我们为了获得更有效的疫苗进行调查。”章建康说道,“当时赛诺菲和日本一家企业都能提供乙脑疫苗,但成都研究所以其产品安全有效和成本低廉,引起了帕斯的关注。”

除了增强疾病监测,同时加速亚洲各国引进该疫苗,帕斯还带领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试验,验证了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同时,帕斯为成都研究所提供帮助,确保其达到WHO预认证审核所需的生产标准。

功不唐捐,如今中生公司名利双收。在年末的“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会议”上,国药中生的儿童乙脑疫苗将被讨论列入2014年的联合国疫苗采购名单,保守估计采购量应该在千万人份上下。同时由于其已经获得了WHO质量认证,开拓私人疫苗国际市场的趋势也已不可阻挡。

受此激励,国内华兰生物、浙江天元、中生旗下天坛生物等疫苗厂商也在积极地争取预认证资格并寻求着“外援”,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炎口服疫苗的申报认证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不过对于国人而言,更关注的问题是,自身也能享受到国际标准的待遇。毕竟在面对外媒质疑时,大陆某乳制品公司曾有过类似“我们只坑中国人”的言论。对此,中生公司副总裁吴永林表示,目前中生股份生产“乙脑减毒活疫苗SA 14-14-2”的研究所共有三家,除成都所之外,还有武汉所和兰州所。为打开国际市场,成都所申请并获得了WHO预认证,生产产品可能以出口为主,也兼顾国内供应。

“武汉所、兰州所只是没有申请预认证,他们生产的乙脑疫苗与成都所生产的质量标准完全一致,国内外销售的疫苗完全一样。”

恒大足球生意经

文 朱肖晨

“待会儿看足球吗?”

“看啊,多少年中超球队才进一次亚冠决赛赛场啊。”

2013年11月9日,很多许久不看足球的人也打开电视机,见证中超球队第一次冲进亚冠决赛的历史时刻。恒大也没有让关注他的国人失望,主场1∶1,以客场进球优势赢得了亚冠冠军。第二天,恒大队夺冠登上了无数国内报纸的头版头条。

像俱乐部一样赚钱

中国足球的球市很少有如此火爆的景象,即使亚冠决赛主场的最低门票价格已经达到了400元之多,恒大官网的亚冠决赛的门票一经推出,还是在十几分钟之内就被销售一空。在一些人看来,现在买恒大的球票是“拼关系、拼家底、拼人品的技术活”。

疯狂的球市创造了中超球队的票房纪录,亚冠决赛的门票收入就已经达到了5500万元,再加上之前的六个亚冠主场总门票收入有6000万元,单单是亚冠赛场的门票收入,恒大就突破了1亿大关。而在这之前,中超球队全赛季收入最多也不过2000万元。

除了门票收入之外,球员之间的交易一直是国外球队的赚钱来源,今年国际足坛贝尔接近一亿欧元的转会身价就让母队狠狠地赚了一笔。中超球队运作球员交易可不那么幸运,花天价引进国外的球员,打不出符合其身价的表现,要么合同到期一分钱不花走人,要么就是对球员进行大量贬值后交易,中超球队在这方面吃的亏可不是一次两次。

恒大则一改中超球队“冤大头”的角色,通过签约一批当打之年的球星,进行培养求得球员价值的上升。雷纳多的转会,恒大就赚了一小笔钱,包括租借费和转会费,整个过程恒大赚了35万美元。而当初引进穆里奇备受争议的350万美金的转会费,在2012年就有缅甸球队报价1000万美金进行收购。恒大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通过世俱杯把当打之年的穆里奇送到五大联赛的赛场,以求得更高的交易价值。

中超球队赚钱的另外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赞助商。自从恒大打进中超,所向无敌之势就是各大厂商关注的焦点。此次恒大打进亚冠决赛,比赛队员胸前的球衣广告花落何处一直成谜。借助于万人关注的恒大亚冠决赛赛场,广告造成的轰动性效应可想而知。据传闻,王老吉、加多宝、中国电信都爆出了8000万人民币来冠名球衣,而阿联酋航空甚至爆出了2000万美金的冠名意愿。

此次亚冠决赛赛场,恒大的球衣只是内部消化给了自己的公司——恒大冰泉。借着亚冠赛场,恒大集团向外界宣布了企业进军快消行业的新动向,“恒大冰泉”也借助亚冠的东风,一瞬间打响了名气。

足球转动企业

虽然中超亚冠赛场双线夺冠的成绩带给恒大巨额的门票收入,但足球队的奖金支出同样数目惊人。仅仅今年亚冠赛场,恒大发出的总奖金就有1.57亿元之多。据统计,把超级杯、中超、亚冠算在内,恒大这些年足球的总奖金数已经超过了10亿元,而这还不包括球员的工资,球员转会的花销。

如果仅仅算足球场上的得失,毫无疑问恒大投资足球做的是亏本买卖。但是对于恒大庞大的企业链来说,足球场上的亏损算不了什么,通过足球增强企业的曝光度,进而购买恒大地产的楼盘才是他们最根本的生存之道。

金元足球的背后其实是曝光经济,之前恒大投资排球也是这个思路,通过引进铁榔头——郎平和一大批国字号球员,吸引各地媒体的跟踪报道。在关注郎平回国执教的第一支排球俱乐部的同时,也把“恒大”这两个字入了国人的脑海里。

所引进的人物决定了媒体关注的规格。后来恒大足球也延续着这种大牌思路,引进世界级的冠军教头——里皮,当打之年的世界级前锋——巴里奥斯,每一步的举措都吸引了各大媒体关注的眼球。大牌的陆续引进带来的影响显然已经跨过了国内,一些国外媒体也关注着这个来自亚洲的神秘球队。

除了媒体大量篇幅的关注,恒大集团也算了电视广告这笔账。在央视投放广告,资金高得惊人,半年费用动辄就是上亿元,而且播出时间至多也就几十秒。而现在借助足球,整场足球比赛一个半小时,恒大也就相当于做了一个半小时的免费广告。据一家统计机构2012年的保守估计,恒大因投资足球每年所获取的“免费广告”资源,绝对超过2亿。

毫无疑问,高曝光度和无限风光的成绩增强了民众对于恒大企业的认同感。投资足球对于恒大的主营房地产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回报。在没投资足球之前,恒大只是一个在南部发展的公司,远远没有太多人知晓,但是投资了足球之后,恒大一下子变成了可以和万科分庭抗礼的企业。恒大进军足球市场的四年,也是恒大业绩全线飙红的四年。2010年恒大地产营业收入为458亿元,2013年的营业收入预估超千亿,要知道2009年恒大地产的营业收入只有57.2亿元。

背后的交易

在投资足球领域,恒大并不是房地产行业的先行者。早在1998年,绿城集团就已经投身到足球领域。1999年,建业地产也宣布成立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恒大足球商业模式的成功更是成功吸引了许多后来者投资到足球中去,富力地产、阿尔滨集团等等。

细数目前中超的16支球队,其中有15家俱乐部由房地产经营,或有房地产背景,唯一例外的是上海申花。这些顶着“暴利行业”标签的房地产公司,纷纷前往投资基本上肯定亏本的足球行业,除了广告效应之外,最根本的动机是依靠足球搞好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房地产行业对于土地的追逐是不变的主题,用尽可能低的价格拿到土地是这些公司选择主场的重要缘由。在众多房地产老板眼里,球迷再金贵也没有生意重要。陕西灞出走,就是因为在西安没有得到地产开发的项目。当足球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精明的戴氏兄妹就将球队迁往能够在房地产项目上提供政策扶持的贵州。

商人与政府通过足球进行联姻,彼此的利益交换都显得正当起来。政府打出了足球这张城市名片,房地产商也从中获得了利益。恒大在投资足球之后,获得的土地数量变得越来越多,除了自身实力之外,更多银行贷款在内的政策扶持也是不可忽视的助力。

在足球与政治暧昧不清的当下,恒大足球的这门生意所抓住的是政治正确的神经,足球更容易贴上为国争光的标签。作为广州足球的城市名片,恒大足球带给恒大企业的远远不仅仅只是表面收益这么简单。投资足球给恒大带来的隐形利益,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能最终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