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豆食心虫与草地螟防治要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在单产和总产不断提高的同时,大豆的各类病虫害也不断增加。依据发生情况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保证大豆的优质高产。
1.大豆食心虫
1.1成虫灰褐色,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前翅近长方形,前缘有l0条左右紫黑色短斜纹,周围黄色。后翅浅灰色。卵椭圆形稍扁平,初产白色,孵化前橙黄色,卵粒一端出现一小黑点(幼虫头部)。
1.2大豆食心虫的危害
大豆食心虫食性单一,主要为害大豆及野生大豆。苦参也可受害。以幼虫钻蛀豆荚食害豆粒,将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
1.3防治策略
1.3.1田间喷雾防治: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40毫升/亩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亩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喷雾。注意:喷药时要避开雨天。
1.3.2在大豆封垄好的情况下,也可用敌敌畏熏蒸法进行防治。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将高粱或玉米秆切成20厘米长段,一端去皮,吸足药液制成药棒,将药棒未浸药的一端插在大豆田内,每5垄插一行,相距4-5米插一根。
2.大豆草地螟
2.1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黄绿条螟、甜菜网螟,是我国北方农作物和草原的主要害虫。草地螟食性很杂,寄主植物约有35科,200多种,主要危害甜菜、大豆、向日葵、马铃薯、麻类、蔬菜、药材等多种双子叶作物,大发生年禾本科作物、林木等也均受其害。
2.2准确识别草地螟
草地螟成虫为灰褐色小型蛾子,体长8―12毫米,翅展20―28毫米。前翅灰褐色至暗褐色,外缘有一黄白色条纹,位中央稍近前缘处有一黄白色斑纹。后翅暗褐色,外缘有较细的不甚明显的一条淡黄白色条纹。
2.2.1草地螟的卵:椭圆形,卵面稍凸起、底面平,长0.8―1毫米,宽0.4―0.5毫米,乳白色,分散或一处2―12粒呈覆瓦状排列。
2.2.2草地螟的幼虫:幼虫头黑色有白斑,前胸盾板黑色,有三条黄色纵纹。虫体黄绿或灰绿色,有明显的纵行条纹。体上疏生刚毛,毛瘤较显著,刚毛基部黑色,外有两个同心的黄白色环。老熟幼虫体长19―21毫米。
2.2.3草地螟的蛹:蛹长8―15毫米,黄褐色,腹部末端由8根刚毛构成锹形。茧由丝土组成,长筒形,长20―40毫米,直立于土表下,上端开口以丝状物封盖。
草地螟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
2.3草地螟的生活习性
2.3.1龄幼虫食量剧增,4―5龄的食量占总食量的90%以上。3―5龄的幼虫都可爬行迁移,每分钟可爬行1―1.5米,极易造成突发或大发生。
2.3.2幼虫尤其是一代幼虫有明显的滞育性(即一部分幼虫停止发育直接越冬)。滞育幼虫的比例因年份、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3.3老熟幼虫停止取食,入土做茧并在茧内化蛹,土茧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幼虫安全越冬。土茧内的幼虫抗寒性很强,零下30度冻不死。
草地螟的危害特点:草地螟初孵化1龄幼虫即开始危害,2―3龄进入危害盛期,3龄以上进入暴食期。大量的幼虫可迅速吃光作物、牧草,然后向邻近农田迁移,所到之处几乎是一扫而光寸草不留。高龄幼虫危害具隐蔽性,可在叶子背面和心叶里吐丝结成厚厚的丝网,并潜在网内危害。
2.4防治方法
在防治策略上,以防治幼虫为主,结合除草灭卵;重点防治低龄幼虫,但不能忽视老龄幼虫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实行系统监测,逐级呈报统防统治。全民参战,做到上下联动,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技术、统一时间,集中歼灭。
2.4.1诱捕成虫:在成虫的发生期,蛾量很多,可设置频振式杀虫灯或高压汞灯或黑光灯诱杀螟蛾。在产卵盛期前,可在田间拉网捕蛾或人工扑杀成虫,以减少田间卵和幼虫数量。
2.4.2少早期孵化幼虫的食料,对减轻危害有一定作用。
2.4.3药剂杀虫:化学防治是防治草地螟的最有效方法,应以田间防治一代幼虫为主,同时注意以后各代幼虫的防治。田间喷药应把握最佳防治时期(大部分幼虫处在3龄期前),可选用高效、低毒、击倒速度快的农药,如速克毙、灭克毙、快克等,每隔5天打一次,连续三次,或将药粉装于砂布袋中,用小棍振落药粉,只要药粉附着虫体或叶面上,即可杀死幼虫。
(作者单位:151500黑龙江省兰西县兰西镇农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