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学生为主体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学生为主体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转变教育思想,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贯彻实验、讨论、科学探究、反馈调节的教学思想,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关键词:实验;讨论;科学探究;反馈调节;优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46-02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生物学的教学工作尤为重要。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信息化,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但课堂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因此转变教育思想,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应不断地增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怎样组织课堂教学,才能发挥最佳效率,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呢?

笔者根据生物教学实践,认为生物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下面就此谈谈几点教学实践中的认识。

一、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验的空间探真求实

生物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的奥秘,从而促进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进而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如对于刚刚接触生物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是第一堂生物实验课。实验时,笔者先拿些永久装片让学生观察,并问他们能看清上面有什么吗(这时他们根本什么也看不清)?然后问他们想不想看,再把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让他们观察,学生一下子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由此激发他们想学会使用显微镜的欲望。这时,再给学生讲解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并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视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初步掌握了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再设法让他们尝试系列实验。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进行实验,不仅使学生的实验技能融洽使用,在论证实验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让学生明白科学来不得虚假,做事要求真务实。

二、以学生为主体,在讨论的空间掌握知识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不断创设阶梯问题情境,让学生相互讨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时,做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前就问:“如何切割叶片,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了切割的方向、方法等,并很快制作好临时玻片进行观察。这时再问:“叶片的结构是怎样的?”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及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再结合图片,对叶片的结构能描述得非常完整。接着又问:“叶片背面和正面的颜色一样深吗?为什么?”“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等。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也巡回参与讨论、交流。

事实证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有效地纠正教师“独占课堂”的不良倾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也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这样,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获得的知识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因为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三、以学生为主体,在科学探究的空间内化知识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科学探究。

如在探究“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活动时,教师应早做安排,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讨论、设计探究活动、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实验的实施工作。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自家周围的垃圾搜集和处理现状;通过实验“废电池浸出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来说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或通过“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鱼生活的影响”来说明有害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以警醒同学树立环保意识;也有同学采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可降解和不可降解垃圾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后,提出了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创新性建议。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学生懂得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提高了环保意识。同时,又发展了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达到了知识的内化。

四、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的反馈调节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巩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断地从学生学习中取得反馈,了解教学情况,并相应调节教学的内容、难易、进度、方向,使学生忙而有序、忙有所获。虽然教师退居二线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但是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更高。如在讲述生物进化历程时,笔者引导学生比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心脏结构,有位同学却标新立异地把蚯蚓的心脏拿来比较,并得出动物的心脏是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的结论,这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笔者捕捉到这一信息后,鼓励这位学生向全班同学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更加深了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成功的反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强有力手段,它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起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与信心。成功反馈一方面要及时,另一方面教师要采用鼓励性评价,扩大反馈范围和内容,争取“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以提示、点拨;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或转移学生讨论的主题,以达到预期目的。

“学习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任何教学工作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天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他们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是学习的终端,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贯彻实验、讨论、科学探究、反馈调节的教学思想,优化生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然而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位生物教师的强烈愿望,愿同行们用心探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独具特色,自成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