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数学教学因阅读而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数学教学因阅读而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同学们做了36朵黄花和60朵红花。把这些花分成相同的若干束,要求每束里的黄花朵数一样多,每束里的红花朵数一样多。想一想,最多可以分成几束?每束里的黄花和红花各有多少朵?”

这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里的一道基本题,本题考查的是:(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说这是一道非常具有生活气息、实用价值的习题,只需运用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有关知识就能解决。但是同年级组内的老师们反映学生不理解题意,不会解答,即使答对的同学也是瞎猫碰到死耗子――瞎蒙的,纯属运气好。

经过和学生的谈话了解到,学生确实不知道题目什么意思,因此要么不答,要么瞎答。后来笔者还了解到许多学生面对未见面或陌生的题目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久而久之产生了畏难心理,甚至遇到篇幅较长的数学问题,也会感到心烦害怕,不敢读题,最终结果是答题的正确率很低。看来,数学阅读能力低下,未能正确理解题意,是造成学生解题障碍的主要原因。

一、目前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1.无“兴”阅读

兴即兴致,就是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兴趣。在近两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只要课堂上提及一些数学概念、数学法则与基本性a质的问题,学生常常和老师小眼瞪大眼,或低头沉默,或表述不到位。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基本是不出现的;练习和例题的跨度过大,跳跃性很强;应用题教学没有作为独立的章节出现,而是以“用数学”的方式模糊出现,缺少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和深化。

2.无“时”阅读

时即时间,一般由于学习时间安排过满,作业量过多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数学阅读。在数学课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新授部分结束,老师便会告诉学生,今天所学的知识就是课本第几页的内容,请大家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匆匆几秒钟,很少有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以至于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学生阅读教材成了一种形式,走过场,数学课本成了摆设,成了学生的习题集,失去了教材自身的价值。久而久之,学生只重视教师讲解,而忽视了对教科书的阅读思考,也就渐渐无法形成数学阅读的习惯。

3.无“力”阅读

力即能力,由于数学阅读不被重视,渐渐地,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不强。语文、英语学习时,教师往往是边讲解边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对学生语文、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今,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只重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渗透,却很少有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因而学生缺乏数学阅读能力。比如,学生阅读例题时往往不会运用自学符号,解题时不会进行旁注、说明;学生不能自觉运用教材来整理和复习。长期如此,数学学科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发展缓慢。

二、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播撒“喜阅”之种

对于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而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更积极的意义。学生一旦对数学阅读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活跃状态,引起学习者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有人曾说:“浓厚的数学阅读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学好数学的前提。”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一位老师一开始就说:“今天,咱们师生进行一次比赛,你们随便给老师一个数字,老师一看就能马上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纷纷给老师报数,一个学生还报了个七位数“7285610”。老师马上回答这个数不能被“3”整除。学生不信,偷偷用笔算验证,果然没错。再试,全都答对了。这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要求老师讲出判断的窍门。老师并没有直接说出窍门,而是告诉学生:“这个诀窍在数学课本里,只要大家认真阅读这部分教材,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能发现。”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立刻打开课本,认真地看起来。由此,激发了学生阅读教材的动机。学生对数学阅读产生兴趣,就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索,会因好奇而去探究求证。

2.合理安排时间,遍开阅读之花

阅读不要流于形式,教师要舍得在学生阅读教材的环节上花时间,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读,使学生有时间充分地阅读、思考、分析教材。时间安排要合理,不能太长,否则影响进度,也不利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一般来说,这个环节的时间在3到5分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给学生安排合理的阅读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如在介绍短除法求两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后,就可以给孩子安排阅读“你知道吗”这部分内容,以便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短除法的相关知识。

3.优化阅读技巧,扎牢阅读之根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学生阅读教材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而不加以分析思考,则收效甚微,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就成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数学阅读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离开了思维的阅读,只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外在形式。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能让学生走向“博”;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能让学生走向“渊”。思考既是智慧之路,又是智慧的象征。读思结合,以读带思,以思导读,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途径。

阅读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留心要解决问题中的事件情景、具体数据、关键语句,还要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然后以简明的方式列出各个数量关系,提炼信息,读懂题目。有时每个句子字面意思下还含有更深层的意思,所以还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会字斟句酌,对遣词用字反复推敲,以帮助学生把握蕴藏着的信息与内涵。

回顾以前的应用题教学,我们对读题缺乏必要的认识,学生对题目只是匆匆浏览,便匆匆下笔,缺乏边读边思的习惯,结果好些文字的隐性信息被忽视了,以致曲解了题意,导致错解。

4.拓展阅读内容,广栽阅读之林

阅读的过程是知识吸收和积累的过程,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会不断丰富,数学素养会不断提升。

数学阅读,不仅要阅读教材,还要学会阅读教材以外的数学读物。这样能使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不但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数学阅读教学,让学生亲近数学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新的生长点。只有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阅读的技能和习惯,以最佳的阅读状态去认真阅读数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