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分类指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作文快速审题立意分类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漫画作文、材料作文均有呈现,其中,综合以上各种作文特点的材料+标题、材料+自拟题的新材料作文大行其道。对于一篇高考作文来说,正确而快速审题立意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高考作文的快速审题,需要从了解作文题型变化、分析题目内涵与语法结构、研究材料和命题题目之间的关系三方面入手。

一、弄清话题作文、标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等的区别

审题时首先要看清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是由材料做引导的话题作文,还是根据材料已命好标题的命题作文,还是需要考生自行概括材料自拟题目的作文?材料本身是文字呈现的文本材料还是漫画形式。文字材料本身又需要根据内容的不同分别对待。总之,要看清楚作文题目的各个组成部分、详细要求、关键字眼。如,“话题”“标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等字样。因为题目和材料内容及要求等的各种不同决定了写作的思路和内容形式的不同。下面分类说明:

1.话题作文。有“以‘XX’为话题”和材料+“以‘XX’为话题”两种方式,话题作文中的材料是做背景、引导和拓展思路用的,所给出的作文题目往往只给写作者划定一个写作的范围,材料与话题之间是一种疏远的关系,写作者行文时可用原材料,也可完全抛弃原材料而另寻他径,只要所写的内容围绕“话题”展开即可。同时,考生需要自拟题目,自拟题目和规定的话题相关即可。话题作文的过于开放性和自由性特点,比较适合善于考生写描写性、抒情性和议论性散文。

2.标题作文。标题作文分三种:直接标题(略)、材料+标题(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II作文题“路径”)、材料+自命题(如: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生活中钓鱼法则”)。标题作文中标题是写作的重点和灵魂,要求考生围绕标题写作,命题者拟定的标题和考生自拟标题都和原材料有联系,写作过程中要学会分析运用原材料来论证或表现题目。

3.新材料作文。材料+标题(自拟题)作文也叫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材料在写作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首先,出题者提供的材料是考生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标题或者考生自拟题目都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分析解读、提炼观点,抓不准中心或者离开了材料的拟题和行文就是偏题或者跑题,这是考场作文大忌。所以材料作文需要考生更认真仔细的研读材料本身。

4.漫画作文。实际上也是一种新材料作文,不过材料呈现方式是漫画而已。

二、从题目的文字内涵和语法结构入手,摸清题意,打开思路

(一)题目的语法结构和审题解读

1.独字词型。如:1988年全国卷的“习惯”,1994年全国卷的“尝试”,北京高考卷先后考的“规则”“转折”“寻找”“包容”“安”“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杂”、“忙”,2005年江西卷的“脸”、重庆卷的“自嘲”,2006年四川卷的“问”、辽宁卷的“肩膀”、天津卷的“愿景”等。独字词型题目由于文字过少,题目范围显得过于宽泛,不容易打开思路。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就成为审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具体做法是由此字词联想连缀,增补词语,增加限制,将话题具体化。如:桥――自然的桥、心桥、国家民族交流往来往的桥梁;守望――守望生命,守望家园,守望精神,守望理想与希望;说“安”,可以联想安静、安分、安宁、平安、安逸、安乐、安全、安心、安于本分、安定团结、安享晚年、心安理得、安于现状、小富则安、国泰民安等等。

2.关系型(并列短语型)。如:2003年全国卷“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广东卷“语言与沟通”、2006福建卷“方与圆”、2009广东卷“完美和残缺”、2010年湖北卷的“幻想与现实”等。关系型题目分意思相关和相反相对两种。题目的两个要素都需要兼顾并辩证分析。如:2009广东卷“完美和残缺”,既要分别阐述在各自范围和条件下完美或者残缺的利弊,又要辩证的看到二者的相互转化和对立统一,比如断臂维纳斯就体现二者辩证的对立统一。写作过程中最忌没有范围和前提条件的笼统的解说,更不能左右摇摆、平均用力、没有侧重。

3.其他短语型。偏正型题目限制修饰成分往往限定写作范围或者暗示着力表现所在。如:2007年湖南卷“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还有心灵的和谐、超越物质的心态、乐观豁达的精神等。又如,2008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中,“不要轻易”的修饰语是审题的关键字眼,如果只注意“不”而忽略了修饰语“不要轻易”,那么文章的立意和重心全都跑偏。动词性短语型题目中,动词作为写作的重点不可忽略。比如,“与你为邻”要写出如何和别人或事情相处为邻中“为”的过程与表现,“品味时尚”题目中的“品味”不可忽略。又如,2005天津卷题目“留给明天”是一个动宾关系的短语,重心在动词“留”,要补充并明确“留”的东西:崇高的精神、美好的传统,丰富的物质、充裕的资源,发达的科学、优良的环境等等。

4.完整句子型。如: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009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完整句子型题目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如:2005辽宁“今年花胜去年红”,“胜”字是文章着力表现的重点,必定要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生活的今胜昔,事物的新胜旧,人物的坏转好。又如,2008广东“不要轻易说‘不’”中,“不要轻易”的修饰语是审题的关键字眼。

(二)理解和挖掘题目重点文字内涵

作文题目呈现出来的方式按含意分有直白型和寓意型两种,审题时要注意多方面理解和挖掘题目中重点文字的内涵,特别是寓意型题目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

高考命题者喜欢运用一些运用比喻、象征的词语或句子命题。这样的题目,既有表面的意义,更多的是指其中的比喻、象征等隐含意义,如:2005天津卷“留给明天”、2006江苏卷“人与路”、2007福建卷“季节”、2007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2008浙江卷“触摸都市”、2009湖南卷“踮起脚尖”、2009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07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等。

碰到这样一些含有比喻义和象征意义的题目,审题我们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把握题目中词语的意思。比如,“季节”我们不仅要想到自然的季节,还可以拓展到人生的季节、爱的季节、社会历史朝代的季节。又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隐形”是看不见、不存在的意思,引申为内在的、精神的意思;“翅膀”是飞翔的凭借,也是动力的源泉。所以,“隐形的翅膀”可以比喻为“理想、信念、梦想、自信、执着、坚守、勇敢、无畏、毅力、恒心、智慧……”,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的关爱、良师的教导、朋友的警醒、社会的宽容、国家的强盛、真善美的力量……”,还可以实指个人的特长,如“绘画、音乐、舞蹈、运动技能……”。再如,2010广东高考题“与你为邻”,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朋友、亲人、邻居、自然等;虚指时,“你”可以是一种抽象的、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或人物。比如音乐、绘画、电影、品质、精神、历史中的人和事等等。这样的审题,思路会打得很开,思想深刻而独到。

三、吃透材料、找准材料的主旨、摸清命题者的意图

新材料作文中的自命题类型的是要求写作者自己揣摩材料找准角度拟题并提炼中心写作。仔细研读材料,寻找规律和方法结构材料本身以及出题者的提示语,可以帮助我们找好写作的角度,提出符合材料或者作者出题意图的观点。

首先要精读材料。有的材料暗含主旨,有的材料提示写作内容,而有的材料仅仅引出话题。所以要仔细而全面地研读材料本身,重视提示语的启发引导作用,注意作文形式上的要求,如标题、立意、问题、字数等方面的具体规定。通过找关键词句,联想、归纳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提炼主旨观点,然后选择一个最擅长最有话可说的角度来立意。

根据材料内容本身的特点和命题者意图,近几年的高考新材料作文,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类型。(以下的分类只是为了研究表述的方便,没有统一标准)

1.主题词导引+命题(或自命题、话题)。如:2009年山东卷“见证”、广东卷“常识”,2010年湖北卷“幻想”、江苏卷“绿色生活”、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四川卷“点与人生”、安徽卷“弯道超越”。这些题目之前的文字材料都围绕题目的概念或者材料的主题词进行阐述延拓,其目的是使抽象宽泛模糊的题目的内涵具体明晰化,导引写作的内容和方向,打开写作的思路,降低审题的难度。考生围绕这类材料所提供文字任何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展开表现或深入分析,都能写出符合题意的好文章。

2.人物故事+命题(或自命题、话题)。如:2009年上海卷提供的是郑板桥书法的材料,2010年辽宁卷“大与小的选择”提供的材料是一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选择的故事。人物故事类材料审题相对简单,因为涉及人物的成长、情操和品格培养、人生价值取向、成就取得这类话题探讨。审题立意时抓住故事核心,对人物经历、精神品质、人性智慧等方面进行考察,再联想实际拓展,不难写出好文章。

3.动物寓言(哲理)故事+命题(或自命题、话题)。如:2009年全国Ⅰ卷关于兔子、野鸭、青蛙的运动会的寓言、2010年的全国卷的“猫吃鱼”的寓言(以漫画形式出现)、2010年上海卷“生活中钓鱼法则”等,这类作文题目重在虚构一个故事来揭示社会某种现象或者生活某种哲理,解读材料时要和现实对应起来,抓住寓意或某种人生哲理去思考。由于这类故事性的材料往往存在角色过多或者情节过于复杂的问题,审题立意时就需要写作者分清主次,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或者细节进行类比推理联想思考。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卷作文题是一则关于老鹰、乌鸦、牧羊人的寓言,里面涉及老鹰乌鸦和小孩牧羊人众多角色。仔细分析材料,不难看出“主角”是“乌鸦”而不是“老鹰”,所以可以从“乌鸦”的行为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涉及到“牧羊人”和“孩子”两种不同的评价角度立意,还可从写作者自己的角度去立意。而从老鹰勇敢角度立意就偏题和跑题了。

4.现实热点+命题(或自命题、话题)。如:2009年江西卷“兽首拍卖”、江苏卷“品味时尚”、辽宁卷“名星代言”,2010年浙江卷“角色转化之间”、山东卷“生活品质,靠什么来支撑?”。这些题目都是列举社会现实或者热点现象,让考生发表自己看法。这类文章写成议论文体裁为佳,分析社会现实或热点现象时,要多角度表现和思考,即是展开联想,将热点和现象充分化、具体化,再深入分析,从社会、个人、主观、客观等多方面探寻原因,分析利弊、辩证思考。

5.诗歌(歌词)+命题(或自命题、话题)。如:2006年山东卷采用著名诗人雷抒雁的小诗《星星》,2009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北京卷“隐形的翅膀”,2010年安徽卷“吴兴杂诗有感”。这类审题难度在于诗歌的意象化和跳跃性,意象使得主题很模糊,蕴含的哲理朦胧,跳跃性又让审题者抓不住重点和关键所在,概括不出主旨。

所以审题时要重在抓住意象的特点去联想、体会,捕捉意象所指的对象和所包含的象征意义。比如,“绿叶对根的情意”一题,“绿叶”和“根”的关系是依靠和支持,被给养和给养的关系,根又是“家园”“根基”所在,审题立意就可以从孩子和父母、游子和祖国、落叶归根等角度思考。

6.材料列举(或对举)+命题(或自命题、话题)。如:2009年全国II卷列举了三则相近的材料:色盲症发现者道尔顿、方便面发明者安藤、干洗剂发现者乔利;2010年陕西卷“环境改造人”列举了热带鱼、狼、普通人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的材料,宁夏卷“诚信善良”则对举了乞讨的女孩和遇难的矿工对金钱的态度。这类列举(或对举)材料作文好处是材料足够多,容易拓展思路;弊端是材料过多容易干扰对材料的主旨概括,出现以偏概全,挂一漏万情形。审题的思路与对策是:对于同构的列举材料,采取求同存异法或异质同构联想法。尽可能多的找出材料的相似同构点,并加以概括总结推理。例如,09全国卷II中,三个人物的共同点是有发明创造,色盲症发现者道尔顿和干洗剂发明者乔利的共同点是将事情不好的方面向好的方面转化,方便面发明者安藤则是逆境中不断钻研使得事情向好的方面转化,由此可以从创新、创新的意义和奥秘、人生的困境的转换、圆与缺等角度立意,通过联想材料之外的与他们经历成长类似的人物(异质同构联想法),比如霍金、爱迪生、不干胶的发明者艾利丹尼斯等,也可以很快找准材料中心。对于相反或者相对的材料列举,要重在明确材料的褒贬而有所立场,或者对不同看法作辩证分析,辩证要有所侧重,不能平均用力。

7.漫画型。漫画型材料是一幅(几幅)具有讽刺性和幽默性的漫画,取材内容多源于现实生活,有的是揭示某种生活现象或哲理,有的是弘扬某种社会精神或者针砭时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审题时要注意观察漫画内容布局、漫画细节夸张部分、漫画中的文字、漫画的题目、思考寓意。特别注意漫画的夸张细节,它往往就是漫画寓意和关键所在。写作时要描述漫画内容,提炼寓意;然后发散思维,对应现实。

总之,高考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分三步走:一看清题目题型及要求,是话题还是标题,是自拟题,还是按命题写作;二看清材料特点,是文本材料还是漫画材料,文本材料按内容又是属于哪一类,根据材料形式和内容特点进行仔细分析解读。三看清题目文字内涵和语法结构,全面而深入的把握分析题目的内涵、确立写作重点、文体和写作思路。

对于方兴未艾的新材料作文一定要将重心放在材料的分析解读上,抓准材料的主旨和核心。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的呈现是多元芜杂的,需要我们在概括时,求同去异,抓主舍次,同时要考虑多个相同元素,对一则材料的解读一定是几个元素的关联而作的判断或者阐述,而不能只是一个关键词语,只考虑一点而不及其他很容易偏题跑题。所以,材料的解读过程中要遵循整体性、多向性、筛选性兼顾的三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