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战略转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战略转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越来越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大部分是私营企业,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融资困难、发展准入领域受限、缺乏自主品牌等问题,平均寿命普遍较低是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受到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比占有了更多社会公共资源的国有企业更直接、更深刻。本文阐述中小企业、战略转型的概念性认识,从中小企业自身问题、发展环境、金融危机的影响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总结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探讨了中小企业战略转型策略,以便更好地指导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发展困境;战略转型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越来越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为460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进出口方面的比重分别占到全国的60%、53%和68%左右。同时,中小企业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80%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而且,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目前存在以下特点:

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我国大型企业多为国有,而中小型企业则是多种投资主体并存,国有中小型企业、民营中小型企业成为中小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乡镇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兴起的一种新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集体经济群体。我国三资企业也多为中小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是带动提高中小企业素质的主要力量之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队伍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在党和政府的鼓励下,处在一个大发展时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不断上升。

2.行业分布面广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许多行业和领域具有突出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体用品、塑料制品行业产值的80%以上,木材和家具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在对外贸易领域,一些经营相对灵活,新技术新工艺吸收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更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近两年,我国每年出口总额中的60%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其中大宗商品大多是由中小企业生产的。

3.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一直依靠资金和劳动力的追加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众多的中小企业设备达不到其所在行业的先进水平。目前,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落后的问题,在中小企业尤为突出。因此中小企业产品结构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产品结构的状况直接反映着企业占领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实力。一些中小企业在较大程度上缺乏较为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也是一些企业难以得到银行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4.中小企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有调查显示,1988年之后成立的中小企业,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分别占72.32%和27.68%,发达地区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按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的数量东部和中部各占42%,西部占15%,而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占8%,这说明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3倍。中小企业占各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东部为66%,中部为67%,西部为55%,西部比重明显偏低。

5.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常常是由科学家、工程师、高等院校师生以及来自大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创办的科研生产一体型企业,具有高度灵活性,富有创新开拓精神,在技术创新中往往能居于领先地位,无论是在推动经济增长,还是促进就业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占中小企业总数比例3%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了专利的65%,新产品的80%。

二、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尽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企业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且亟待解决的老问题,同时又面临不断产生的新问题的压力。

一直以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困扰着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普遍较低是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据统计,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有近10万家民营企业退出市场,有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消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我国中小企业无论从规模、效益和企业寿命等角度来衡量,均远远落后于国外。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严重的治理结构等多方面问题。

1.中小企业权力过于集中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非公经济组织课题组关于企业产权形式的调查,被调查中小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的比重占据样本企业总数的80%左右,但中小企业中90%以上是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单一。有72.6%的企业业主和家族成员拥有的股权比重占9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多数中小企业实际上仍然属于家族所有型企业,产权集中于创业者及其家庭成员手中。

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创业家族大权独揽,不仅是经营决策权,而且连日常经营管理事务的决策均由家族做出,业主本人作出决策的占56.75%,由业主和主要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占32.45%。所有权和决策权的高度集中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适当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资本与管理的分工合作,会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家族中的一个或几个核心成员所拥有的绝对权力一方面使得企业的发展过分依赖于核心成员的个人能力,增加决策风险;另一方面则导致治理结构不健全。

2.管理人员的来源“内在性”很强

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来自于家族内部,而专业性较强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则通过外聘而获得。家族内部成员经常因权力和利益而产生纷争,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非家族内部成员因在企业不能受到重用和提拔,致使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其骨干员工队伍难以稳定,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调查显示,社会招聘是管理人员进入中小企业的主要渠道,占45.4%,技术人员和工人各占62.4%和64.3%,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与企业主有亲属关系的比例均高于其他渠道[2],这说明无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还是工人都与企业主有或多或少的密切关系,也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来源具有很强的内在性。

3.员工结构二元化

中小企业的员工结构存在“二元性”,即中小企业存在一个由家族成员组成的“内核”和由普通员工组成的“”。在中小企业中,家族内部成员与非家族成员在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上有很大的不同,形成鲜明的两个群体。家族内部成员往往把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内部人之间有很强的信任感和凝聚力。而非家族成员则被边缘化,与家族成员间有明显的隔离层,感觉不受信任,对企业缺乏忠诚。这种员工结构的弊端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如企业任人唯亲而非任人唯贤,一定程度上就阻止了社会优秀人才进入企业。

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治理结构尽管有其存在的经济合理性,但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三、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战略转型

当前,中小企业正处在发展的拐点上,正在从低成本、低价格为优势和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中走出来;正在从忽视人才、品牌、技术等软实力建设的投入模式中走出来;正在从单纯依靠企业家个人能力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这是凤凰涅的过程,金融危机让这一过程充满了变数。

1.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而且市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调节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种种都迫切需要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植。尽管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程度与方式还有很多争论,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考虑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对的种种不利的因素,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2.解决融资难问题

作为中小企业,除利用国家有关政策融资外,主要应在产品开发、财务管理、经理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下功夫,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信用,增强融资能力。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小企业只有建立起规范的财务制度,定期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报告,才能为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建立能正确反映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符合现代企业标准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监控制度,增加企业财务的透明度。当前,银行贷款审批权限高度集中,各商业银行应考虑将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下放到基层机构,这样,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当地分支机构对当地的中小企业比较了解,收集有关企业信誉、还贷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等信息比较容易,更能较好地把握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力度。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中央政府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建立一个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整合相关的资源,协助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

3.放开对中小企业准入限制

进一步解决民间投资准入难的问题,深化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改革开放,规范投资准入门槛设置,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将民办社会事业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补充,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理念上要有一个大的调整,思想上要解放”。现在很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已经出台,但实际上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要做到三个创造:一是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发展环境。现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要素的使用依然是国有经济占优势,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民营企业平等使用要素的政策。二是创造各类经济主体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一些领域,虽然说民营经济可以进入,但实际进入不了。三是要创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受到保护的法制环境。

民营企业进入供水、能源、通信等基础性,垄断性行业,涉及重大公众利益。国外一些国家有比较完整的制度和程序,妥善平衡各方利益,既保障供应和服务质量,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同时,通过相应的政策安排,使弱势群体的生活不受影响。有关部门应摸清民营资本的真实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因地制宜地制订相关细则,在融资、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民间投资必要的支持。例如,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开始阶段,投资风险大。国家应在政策、信贷等方面提供支持,为各种资本的创业和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吴铎思,集群化: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有效方式[N].工人日报,2011-02-03.

[2]刘主光.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及其策略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2(1):85-88

[3]王俊宝.推进中小企业产业转型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与省中小企业局局长王克建对话我省中小企业产业转型[N].山西日报,2011-3-23(D02).

[4]董海华.金融危机背景下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研究――以常州为例[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8-41.

作者简介:张皓(1985―),男,硕士,现供职于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北京分部,研究方向:金融、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