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没有手表”和“两块手表”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没有手表”和“两块手表”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园教师不仅是孩子步入社会后接触到的第一任老师,与此同时,对于家长而言,也是第一次与自己孩子的老师打交道,怎样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也是许多家长反复思考的问题。

案例1:

许多祖辈抚养的家庭中,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无形中成了孩子的第一教养人。大多数祖辈抚养人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养”孩子,在孩子的保育方面有着一定的权威性,但当遇到孩子行为习惯、能力培养的各种问题时,不少老人则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飞飞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爸爸妈妈都忙于工作,孩子在幼儿园期间都跟着爷爷奶奶在爷爷奶奶家住。入园初期,老师就发现,不论什么活动和场合,都是飞飞的爷爷奶奶出面,从没见过飞飞的父母。有次孩子身体不适,老师第一时间联系孩子的妈妈,妈妈得知后只是说了一句:“你跟她奶奶说吧,我们没空的。”好几次,老师通过手机通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信息时,飞飞家总是毫无反应,后来才得知,飞飞的联系电话留的是爷爷的,而老人本身不大关注手机信息,而且因为耳朵不大好,基本听不到手机的提示,所以对老师的要求的反馈总是滞后很久。

分析:

飞飞父母是比较极端的一种类型,现在也有不少忙于工作的父母把孩子的教养任务全权委托给了祖辈。父母双脱手的情况,给家园互动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由于现在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手机的信息的收发,对老人来说是有点难度的。 家园互动最好的对象是年轻的父母和老师。

案例2:

随着家长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高学历的家长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养问题都有着自己强烈的看法,并且非常坚持。

玫玫的妈妈是研究生,从小成绩优异,对着玫玫有着很高的期望,所以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什么都要求孩子得第一。久而久之,玫玫变得十分要强,当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结果时,玫玫就很容易变得暴躁,甚至情绪失控。

针对玫玫的情况,老师几次与妈妈沟通,认为过强的自尊心不利于孩子受挫能力的培养,希望妈妈适当降低对玫玫的要求,给玫玫一个比较宽松的成长环境。

玫玫妈妈则非常坚持自己的立场,觉得在现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要从小培养孩子对自己的高要求,要让孩子从小就不能落于人后。

分析:

教养理念的不同,是家园互动中无形的阻力。

在不同理念的冲击下,家长质疑老师的专业性,老师反过来质疑家长在日常教养中的科学性。在权威性家长面前,家园互动总是举步不前。因为家园互动要真正产生效果,必须父母和老师育观点。

我曾听我的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

一天,猴子猛可拾到了一块手表。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

不久,猛可又得到一块手表。但出乎猛可的意料,得到了两块手表的猛可有了新的麻烦,因为每块手表的时间显示都不相同,猛可不能确定哪块手表上显示的时间是正确的。群猴也发现,每当有猴子来问时间时,猛可总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猛可的威望大降,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变得一塌糊涂。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如果说我们的孩子就是猛可,父母和老师可以说是猛可找到的那两块手表,显然飞飞家缺了那一块手表,而玫玫却拥有两块走时不一致的手表。

如果这两块手表上面的时间不一致,就会对孩子产生困扰,究竟哪个是对的,哪个是不对的?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不一致,孩子当然会无所适从。

家园互动需要教师与父母之间达成一致,尤其是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观点和做法上要尽量保持一致,而这恰恰是最需要“家园互动”的。

家园互动是家长与老师就孩子的成长构建起的重要桥梁,大多数家长与老师的交流都是彬彬有礼,能够将自己的需求以及教养方面的疑问与老师进行沟通,在与老师的配合下科学教养。相信本着一颗尊重孩子爱孩子的心,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充满默契。

Q2:我不满意老师的某些做法,该如何向老师开口呢?怎么沟通老师比较容易接受呢?

当发生这样的情况时,家长首先要深信:老师的出发点肯定是为了你的孩子更好的发展、更健康的成长!这是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师德!

家园双方在教育教养孩子时,存在意见与方法的不统一,这很正常。因为个体所接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身在的立场不同,形成不一样的想法,在所难免。只是,双方的目的肯定是一致的。

家长不妨:

静下心来,换位思考。先不要着急表示你的不满,让自己放松一些,想一想:老师这样做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老师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积极面对,主动沟通。可以主动邀约老师交流与沟通,心平气和地听取老师的讲述,在老师的表达中,慢慢理解老师的用意。

坦然接受,虚心学习。老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专业人员,无论在教育教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上,总是略胜一筹,特别是实践经验。抱着学习的态度,不但能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还能从老师处吸取育儿的策略。

婉转提出,携手合作。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婉转地与老师沟通,请老师判断这些方法是否适宜。这其实是一个互相学习的时机,因为家长某种程度上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说不定方法更合适。老师也抱着学习的心态,这样的合作会更契合,帮助孩子将可能的错误转化为学习和成长的好时机。

(回答/王红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