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10千伏及以上电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10千伏及以上电网“低电压”治理工作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及省市公司关于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的工作部署,切实解决农村低压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压偏低的现象,电网公司都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农网的现状和实际特点,进行“低电压”治理工作。通过积极采取多种技术措施开展“低电压”治

理工作,使何县供电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低电压;开展;治理

中图分类号:U66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低电压综合治理,是提高县级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新一轮农网改造的重要目标。满足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成为国网公司自觉肩负的重任。

一、我县变电站目前现状:

我县共有变电站13座,主变26台,全部实现了有载调压,其中9座变电站实现了无补偿自动分组投切,35千伏及以上功率因数全部合格。10千伏母线电压合格率达到了100%。10千伏线路56条,其中因为供电半径较大负荷较重造成末端电压低的有龙东线、商二棉线、商水线、怀赵线、殷巷1#线、玉通2#线、 清湖线、郑展2#线、沙河线、怀张线共10条;因功率因数低影响10千伏线路末端电压的有郑展2#线、杨白线、钱工线共3条。

治理方案及措施

1、2013年10月底建成投运110千伏开发区变电站,将10千伏龙东线、清湖线、玉通2#线部分负荷转移到该站上来,减小以上3条线路的供电半径和供电负荷,解决10千伏线路末端电压低的问题。

2、2014年开工建设110千伏贾庄变电站,将10千伏商水线、商二棉线负荷转移到该站,减小供电半径降低供电负荷,解决以上两条线路末端电压低的问题。

3、今年7月在郑展2#线上增加电容器补偿450千乏,解决该线路功率因数低的问题。2012年从35千伏郑路变电站新出一条10千伏出线14公里,降低该线路供电负荷,解决末端电压低的问题。

4、2012年从35千伏沙河变电站新出一条10千伏线路12公里,解决10千伏沙河线负荷大线径细末端电压低的问题。

5、2012年从110千伏殷巷变电站新出10千伏线路两条25公里,解决10千伏怀张线、怀赵线、殷巷1#线供电负荷大线径细末端电压低的问题。

6、2011年上半年,在10千伏杨白线、钱工线上增加补偿电容器,解决以上两条线路功率因数低影响线路末端电压的问题。

二、投资估算

建设110千伏变电站2座,投资6229万元;建设10千伏线路4条51公里,投资1020万元;增上无功补偿电容器1100千乏,投资20万元。共计投资7269万元。

三、效益分析

通过减小负荷,以提高电压。对于运行在一定电压下的线路,电压在额定数值上下允许一定的波动范围。电压高则损失低,反之损失高。所列的10kv配电线路电压低时8.8kv,通过整改,电压将升到10kv,输送同样的功率,用10千伏电压供电比用8.8千伏电压供电减少线路损失20.6%,商水线、商二棉线、怀赵线等10条线路平均每月电量为670万kWh,10条线路每月平均损失111182kWh,通过整改,每月平均减沙损失22903kWh,每年提高经济效益11909.8元。

加强无功配置,努力提高功率因素。无功补偿可以减少网上无功功率的传输,改善供电电压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公司的郑展2号线、钱工线、杨白线平均功率因数为0.82,公司1-5月份10千伏线损率为2.97%。

三条线路原功率因数为0.85,增加无功补偿后功率因数为0.95,则现在的线损降低率为(P/P1)100%=1-(0.85/0.95)2 *100%=19.94%

郑展2号线等三条10千伏线路月供电量162万千瓦时,则可以降低线损率2.97%×19.94.5%=0.592%,降损效果非常明显。每月三条线路可降低损失9590千瓦时,提高经济效益4987元。

四、低电压综合治理主要措施

1、电压监测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通过对典型台区电压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治理,建立变电站、中压线路、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用户需求侧的低电压监测分析治理信息平台,并分析导致低电压的原因开展针对性的工作。

(1)完善电压监测网络。充分利用调度SCADA系统、配变监测终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电压数据采集功能,推广应用智能电表等具备电压数据采集功能的仪器、仪表,作为电压质量监测的补充,建立健全覆盖各电压等级电网的电压质量监测体系,实现电压质量的及时监测与掌控,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治理存在的电压质量问题。

(2)加强需求侧管理。宣传引导动力负荷用户错(避)峰用电,推行公变低压客户错(避)峰管理属地责任制,低压负荷错峰用电优惠电价,调动用户错峰用电积极性,开展移动式生产加工类负荷集中加工点建设,降低负荷高峰时段动力用电负荷,起到消峰填谷作用,提高供电电压质量,满足农村用户正常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3)周密的调查分析。以配电台区为单位,梳理产生“低电压”问题的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原因。按照电压质量管理职责,推行线(高中低压线路)变(配变台区)责任制;建立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低电压”客户比率、投诉率、处理率、回访率等内容的电压质量考评体系,完善有关管理制度与办法;实施电压质量指标分级、分压、分线、分台区管理;开展分层、分级考核与奖惩,加大电压质量管控力度。

2、组织管理 建立责任保障体系。成立“低电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和责任人。依据审定的“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和时间进度要求,实行分层分级考核。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确保“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顺利推进。

(1)明确“低电压”综合治理的“三”个目标。一是当年设定月份完成去年出现“低电压”客户整治任务;二是对投诉的客户端电压低于最低限压的,经核实后及时组织整改,提高客户电压质量,确保客户家用电器正常使用;三是通过信息收集和负荷预测,控制当年新增的“低电压”客户数量。

(2)转变观念、宣传引导。一是改“被动接受投诉”为“主动摸排检查”的方式,对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的低电压高发区域摸底排查,找准问题症结。二是通过媒体广播、发放宣传单、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呼吁用户要注重集体意识,积极支持低电压改造。三是与大用户签订“有序用电协议”引导企业采取错、避峰措施分时用电,保障电网电压质量。

3、技术管理 电网建设,实施35kV变电站主变容量建设,保证10kV出口电压质量;解决农村配变过载、供电半径大等问题。紧贴电力需求趋势,按照“适度扩容、增加布点、延伸中压、缩短低压”的技术原则,加大农村配变新增布点的力度,提高对低电压用户的供电质量。

(1)经济调度。在调配一体化建设上设有独立的电网运行优化分析软件,根据母线的电压和无功情况,自动投退电容器,调节变压器档位。配电变压器分接头的调整,根据低压网运行及电压情况,由供电所及时进行调整。

(2)无功补偿。按照分层分区无功就地平衡的原则,在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电压无功设备选型(如台区新型智能化便携式电容器、变电站多级自动投切补偿装置)、补偿容量、补偿方式和安装位置等,开展无功优化补偿建设。

(30负荷平衡。将新建和改造配电台区用电量情况实施分相统计管理,采用色标标识相别,统一规划,均衡分配单相负荷用户;加强业扩报装管理,从营销全过程开展负荷平衡度管理;利用配变监测终端或人工定期监测等方法,依据“计量点平衡、各支路平衡、主干线平衡和变压器低压出口侧平衡”的“四平衡”原则实施负荷调整。

4、新技术应用 中压线路购置成套线路调压器,进行柱上安装,缩短建设周期。低压线路选择合适位置安装数字式电压补偿装置,提升客户端供电电压质量。

采用宽幅无载调压配电变压器,增大配电变压器自身调压范围。根据负荷情况选用组合配置的子母配变,解决单一容量配电变压器在用电高峰时期过载运行,在用电低谷时期“大马拉小车”运行的问题,提升配变经济运行水平,改善供电电压质量。

采用单三相混合供电模式。在TT接地方式的农村地区采用单相二线供电方式;在TN-C接地方式的乡镇区域采用单相三线供电方式,提高农网经济运行水平。

五、结束语

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按照国网公司十二五工作目标要求,通过低电压治理,着力提升中低压配电网运行水平,实现农网技术升级和管理升级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勇.低电压治理首选无功优化补偿[J].农村电气化,2012,1:5.

[2]严小东.电压监测网络治理低电压[J].农村电气化,20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