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析隈研吾的“Z58”及设计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析隈研吾的“Z58”及设计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当代多元并存的世界发展中,建筑领域也呈现出多元混合发展的态势,而在日本的建筑界中,活跃着一批新生代的杰出建筑设计师,他们至始至终关注着传统的建筑文化,并在积极探求通过独特的设计,来表达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隈研吾可以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本文通对建筑设计“z58”的介绍,试图了解他的“消解”建筑观,并对他的设计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Z58;消解;融合

Abstract: Contemporary Pluralism in world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also showed a trend of multiple mixed development in Japan's construction industry, active in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architects of the new generation, they start to finish watching the traditional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unique design, to express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heritance. Kengo Kuma can be said that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n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Z58, trying to understand his "digestion" building concept, and his design ideas to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words: Z58; digestion; fus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隈研吾建筑作品中,总是可以感受到浓郁东方文化气息和建筑理念。他的作品追求简朴和自然,包涵一丝超脱的禅意,并用一种近乎“极简主义”的设计手法,来消解建筑作品对于在观赏者意识的压迫感,充分的协调融合于建筑周边的自然景观和环境,诸如我们所熟知的是长城脚下的公社中的“竹屋”、马头町广重博物馆以及在上海的“Z58”改建。

体验“Z58”:

“Z58”原是钟表厂内一座三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现改建成为一座四层的现代办公建筑,其中保留了一至三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在顶部添建了钢结构的屋顶平台和花园。虽然改建为一座崭新的建筑,当你漫步在番禹路这条上海老街时,却很容易与“Z58”失之交臂。“Z58”临街的界面被设计成百叶窗状水平排列的镜面不锈钢植物容器,茂密生长的常春藤从容器中摇曳而下,如同一道绿色滤网,在喧嚣尘世中营造一处清新宁静所在。整座建筑的外立面上一片葱茏,对面街道的绿树也被反射入建筑的不锈钢表面,既无缝般的融合了周边的景观环境在,也找到了与老街氛围沟通的一种方式。

“Z58”的东立面是整片安装着等间隔不锈钢镜面花槽的玻璃外墙,从这里体验建筑与都市的关系,不是以墙面与街道对峙,而是通过这片可渗透的膜融合到街巷中去。建筑的主入口设在东立面的一角。进入门厅,是一个充满绿意和阳光的水庭,顶部和南侧立面均是透明玻璃,分别由百叶和白色帷布控制阳光的射入。北侧面向水庭的建筑实体立面则是整面的条纹玻璃,来自屋顶的流水潺潺而下,水汇聚于水庭电梯之下,在临街立面脚下静静的铺展出一方镜面水池。建筑的水庭展现一派阳光交融流水缔造的宁静诗意。站在大厅里感受到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既丰富又单纯的空间体验,同时也明白那层安装着花槽的玻璃外墙并不是这个建筑真正的外墙,而是有意识设置的、与建筑自身分离的面向城市的墙。大厅深处设置的通透的玻璃电梯连接各层。一楼是店铺和洽谈空间,二楼是照明器具的展示空间,三楼是办公,四楼设置客房和休闲空间。建筑最美妙之处在顶层的景观平台,这里拥有健身房、葡萄酒窖、雪茄吧和两个配有桑拿室的现代化的客房,还有屋顶的玻璃阅读小室,伸展在一大片汩汩流动的水波之上,俯视着其旁孙氏花园的一片浓郁的绿景。平台花园以水和绿景为媒介,让“Z58”再次完成了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沟通。

设计手法分析:

“Z58”的室内空间基本是以地面与顶棚两个水平面来确立的。光与空间实现了充分的对话,除了玻璃与不锈钢等反射的界面之外,空间的分割大量运用通透的玻璃,避免使用实在的墙体来阻碍空间的延续。内庭的水面营造了建筑地面的主题,将室内的水循环与室外的风景连为一体,环境渗透于建筑之中,主体与环境结合。建筑师希望的建筑实体消解,是为了表达建筑的透明性。而这种透明性并不是单纯的视觉上的连续,而是主体与环境相互联系、融为一体的状态。

消解:“Z58”的外立面通过种植常春藤这类植柔韧植物的隐忍手法,让建筑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认同与和谐,同时减去了建筑实体的厚重, 将垂直面分化为环境的一部分, 这是隈研吾一贯主张融入到自然中去的体现;其次,运用光线对实体进行消解也是他常用的手法,同时也暗示了建筑物的结构,但不同于安藤设计作品中的把光隐于建筑之中,隈研吾更在意的是将建筑隐于光之中,并强调如何使用光线应该比建筑细部处理更重要。所以, 在“Z58”的设计中,顶层客房的天花板采用了可控的细格栅,这使得空间的感受更像是一种光的场,而不像在安藤作品中墙面的围合场。建筑让步于空间中的光作为主宰,与从屋顶洒下的流水形成另一种互动,空间也就连为一体,建筑的实体性由此而消解。

间隙:“Z58”中随处可以感受到“间隙”的存在,这是一种带有东方气质的设计手法,类似与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作用。用创造“间隙”的方法打破建筑体的封闭界面,将建筑周围的环境以一种生动、强烈的方式“过滤”到到建筑的内部。运用格栅设计是隈研吾在营造间隙时使用最多的手法,在建筑的不同部位用不同材料的格栅进行探索是他设计的永恒主题。“Z58”中柔和的光线从屋顶的不锈钢百页格栅透射下来,经过水平和竖直玻璃表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的复合作用,形成宛若身处云中的幻景;而在假墙和窗前的格栅不仅提供了可调节的光线,也会使外部景观经过薄纱一般的过滤,穿过半透明的墙壁,可以巧妙的结合其它使空间变化的活动(如开启和推拉)。多层次的格栅交叠能形成空间的层次,并强调出运动的感觉。

缘侧:在“Z58”设计中,隈研吾吸取了在游桂离宫时体验的时间、空间秩序感受,并借鉴了桂离宫中将竹子做为缘侧的手法。不同的是他大胆的运用水做缘侧,并将其悬空。将建筑四层楼的玻璃墙面以水为覆盖,悬空的水的缘侧沿着精心设计的外墙面循环。关掉阀门,静态的三面水变成环绕的氧气吧,是一种静谧的姿态;水动起来,波纹一路闪下去,展现出另一种动感的姿态。水缘侧的边缘,用干净的玻璃作为阻截,而截断的边缘即是环境与主体自然的结合,也就是水与人的结合。

“Z58”的成功案例,可以说是涌现于旧建筑更新改造大潮中的一种新形式。 “Z58”注重的是对于原周边环境的适应性。在平面布局中依托原有建筑的尺度,塑造更符合环境中的形态氛围。不同于一般改造时建筑所形成强势立面或造型的做法,设计师通过营造建筑的消解感与融合感,给建筑以更多的谦虚的表现,展现出来的是另一种独特性。“Z58”选择成为一种环境的背景,这恰恰又突出了建筑本身的特性,运用流水以及植物等活跃元素,则是以软性的姿态来反衬建筑的刚性,从而达到建筑整体空间的和谐,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建筑的自然性。

隈研吾在“Z58”的设计中,充分展现了实体消解空间的设计思路。这看似轻巧的设计手法变通,却体现出设计师对自然、传统文化深深的理解和思辩。对于同样身处在传统和现代,本土与全球化创作夹缝的中国建筑师们来说,或许能从这位日本建筑师对待设计的严谨思考,对现代建筑与传统人文结合的理性创作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 1 ]吴耀东.日本现代建筑[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 2 ] [日] 黑川纪章, 隈研吾. 日本的前卫建筑师[ M] . 覃力,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 3 ]孙杰. 浅谈空间连续性[ J] . 山西建筑, 2007.[4 ]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 水/ガラス [J]. (日)新建筑, 1995.[ 5 ]隈研吾海改变了我的建筑 中国建筑.2005.

[ 6 ]隈研吾让建筑消失 新建筑.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