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概括:永不过时的语言训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概括:永不过时的语言训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与内容”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然而,当下语文课堂,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多数学生感到困难,语言唆,抓不住要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认为:

一、 早些铺垫,形成意识

概括能力的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从第一学段开始,教师给学生做概括示范,铺设台阶,才能为第二、三学段概括能力的形成做好充分准备。

1. 认真朗读,读懂文意。低年级课文语言晓畅,图文并茂,富有童趣。在预习课文时,可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给家人听。大多数学生是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讲一遍的,或许语言不简练,但长期坚持训练,学生就能自己读懂课文,听懂老师的概括。

2. 铺设台阶,初学概括。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教师可以从二年级开始,选择典型课文,紧扣课题,通过抓中心句,用填空提示来概括自然段、文章的大意。如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后,我出示了这样的填空:很久以前,蜗牛( )。一次飞行比赛,蜗牛( )。从此,它( )。后来,沉重的奖杯变成了( ),它只能( )。给了这样一根“拐杖”,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填空简要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 授之以渔,习得方法

进入中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一篇课文要用几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他们来说还不容易。教师可根据体裁特点,教给学生概括方法,让其拥有一把把“金钥匙”,开启一扇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大门。

1. 叙事:紧扣问题,要素合并。“要素组合法”,大多运用于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可借助问题:课文中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主要人物是谁?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结果怎样?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学生很容易就能把“六要素”找到,稍加整理,就能用一两句简洁的话说出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学生乐学,效果较好。

2. 写人:根据事例,概括特点。对于写人类文章,可引导学生根据主要事例,概括出人物特点,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军神》一课为例,军神指谁?()课文通过一件什么事赞扬是军神?(学生根据概括事例“要素合并法”,简要说出事例)最后谁称赞为军神?根据以上问题牵引,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景物:理清顺序,抓住重点。概括写景状物类文章主要内容时,可帮助学生梳理所描写的主要景物,再抓住重点词语说出景物的特点。以《北大荒的秋天》为例,课文主要是对天空、小河、原野三处景物的描写,学生找出这三处景物后,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文中找出能概括景物特点的重点词语,然后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再进行方法提炼。从形象到抽象概括,逐步引领学生真实体验学习的过程,学生可谓既得法,又得言,乐于概括。

4. 论述:概括事例,说出观点。对于议论类文体,可紧扣课题找出作者阐明的观点,然后看作者通过哪些典型事例进行论述的。如在教学《说勤奋》一课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篇阐述观点的文章:然后,让学生去找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接着,找找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最后,按照“说事例,摆观点”的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骨架。

三、 扎实训练,形成能力

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等待,引导其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快速地概括,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指导学生学会概括,非一朝一夕之功,应利用教材进行有效训练;每周用一、两节课挤出几分钟时间,根据文体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定能越说越准,越讲越简,定能达到《课标》要求。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