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8-0045-03

摘要: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以及教学质量提高等四个方面,重点探讨了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计算机专业人才定位

通过近三年对计算机专业IT企业招聘需求和学生就业去向分析来看,企业对在校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逐步转变为能力主导型的需求定位上。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不再是单纯以学生成绩和各种奖励为主要参考依据,更多的企业将人才需求定位在能力考察上。部分企业甚至将能力因素排在学习成绩因素之前,以学生能力的优劣确定是否录用。企业对人才的市场化需求主要定位在除学生成绩以外的自学能力、身体素质、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行业背景等六大因素上。

学院为应对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定位变化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自2001年开始就已经在学生实践和能力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教学体系和方法的探索方面,学院重点做好知识结构的合理优化配置,强化课程实践教学的环节,尤其做好跨学科内容的交叉与课程设置。同时,跟踪计算机前沿技术发展,每年适量增加实践性较强的前沿选修课程,以扩充学生知识面,支持学生自主优化配置知识结构。

在实践环节和能力培养方面,通过选课制的实施,极大调动了学生自主选课、自主优化调整知识结构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可以在三年以内完成全部学业,也可以在完成足够基础课程学分的前提下,进行“转院系”学习,已解决在大学填报志愿时造成的专业偏差问题。在整个教学环节,我们更加注重短学期制下的学生实践和实验效果,实验学时同比增量配置,从时间配置上保证学生的上机需求并完成实践编程任务,以确保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在实践类课程设置方面,以学院开设的跨学科课程为出发点,搭建面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自学课程平台,目前以“电子商务”、“Java程序设计”以及“ACM程序设计”三门课程为主。通过学生自学和课题实践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行业背景,这说明我们开设的自学课程教学目标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最近学校在近几年各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性质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专业与职业的吻合度达到96%。

市场人才需求定位的转变,必然会引导高校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做出适度调整。尤其是处在改革前沿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也必然会逐步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人才培养战略目标转变,这也就会必然使得实践教学逐步成为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主导,而实践教学的方法探索也就成了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

2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促进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对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的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做了不断尝试与革新。在教学计划中单独开设的实践教学学分已经达到55分。学院开设的大部分实践类较强的课程,任课教师都能减少课堂理论教学讲授时数,通过大量实例化的案例、习题、讨论课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院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院在强调拓宽专业知识面基础上,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使得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培养方式从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挖掘学生创新潜力,增强其行业背景以及自我定位的能力。

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和应用知识面,学院自05年开始,增设的专业选修课以3学分为主,以确保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在更短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的学习。截止到目前,学院开设的所有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中,已有12门专业基础课程和22门专业选修课配置专门的实验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

(2) 适度调整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比例,优化配置教学资源

学院每年都授权教学委员会完成对本科阶段的教学计划修订工作,实验环节学分的提高必然会引起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比例的变化。以06级教学计划为例,学院开设16门专业基础课程,6门学科基础课程和34门专业选修课程,基础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重大致为2:3,与03级教学计划相比,基础课程与选修课比例由1:1上升为1:1.5,专业选修课学分设置与可选课程学分设置的比例为1:3。

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比例的变化,同样也会引起教学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自03年以来学院新进或毕业留校博士教师26名,其中03年至今新增的专业选修课全部是新进博士教师申请开设。学院教学委员会本着选修课政策上极大向年轻博士教师倾斜,使得他们能在最短时间内融入上大教学体系和学院教学梯队中。在与实践相关的前沿课程中,已经有数名年轻博士教师充实到教学梯队中,部分教师已经承担起课程主讲的任务。

(3)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

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也使得高校需要在教学体系设置方面做出适度调整,以应对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自高校招生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以后,必须面对计算机行业人才需求与毕业人数激增造成的矛盾冲突。部分就业学生面对企业能力要求和实践要求,有的学生自费到职业学校去“镀金”,以便面对企业招聘时的实践经验取得一定突破。

为及时扭转这一局面,学院率先在教学体系上做出调整,明确规定新开设专业选修课应以前沿课程或实践性强的课程为主,选修课必须提出实验教学大纲。在学校宏观调控基础上,学院教学委员会加大对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定期组织专家组或知名教师深入课堂一线参与课程指导,并对部分实践课程进行监督,以确保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导向。

(4) 协调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课程设置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院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日益严格,也使得我们必须协调好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课程设置的关系。我们学院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以学科建设为目标,以组织更多课程参与课程建设为深化教学质量的手段,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以此推动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尤其在实践课程教学方面做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也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实施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战略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自05年至今,我们学院承担了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及学校创新亮点特色工程建设项目11项,其中4项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和1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经全部通过验收。通过市级课程建设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我们顺利开展计算机实践教学创造了许多便利条件,并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坚持的以课程建设为龙头的实践主导型教学策略符合市场需求定位和人才需求定位,每年我们学院毕业学生的一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部分优秀学生还因为ACM程序设计大赛、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等多项赛事直接被国内知名大学免试接收为研究生。通过用人单位或其他高校的信息反馈来看,我们学院的部分毕业生已经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业或高校中承担起重要职能岗位,逐渐发挥其重要作用。

3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自学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通过6轮教学实践,逐步确立了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自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合理定位,分别在教学方法、课堂互动交流、网络资源以及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课程教学、课堂讨论、课程设计等环节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自学课程体系主导的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以及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建立,规范化文档建设也逐步落实。在此基础上,注重自学课程平台建设,在教学资源、网络资源、互动交流等环节做了许多尝试,尤其在教学环节,实现了由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互动教学模式转变,并已经在过去的几届学生中逐渐取得实效。

(2) 以课堂报告与小组交流为核心,调动同学自学讨论的积极性。在平时考核环节,我们为调动同学课内自学讨论的积极性,以讨论班、小组对抗、PK台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题项目讨论与自学内容素材的讨论。课内教学环节安排5~6次的课堂讨论。每位参与报告的同学以PPT方式准备好演讲素材,由教师指定或小组抽签确定评价课堂报告的评价对手小组,通过小组对抗的方式加大学生对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以及软件编码测试过程的理解。通过这种互动交流方式,学生一方面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紧张的PK台交流方式,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与表达能力。

(3) 研制开发并完善了自学课程体系的学习交流网站。学生通过自学课程网站可以下载课件,了解课程的各项信息,提交作业,查看提交作业情况和成绩,下载过去的学生作品,提问等。教师通过网站可以上传课件,各种课程信息,批改作业,回答学生问题,登录成绩等。ACM程序设计课程开发了网上提交实时判题系统,供学生自学和实践练习之用,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4) 以课题实践为核心全面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课程考核方式不再以试卷为主体,而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课程设计题目,要求在学期内完成课题设计或程序设计任务。通过自学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渐由教学型模式转向以实践为主导的创新型学习模式,大大拓宽了学生视野,也使得学生进一步强化了程序开发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自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效果分析

以06年冬季学期的电子商务课程为例,我们对实践教学的效果集中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个层面上。针对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课堂报告、自学报告和课堂交流三个层面。课堂报告方面,按照当年全部选课的实际出勤人数35人计算,课堂讨论良好以上20人,优良率为57%,比上一届学生提高约5个百分点;课堂交流方面,勇于提问的同学超过22人,与上一届学生基本相当;自学报告方面,获得良好以上成绩的7个。

在实践课程教学的课堂讨论环节,重点结合项目以课外自学的内容为主,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活力。在期末考试环节,重点以课题验收、课程论文和期末自学报告为主。以实践课题验收的评价和考核为例,程序验收平均成绩为23.16分,成绩在24分以上的为52%,大部分集中在大三阶段的学生。这普遍反映出,大四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存在应付或走过场的问题,为此,在07学年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中,我们从需求分析引导开始,加大对大四学生的管理,适度增加大四学生所选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以促使他们更加严格对待课程设计实践题目,为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近三届学生的自学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分析,大部分同学都能通过查阅资料、上机编程、自学报告和课程论文等多个角度锻炼自己,在编程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方面都能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学生在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组织领导能力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锻炼。与传统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效果相比,自学探索类课程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学生后期顺利完成择业或企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春龙,邵红艳. 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2] 田建国. 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7,(4):9-11.

[3] 辛明军,吴悦. 计算机专业自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248-250.

[4] 卢晓勇,揭敏,刘晓强.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软件人才[J]. 中国高教研究,2007,(4):81-82.

[5] 吴悦,沈云付.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6,(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