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技巨头筑屋有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99年初,《60分钟》主持人鲍勃·西蒙要拜访亚马逊总部。西蒙在西雅图一条破败的街道里找到了这家“高科技”公司。彼时,亚马逊的市值已达到30亿美元,可公司的门脸上连个亚马逊的标识都没有,邻居是破烂的杂货店、成人书店和成人影院。用西蒙的话说:“相比大公司总部,这里的环境更像是大学生寝室。”
不过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却对此不以为然:“我们更倾向于把钱花在顾客身上。”
十几年后的今天,股票市值已是当年60倍的亚马逊似乎终于过够了苦日子,一向以削减成本著称的贝索斯决定为亚马逊建一座新的总部:包括一栋近40层的高层建筑和3个彼此相连的玻璃穹顶建筑。玻璃穹顶会设有各自的人工生态系统、微气候调节系统和随处可见的植物,让亚马逊员工恍若在大自然里办公。如果建成,这将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公司总部。
不止亚马逊,很多IT巨头都在宣布自己的新总部计划。
眼下,苹果正准备把自己“宇宙飞船”式的新总部大楼降落在地面上。作为乔布斯最后的遗产,这座巨大的环形单体式建筑造价预计超过50亿美元;马克·扎克伯格打算修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型办公室,以便让他的3400名Facebook员工自由交流,其设计将依附地形,将植被与河流穿插其中;谷歌也在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下,抛出了带有9座办公楼的办公园区设计……这些新总部的园区内,餐饮、交通、超市、健身、医疗甚至婴儿的看护和宠物训练等应有尽有,会让人感觉是王国一般的存在。
所有这些服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团队无限制无顾虑地完成创意工作。
无一例外,如今商业世界里最火的两个概念“绿色”和“高科技”,都体现在这些总部的设计理念中。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新总部绝不是简单的大楼,而是科技与人文结合的愿景,非常有效地塑造了这些企业“时代领军者”的形象。
总体上看,IT巨头总部的设计理念虽有着共通性,但他们还是通过强调自己企业的特性来彰显卓尔不群。乔布斯总是给我们带来“下一个世代”的产品,于是他在临走前留给苹果一个充满科幻感的“宇宙飞船”;Facebook选择了开放式延展空间的设计,其理念在于尽可能地提高产品生产率,这非常符合Facebook的企业特性;谷歌也选择了同样的设计理念来规划自己的“Googleplex”;亚马逊新总部最亮眼的虽然是那3个玻璃穹顶,但其主建筑却是一座传统的高层办公楼。这不奇怪,因为比起其他几家公司,亚马逊在商业模式上是与传统行业最相似的。
当然,外表光鲜亮丽的办公楼对公司内部管理也有着极大的好处。这些科技领头羊的新总部大楼都强调开放式办公空间,会对在其中工作的员工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这种风格与自己所在的行业环境不谋而合,必须本着开放与合作的精神来思考问题。尽管造价不菲,但业内人士认为,新一代的科技公司建设新总部是明智之举,因为这可以提升协作效率。
斯坦福大学建筑设计项目总监约翰·巴顿说:“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提升5%的生产力。”
不过,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尽管兴建新的总部大楼象征着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充足信心,但现实世界的案例似乎在唱反调——那些大张旗鼓兴建总部大楼的大公司,很多都像中了魔咒似的最终陷入困境,甚至有人用“园区诅咒”一词来形容这一怪象。
比如,时代华纳的新总部刚打上地基,其公司打算在未来所倚重的互联网产业就遭遇了泡沫危机,等到2004年大楼建成,互联网和媒体产业早已变了天,时代华纳也从没恢复往日的辉煌;纽约时报新大楼建成之时,传统媒体开始遭受互联网行业的巨大挑战,时报的经营业绩一路下滑。如今,Facebook占用的办公楼是当年Sun公司的,而谷歌则是Silicon Graphics公司的,想当年,这两家公司都是硅谷的明星,都在顶峰时期宣布过新总部的计划。然而,计划宣布后,公司都走上了下坡路,最终都逃不过破产或者被收购的命运。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以至于投资界流行着这样一个定律:当一家处在业绩顶峰的公司宣布其新建总部的计划时,请立即卖掉这家公司的股票。
对于亚马逊、谷歌、苹果、Facebook等科技巨头来说,它们能摆脱这样的魔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