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汇率传递效应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汇率传递效应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构建了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中国汇率传递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索人民币汇率传递对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差异产生的影响。通过VAR模型对传递效应的分析,本文发现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价格受人民币汇率升值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大于资本密集型商品,本币升值客观上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结论是: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存在不完全传递,传递程度的差异对我国出口商品和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汇率传递效应;出口价格;结构调整

文章编号:1003-4625(2010)04-0039-05

中图分类号:F830.73

文献标识码:A

一国经济在开放环境下发展,本币汇率作为重要的价格变量,其变动会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品相对价格的影响而作用于该国内部经济,对内外部经济均衡加以调节。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币值累计升值幅度巨大,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存在重大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的提升对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不利的负面影响。到底出口企业会在多大程度上将汇率变动的影响反映到贸易品价格上,这需要用出口商品的汇率传递弹性来衡量。不同类商品的出口价格汇率弹性存在差异,研究行业特性与传递弹性大小的关系,对研究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产业竞争力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一、出口贸易品价格分析:逻辑与现状

一般来讲,汇率传递是指由汇率变动所导致的其他一系列相关经济变量变动的过程。单纯就出口贸易品而言,汇率完全传递是指名义汇率升值(贬值)会导致出口产品相对价格同比例上升(下降),汇率的变动一比一地反映到商品的价格中去。而汇率传递弹性则被定义为本国出口商品的进口国市场货币价格变动与汇率变动的比率(Loopesko and John-son,1988;Marston,1991)。

分析一国出口贸易品的价格变动时,应包含两个因素:汇率变动与市场因素。就汇率因素而言,传统汇率理论认为汇率变动对出口品价格的传递是完全的,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完全汇率传递逐渐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并得到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支持。这将是本文分析的重点。同时,我们不应排除汇率变动同期内市场自身扰动对物价影响的分析,这种扰动包括国内外市场需求、企业供给能力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机制更富弹性。截至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21%,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累计升值19%。而同期内,中国出口总额不断攀升,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以纺织品为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以机械及运输设备为例,2008年出口总额分别达1199.7亿美元和6733亿美元,涨幅巨大。这与传统理论认为的本币升值将使得出口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出口紧缩的理论存在差距。与人民币升值涨幅相比,纺织品价格和机械及运输设备价格涨幅有限,除去金融危机导致需求减弱对价格的影响因素外,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具有重要的解释意义,并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汇率传递的结构调整效应:理论分析

我们首先建立简单的分析框架来进行理论阐述,假设:

(1)存在两国经济体,C为出口国,A为进口国,C出口的产品分别为XY,两种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不同,X产品富于需求弹性,这意味着当产品价格上升时,居民对X产品的需求将会以一个更大的比例下降。而当价格下降时,需求也会有更大比例的上升。Y产品缺乏需求弹性,说明价格变动对Y产品的需求影响有限。假设影响产品价格需求弹性的其他因素不变,如居民的偏好结构等。这意味着价格变动是影响需求的唯一变量。

(2)C国劳动要素丰富,劳动供给富有弹性。C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但国内市场资源配置侧重于Y产业,C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产品是Y。

(3)C国与A国短期内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

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与产品特征密切相关。从产品要素角度讲:商品的创新性和资本、科技要素含量越高,其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越高,同时产品的差异性也就越强。商品的资源、劳动要素含量越高,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越低,而其产品的同质性越强。所以,可以假设X产品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Y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一)假设存在汇率的完全传递

如果C国货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当前名义汇率为e(直接标价法),当C国货币出现升值,即e下降时,在汇率传递效应下,C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上升。在汇率完全传递的情况下,出口品价格用进口国货币表示时,表现为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与汇率变动幅度相同。因为X产品富于价格需求弹性,A国居民对X产品的需求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大幅移动,而Y产品缺乏价格需求弹性,对Y产品的需求只有小幅降低。整体而言,C国货币升值,会降低其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带来出口额的削减,出口额变动幅度与本币升值幅度成负相关关系。

在A国,在一般物价水平不变的假设条件下,两种进口品的需求量会降低,但需求下降幅度不同,X产品受到的需求下降的牵制力量要大于Y产品。这表明,在进口成本价预设的情况下,X产品因需求推动的价格上涨幅度要小于Y产品,也就是说,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在A国会发生变化,X产品对于Y产品来说变得相对便宜了。因资源总是流向产品价格相对提升的产业,因此Y产品相对于x产品来说,将面对更多的来自A国国内替代产品和A国从其他国家进口产品的竞争。

(二)假设存在汇率的不完全传递

1.由于X产品价格需求弹性大,其需求量变动对成本加成②的减少较敏感,厂商牺牲少量利润即可带来需求量的扩大。而Y产品价格需求弹性小,需求量变动对价格降低不敏感,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厂商需要牺牲较多利润空间,才能带来需求量的扩大。这样,X产品的厂商在本币升值时,为维持销量,目标市场货币的价格上涨幅度不大,因此汇率的传递弹性小;Y产品厂商无力维持目标市场货币价格的稳定性,汇率传递的弹性大。因此,本币升值将使Y厂商在销量或利润方面蒙受较大的损失。

2.考虑中间投入品。由于出口品成本中会包含进口投入,在本币升值的背景下,C国进口品的本币价格相对下降,这对X产品的厂商来说意味着进口先进设备与技术的成本的下降和更多可利用的廉价外资,这一成本上的削减,最终可体现为出口厂商利润空间的增大,这为出口厂商自行调整加成份额提供了更大的可操作空间,产品价格的稳定性进一

步增强。

Y产品成本中劳动要素成本占相当大的比例,进口原材料和技术价格下降对其总成本影响有限。如果C国同时出现本币升值和国内最低工资标准上升趋势,厂商为应对冲击,要么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要么将利润的增加建立在削减工人工资的基础上,而这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而难以操作,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国民福利的损失。这样,在短期内由于成本的变化而导致利润空间的增减,再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X产品汇率传递弹性小,Y产品汇率传递弹性大的结论。

从边际成本的角度分析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疲软,C国出口动力不足,导致国内出口产业开工不足,规模效应降低甚至不存在,使得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边际成本上升,这会抵消掉一部分进口投入价格下降所带来的收益。

3.考虑产品的差异性。X产品差异性的存在,使得C国产品与A国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存在较大不同,产品的替代性小使厂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垄断,生产厂商存在超额利润,能够在汇率升值时降低出口品相对于本国商品的本币价格。同时,由于一定程度的垄断,X产品的市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降低,出口厂商将有能力提价(价格提高后,需求量不会减少,市场份额不会削弱),差异性越大提价能力越强。以上两种情况有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产品汇率不完全传递甚至逆传递,或者是产品汇率传递弹性增强甚至完全传递。不同的结果取决于厂商是谋求市场份额还是谋求垄断利润的不同市场策略的选择。与此相对,Y产品同质性越强,将面临A国替代品和来自其他国家产品的激烈竞争,产品市场越趋向于完全竞争市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升高,出口厂商提价能力降低甚至完全丧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厂商面临较大的利润损失压力,汇率趋向完全传递。

汇率变动实际上会成为出口厂商的一种成本。作为额外附加的成本冲击,本币升值会打破原有产品市场的均衡,此时不同产业的出口厂商面临的压力是不同的。依据前文的分析,X类产品的出口厂商,由于产品特性,在市场竞争、技术进步和产品差异化的作用下,汇率的不完全传递致使产品价格变化不显著,产品竞争力和厂商利润得到了很好的保持。而Y类产品汇率传递效应显著,出口厂商在同时面对市场激烈竞争、议价能力下降、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状下,产品竞争力下降,厂商利润缩减明显。其最终的结果是C国生产资源得以重新配置,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破产,或者谋求规模效益以降低边际成本,或者使经济资源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以获取更好的收益率。

三、产品分类层面人民币汇率传递的实证检验

(一)计量模型及数据处理

根据前文分析,本文在估计分类产品的汇率传递效应时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VAR)。该模型包含5个变量:以工业增加值(GY)作为国内外需求的变量,表示需求对价格的冲击影响,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表示汇率变动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以广义货币供应量(Mz)表示货币变动对价格的影响,以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表示供给对出口品价格的冲击,以出口价格指数(LM)来表示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价格水平,出口价格指数(ZM)表示资本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价格水平。其中,LM变量和ZM变量将分别与其他4个变量构成模型系统,随后本文将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数据样本期间为1996年10月至2009年4月。其中,GY、M2原始数据来自中经统计数据库,以人民币表示,统一以2001年1月为指数100的定基CPI进行平减,并利用X12进行季节调整。NEER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数据库(BIS)。PPI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LM和ZM出口价格指数,沿用Cerra与Saxena(2002)的数据选取及测算方法计算,首先按照SITC2的一位数商品分类将中国出口商品构成分为10类,依据样本期间分类出口商品,以出口额(以美元表示)为权重,加权当年的分类商品价格指数进行估算,原始数据均来自海关总署网站。

因模型需要,需对VAR模型变量进行排序,其依据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市场需求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将工业增加值排在VAR系统的第一位。由于我们论证的核心是汇率对价格的传递作用,同时在近一段时期内,特别是2005年以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出口商品的价格,所以将汇率排在变量的第二位。同期内,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以及货币当局为应对经济波动所采取的政策,在当前一段时期内对价格影响比较明显,因此将代表货币的变量放在系统变量的第三位上。供给的成本冲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重要前提,所以将供给变量放在商品价格之前。

(二)实证分析

这里将所有变量都转化为自然对数值(以小写字母表示变量的自然对数值),并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过程。因差分处理会使变量丧失部分经济意义,故本文不对非平稳数列进行差分处理,而是直接运用变量建立VAR模型,并进行协整检验和模型平稳性检验,如果检验通过,则可以运用模型做进一步的分析。

对两组数据的5个变量分别进行协整检验后,发现其存在协整关系,表明所选择变量与出口商品价格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两组数据分别通过了模型平稳性检验,即脉冲响应是收敛的(如果脉冲响应是发散的,不符合实际经济系统,再分析则毫无经济意义),可做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

本文采用AIC准则,建立5个变量的VAR(3)模型来分别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劳动密集型出口品和资本密集型出口品的传递效应。本文首先估算出口商品价格对汇率变动反应的时滞和反应程度的强弱,然后使用方差分解技术度量汇率变动对出口商品价格变化的贡献度。

因数据经过了对数化处理,当变量受到冲击后的变化值就可以看做是变量的弹性系数。从单位汇率冲击引起的两类商品不同时期价格变化的幅度来看,汇率冲击的反应程度较小,但现实中,商品价格的上涨往往具有累积效应,一段时期内的价格涨幅累积往往会使商品价格差异明显。从图2和表1中可以看出,在本期给人民币汇率一个正向冲击(即人民币升值1%)将导致资本密集型出口品价格在前3个月内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资本密集型出口品价格对汇率变动的初期反应较敏感且波动幅度较大。依据数据可以看出,汇率升值对出口价格的负面影响随时间推移逐渐扩大,两类商品分别在第25个月和第23个月后价格累积上涨幅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1395%(1m)和0.0977%(zm),随后负面影响逐步减小,并趋于平缓。我们可以看到,两类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动趋势和时滞基本趋于一致,但最为重要

的是,资本密集型出口品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小于劳动密集型商品,同时,在汇率影响消退阶段,其价格恢复速度也明显快于后者。

此外,本文还运用方差分解技术,来分析模型系统中各变量对我国出口品价格影响的相对重要程度。根据表2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不考虑出口品价格自身波动的贡献率,汇率变动对出口品价格变动的贡献率最大接近40%,有较强的解释能力,这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化与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密切相关。其次是工业品出厂价格,其对出口品价格变动的解释程度最大接近20%。而工业增加值和货币因素在解释出口品价格方面贡献率较小。我们反观除汇率外的其他变量,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排除短期因素,从长期来看,国内市场需求和货币供给对出口品价格影响相对较弱,而国外市场需求对我国出口品价格的影响力也较弱,部分原因在于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随着汇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四、结论

我国经济当前已经走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阶段,而调整我国出口贸易品结构进而实现我国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近期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明显,这一变动是源自于我国内外部经济发展现实的客观结果,势必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产生各种影响。本文设置了理论框架,从汇率传递角度,对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使用1996年10月至2009年4月的月度数据,进行了实证上的验证,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从本文理论推导的结论可以看到,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存在使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资源密集特性的产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资本密集型产品在价格需求弹性、成本和产品差异性方面的特点,使其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保持了一定的价格稳定性,汇率呈现不完全传递。而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则会有较大幅度的上涨,汇率传递明显,其产业利润缩减较大。由此导致人民币升值在汇率传递角度,具有资源重新配置能力和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当前,只有改变我国现有的出口结构,大力提高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变我国出口产品的资源、劳动成本优势为资本、技术竞争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构建我国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防范体系,而这正契合当前我国政策取向所谋取的对外贸易战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第二,本文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路径,主要是从企业微观角度探讨两类出口品在汇率传递作用下所产生的价格差异和利润率的变化,进而依靠市场实现不同种类企业的优胜劣汰。从实证结果我们看到,从1996年10月至2009年4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具有统计显著性,汇率对两类出口商品价格的传递速度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在传递程度上差异明显。在汇率传递同期,特别是从第4个月以后,劳动密集型商品价格上涨更为剧烈。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推导,即人民币汇率存在不完全传递且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资源密集特性的产品价格存在着不同的影响。

第三,通过实证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汇率与其他因素相比,在影响我国出口产品价格,进而影响我国产业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当前进一步加快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