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要重视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要重视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在语文上真正有所突破。教师应重视“悟”的引导:通过“悟”的教学使学生领悟生活,感悟人生;联系生活,扎实、有序地进行语文基本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诱导学生领悟作者对生活的“悟”,通过别人的“悟”,领悟生活的真谛,领悟生活的价值;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情志,让学生重新认识生活;教师应鼓励学生写日记,积累,和记录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关键词】水平领悟联系培养诱导鼓励

有许多学生的语文学习只停留在字词上,他们觉得除了认识字词外,就不知该干什么。他们也生活在“生活”中,但对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知道作文要写生活,但不知如何去写。因此,作文内容空洞,语言贫乏苍白。实际上,产生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特别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悟”,没有注意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感悟”既有所感触和领悟,它是学习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当这种能力有所成就时,情就会随感而发,此时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会大大提高。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悟”的引导,通过“悟”的教学使学生领悟生活,感悟人生。当学生完全学会领悟时,相信他们不会再对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的文章必将融入自己的体会和感受。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去做呢?

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的进行语文基础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语文都是概况生活的典范之作。作者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艺术的理解――悟,都融入行文之中,作者的见解在文章中随处可见。教读课文时不能忽视作者的主张――对生活内涵的揭示与对人生的领悟。课文所写内容,在生活中经常发生,甚至于学生自己就亲生经历过,但由于学生对生活认识不深,辨别力不强,又没有用心去思索,因而感受就很浅,甚至可以说是一片混沌。自己将远行,与父母分别的场面,学生大都经历过,但像朱自清那样能写出离别时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道出人间最珍贵的亲情又有几人?为什么学生写不出这种感人肺腑的文章呢?原因就是学生缺乏领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有意识地揭示生活的内涵,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生活,通过比较对照,把课文与生活、作者与自己联系起来,诱导学生领悟作者对生活的“悟”,并通过别人的“悟”,领悟生活的真谛,领悟人生的价值。

目前大多数语文课变成了以应试为目的的讲堂、练堂:练词、练语法、练修辞、练层次划分、练写作方法等。原本一片文情并茂的文章,却被知识灌输和理性分析搞得支离破碎,学生也完全成为“接受器”,被作者的人生领悟毫无感受。一些教师甚至热衷于模拟题型,将阅读内容题目化,把个别句子或语段变成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茫茫题海中跋涉,把作者的感情和对生活、对人生的理性思考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学生越学越枯燥腻味,对语文自然失去了兴趣。

文章作为思想的载体,凝聚着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和主张,语文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这种“悟”。学生在领悟了作者的情志后,必能重新认识生活,认识人生,得到美的享受。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也可以避免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与人生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教材。每个人对生活与人生的看法也不会完全相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生活对人生缺乏“感悟”的人很难具备较高的语文素质。这就是说,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就应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既要使学生全身心地去感受生活和人生。“感悟”是深入生活和人生的深层,对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能动的思考与透视。引导学生感悟,就是要让客观的事物现象不但入目、入耳,更要入心,把自己的情感和生命灌注到客观物象中。王国维说:“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入乎其内”方能见得真,见得真才能感悟深。王安石也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可见引导学生“悟”,贵在有所感,贵在深入。

由于生活与人生都是不断在变化的,对生活、对人生的感知与认识也会稍纵即逝,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写日记,积累和记录自己的感悟和认识。语文教师要知道学生过好“悟”这一关。过了这一关,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上真正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