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文化转型的指向及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文化转型的指向及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教学是一种文化,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文化渗透的过程。通过对教学文化概念进行分析,旨在理清教学文化研究在转型中的指向,即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文化要素之间的动态建构、小班化教育的文化图式、主体性教学文化新形态等方面。教学文化的转型给语文教学文化研究带来一些启示,如教师与学生从文化漠视走向文化自觉、师生关系从文化冲突到文化和谐、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协同学习等等。

关键词 教学文化 语文教学 文化转型

一、教学文化的研究视角及指向

现今,“教学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还是非常丰富的。对于什么是“教学文化”,研究者们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和观点。

郑金洲教授认为:“教学文化是形成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的,探索、创造、超越意识的态度与作用方式,是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一种力量。”这是从学生角度来界定的。

赵复查教授认为:“教学文化是教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对教学实质、教学价值、教学目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关系的认识、理解、创造和实践的过程。它是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语言行为、习惯化思维与价值观。”这是从教师文化的角度来定义的。

李秀萍教授认为:“教学文化是师生主要围绕课程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构建的关于‘教与学’的价值体系及行为方式。”这个定义关注的是师生教学的互动构建。

刘庆昌教授用描述的方式界定:“教学文化是超越具体学科、具体个人的一种公共性的教学存在形态,是教学生活过程及与之有机成为一体的教学生态环境的整体。”这个定义描述了教学文化的存在形态。

细细解读上述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学文化”的理解倾向于四个方面:教师、学生、师生关系和课堂形态。虽然他们的界定各有侧重,也各有偏颇,但是都抓住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作针对性的阐述,也就把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交互在其中,也包括课堂本身的文化形态的思考。

以上这些概念阐释的角度不同,也就为研究教学文化作了指向。

1.指向教师专业发展

在《教学文化引论》一文中,徐继存、车丽娜老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低效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过多地关注教学文化。文章探究了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转变的影响因素,认为教师群体共享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教师观念的转变,也受到价值观念、信仰等构成的教师职业文化的影响。这篇文章意在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角度来进行教学文化的研究,也对推进教育改革、变革学校管理有明显的指向作用。

2.指向教学文化要素之间的动态建构

龚孟伟、南海老师认为,应从动态的视角来审视教学文化。在《教学文化内涵新解极其结构分析》一文中,他们认为教学文化是一个流动的概念,主要通过教师、学生、文本和教学环境来形成一个流动的过程,这四种文化互为关系,互为作用、渗透和制约,形成了教学文化结构,师生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共同构建教学生活的精神家园。

3.指向课堂文化图式的变革

董蓓菲教授从文化学的视角对课堂文化图式做了系统阐释,观点体现在《小班化教育的中国模式》一书中。她认为课堂文化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课堂教学活动,一是课堂环境,两者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在课堂教学活动方面,可以分析活动主体――教师和学生,可以分析以教学目标为宗旨的师生交互作用,以此来透视课堂文化。在课堂环境方面,可以透视课堂物质文化,如讲台的位置、课桌椅的颜色、甚至包括墙壁的装设等;可以透视课堂制度文化,如学生共同遵守的班规、纪律等;也可以透视课堂精神文化,如课堂结构、课堂特征等。在教学中,课堂文化图式是相对稳定的存在,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文化图式就需要有文化自觉意识。因此,要形成新型的课堂文化,董教授提出了建议,认为可以从建立全新的课堂环境文化着手,如设计学习中心、活动区域等,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文化的革新。

4.指向主体性教学文化新形态

在《我国教学文化形态下的历史嬗变及当代重建》一文中,肖正德老师针对近代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迈进,提出应重构多元文化共生的新形态的教学文化――主体性教学文化,把老师、学生作为教学文化的研究主体。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注重师生间精神世界的交流;立足于儿童,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凸显其人性的特征,发展自我;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在讨论、思辨、操作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语文学科与文化的关系

语文课程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语文学科与文化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众多研究者聚焦语文教学文化的特点、本质,进行了系统而理性的思辨。

陈弦章老师阐释了语文教育的文化本质和使命,他在《语文教育文化论》一书中,还提出了语文教育文化实施的方法和策略。语文教学文化的研究,在本书中应该属于语文教育的范畴,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实践操作层面,但本书缺乏与之相关的教学实践问题的探索,还属于中观层面的理论分析。

曹明海、张秀清老师认为:“语文教育是文化过程。”他们在《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一书中对此命题作了充分阐释,认为语文教育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过程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同时也是传递文化的过程,在文化的浸润中陶冶人性、完善人格。在本书的下篇,专门针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语感教学、体验教学、对话型教学、主体间性理论与阅读教学、语文学习与教学情感智慧等新视角,这些观点能更新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思想,渗透文化意识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不过,立足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文化的研究成果,还只是散见于报刊文章之中。如杨晋夫、姜健在《语文课堂教学文化的反思与建设》一文中认为:“教学文化是语文课堂特有的文化。”作为特有的课堂文化,语文课堂有别于其他课堂,它充满生命活力,这种活力来自教材,来自编者,更来自师生间的情感传递;它关注师生“本我”生活世界,以感性思维为特征。对比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其教学文化形态是以控制、守成、灌输和主客疏离为特征的,那么要形成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文化,就应该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文本解读中生成感性体验,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交流。这样的论述更接近一线课堂的真实,将语文教学文化研究视角带向微观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