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必须勇敢地面对来自各方面新的挑战,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本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竞争日益激烈。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必须勇敢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新挑战,慎重地研究和解决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采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法,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和努力。

1.树立新型创新教育观,正确认识知识、能力、创新精神的关系

知识对于创新能力作用是有正负性的,它取决于对待知识的态度。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二者不可偏废。一般地说,有了广博的知识,在研究问题的时候,能从更广阔的角度进行考察,容易发现新现象,得到新启示,提出新见解,有利于创新。但是,一个人若成了知识的奴隶,就会思想僵化,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就会被束缚或扼杀。知识与能力是创新的基础,能力之中的创新能力是取得创新性成就的必要条件,但是,有了知识与能力不一定有创新的行为,它还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精神。任何一种创新活动都是从产生创新的意向开始,发展为对创新的需要,产生创新的愿望,并由此确定创新目的。学生一旦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精神,就能在创新活动中发挥聪明才智,顽强工作,产生创造性成果。在教学活动中,教育方针的贯彻,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三者的关系,竭尽所能,营造一个宽松、活跃和充满奇思异想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提出创新思想和主张。

2.加强基本能力的锻炼,着眼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人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包括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做出新成果的创造性技能,创新能力具有进攻性,而基本能力仅仅具有适应性。因此,不能把创新能力看成基本能力的简单的拼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好基本能力,但有了基本能力却不一定会进行创造性活动。例如,探索问题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洞察力、预见的能力等等,都不是一般的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但这些却都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加强各种基本能力锻炼的同时,应该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发展,学校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开设若干人文、科技、经济等任选课程。学生可按自己兴趣和意愿进行选修。二是设立创新学分,注重创新教育。在修满总学分中设置创新学分,规定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表现突出,或是参加本校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是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的各类作品,可以替代若干选修课,或集中实践环节中对应的学分。创新学分的规定,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提供了动力。

3.发挥两个课堂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树立“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育人理念,提高自身素质,认真搞好第一课堂教学,力求把学习知识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又具有较高的能力。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发散性地提问,广泛听取学生发言,尽可能征求多种答案,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活跃学生思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寻求解答,激发学生寻求“异常解决办法”的兴趣等。其次,创设激疑氛围,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学源于思,动脑思考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能仅仅提供现成的思维成果。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对于那些善于奇思怪想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正确引导。第三,加强辩证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师应把唯物辩证法思想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让学生形成辩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在辩证思维方面得到培养。第四,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倡学生勇于运用直觉,正确对待直觉思维的错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努力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第五,教师要适时宜地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疯狂”起来,围绕教学内容由表及里地开展创新思维,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个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第二课堂中,应注意造成活跃的学术气氛,努力使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个性,鼓励学生打破学科界限有组织,或自发地开展课堂以外的科技与学术、学科竞赛、工程实践等活动。

4.树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度的创新精神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的激励下发生和发展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使他们具有远大的理想。要使大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还必须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逐步形成勇敢、顽强的思想品质。另外,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生活管理制度以及学术研究制度等,直接关系到学生发展的方向,应增加鼓励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成果的内容。例如,学习成绩考核,不仅要进行知识考核,而且要进行能力考核,增加创新能力与创造成果方面的评分比重。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与加强纪律统一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贯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多看一些专著,多读一些相关的有价值的论文,提倡学生在对社会的关注中,有意或无意之间融入相关的思考,这样时间久了,不仅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洞察力,也培养了较强的思辨能力,而且也会有一定的思想沉淀。

5.重视学校软件系统建设,激励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

学校教育中对人才成长的“硬件系统”,如图书、设备、师资等较为重视,但对“软件系统”则容易忽视。所谓软件系统是指高密集的信息环境、高度民主的学风和高强度的竞争意志等。高密集信息,往往启迪创造性思维;民主的学风,往往成为发现新知、探求未知的温床;竞争意志则是发明创造、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青年学生好胜心强,富有远大志向。教育工作者应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创造性的火花和灵感,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诱发其创新活力,倡导学生参加科技咨询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对某些问题深入研究,并写出小论文,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的习惯。学校可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鼓励本科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自选项目,早期进入科学研究和实验研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制定政策鼓励参加创新活动取得创新成果的学生。另外,学校要多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在校园内形成一种鼓励创新、崇尚创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环境和气氛。

裴印山: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黄杰锋、王彩凤:河北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