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台湾―小岛,小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台湾―小岛,小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宝岛台湾,在印象里一直是一个很“远”的地方。从小到大的各种听闻,让这种“远”的感觉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一直想去,一直也都没有成行。

今年春节前收到台湾数位文化协会的邀请,他们在台北和台南会举办一系列的创业活动,希望我去讲讲创业,聊聊中国互联网。我很开心地答应了。当我收到他们转给我的机票确认单时,突然发现从上海到台湾只有两个小时的行程。台湾,原来并不遥远。

到达台北的酒店,差不多是傍晚的时候了,几位文化协会的朋友驱车来接我,我问他们去哪里,他们说在台北,就不带我去什么饭店吃大餐了,去一个游客们一定会去的地方:士林夜市。

我并不算是一个“吃货”,但是当我走在士林夜市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时,面对两边各种品味繁杂的小吃摊位,我还是犯晕了,该吃什么呢?因为好吃的实在太多了。

除了小吃,那里还有很多街边的游艺摊位。这些街边的游艺,一下子让我感觉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那里有打气球,有吊空瓶子,有弹弹珠等等,这些在大陆的大中型城市几乎“绝迹”,或者只能在逢年过节看到的经典,在台湾这显得很常见。

我们在士林夜市逛了一圈,小吃吃了一路。最后朋友说:“我带你到台北著名的景点看看吧。开车感受一下台湾的夜晚,估计你后面几天也不会去逛了,总要留几张照片算是到此一游吧。”呵呵,他真了解我。这次行程我最想去的,是本地的创业公司和孵化器,而后面几天的日程已经排得满满的。

我在台湾第一场演讲的主办方之一是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资策会),地点放在他们在台北的Living Lab。Living Lab的概念出自MIT的William Mitchell教授,他认为Living Lab是一种研究方法,即将实验室实验环境带入至使用者真实生活的环境进行验证。台湾资策会建立Living Lab,是希望整合人才、资金和商业模式等资源,在这里能够进行各种创新应用和服务模式的验证,进而构建一个新型的创新科技社区。

主办方在我到台湾之前和我沟通的题目,着实让我琢磨了很久: Chinternet,即China Internet。这确实也是台湾互联网行业对中国互联网最好的理解和心态的反应:好奇,疑惑而又有一些不知所措。

对中国的好奇,在于台湾的互联网从业者纷纷看到中国互联网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近年来的迅速发展,他们希望能有机会把自己的应用或者服务带到大陆来;而疑惑,又在于他们面对大陆这个偌大的市场,却不知从何下手。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东西在大陆有没有市场,有没有竞争力,大陆的创业热点在哪里,创业者们和投资者们都在忙乎什么?

而不知所措,出于自2012年下半年后,中国的一些巨头,包括淘宝、微信和微博纷纷开始进军台湾市场,铺天盖地利用各种媒体拉拢各个明星做推广,这让台湾本土的从业者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用主持人―来自台湾PunApp网站主编的说法,在台湾互联网人的心里,这是中国互联网创业的真实与虚幻。

在士林夜市的时候,有一个现象让我很困惑,就是那里很多的“小商小贩”们,都是20出头的帅男靓女。这完全不是出于对他们从事的小摊事业的贬低,因为我能感觉到他们做得也很开心,我觉得奇怪的地方在于为什么他们会选择这个行业,而不是科技创业。

在台北,我也拜访了两家知名的创业孵化器,台湾的第一个孵化器AppWorks和李开复参与的台湾创新工场TMI。当我向AppWorks的创始人Jamie和TMI的合伙人Lucas问起台湾的互联网创业生态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摇头。

在台湾,关注早期互联网项目投资的机构凤毛麟角。Jamie说这里VC很多,但大多数还是把关注点放在硬件和传统IT行业里。然而如果你去关注台湾年轻人的教育程度,比大陆要高;他们的教育机制,让年轻人更有创造力;另外台湾与美国及日本的密切也让很多年轻人有机会到海外深造。为什么台湾的互联网创业至今不够给力?用Lucas的话来说,台湾年轻人的梦太小了。

台湾的硬件公司,仍然是从事技术行业台湾年轻人的首选,因为那里的待遇很好。硬件产业曾经是台湾的辉煌,如今却仿佛成为台湾互联网的牵绊。

而互联网行业,目前一个开发人员的薪酬,和大陆的开发者差不多甚至于还要少。这是台湾年轻人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或许开家小吃摊或者一个小咖啡厅他们愿意做,因为喜欢这样自由生活,赚钱也不会少;台湾互联网市场本就不大,要让他们做一个互联网公司,把它做大甚至于发展到海外,再到上市,这个梦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太大了!

事实也是这样,新近拿到几百万美元投资的几家网站iPeen, FashionGuide等,都已经是做了好多年的公司,这对台湾市场已经是非常大的投资数额。

台湾的年轻人,或许有更好的自身条件;而台湾热热闹闹的夜市生活,或许让他们感觉都太安逸。相比之下,这让我想起去年我带着几个中国的创业公司到旧金山的情景,他们开发的App或者手机游戏,其下载量加起来在全球差不多有4亿次之多,而这些创始人当中,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到美国,甚至连说日常用的英文都是问题。

给台湾互联网打上“没有希望”这样的标签,显然也并不合适。在台湾5天马不停蹄地对各种创业公司和机构的拜访,也让我坚信台湾的潜力。

我看到PunCar这样的致力于为大众和传统行业推广使用新互联网服务的解决方案的NGO组织。我看到在AppWorks两层楼的办公空间里坐满了各种创业团队,其中有Fandora“爱艺术”这样的独立艺术家的线上社区,也有呼叫师傅这个创业团队专门帮你找装修师傅的线上服务。

TMI告诉我App Accessories即App+硬件是他们看重的领域,也非常适合利用台湾的自身产业资源;我拜访了Cubie,这家台湾本土做移动社交网络的公司目前不仅在台湾,也在东南亚积累了几百万的用户。

台湾iPeen爱评网已经被大众点评网投资。PicCollage拼贴趣这个图片处理应用的创始人在美国创业,现在回到台湾,目前这个应用有1700万的下载,已经拿到了包括500Startups这样知名海外投资机构的投资。

在创立方,一个使用高校教学大楼建立的协同办公室里,我遇到了利用NFC技术可以将交通卡变成线下活动签到工具的fbcard团队;专业的居家生活社群DecoMyPlace;为宠物主人建立的社区WinWing等等数十个创业团队。

我更看到在台南政府大力支持的在成功大学举办的Startup Weekend创业周末活动上,16个项目的大部分由大学生组成的创始团队一个接一个在台上自信地用中英文演讲,其中好些项目关注人们的衣食住行,其立意都可圈可点。

这些创业者让我看到台湾互联网创业的潜力,相比内地的创业者,他们更追求创新和创意,也更关注生活的真实需求。但台湾的年轻人能不能在互联网再创造一次其在硬件制造业上的成功,也许很难。然而台湾的互联网创业梦,毕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