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课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课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阅读在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阅读,在教学中,应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还应倡导多样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科学;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49-02

【作者简介】徐杰,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小学(江苏海门,226100),高级教师,江苏省科学特级教师,科普作家。

在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阅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科学素养不仅包括科学知识,还包括在所有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概念、技能和价值观。因此,教师需要加强科学课中学生阅读的研究,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科学素养。

一、科学课中阅读之于学生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本质观。

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及探究的精神,而阅读科学发现、科学研究过程的史实资料,是学生体会科学本质、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科学结论的产生过程”的资料,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能够理解科学的真谛。例如:关于光的本质的认识,科学家经过长达两百多年的反复争论,才对光的本质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又如,爱迪生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继续实验,大约试了几千种材料,才找到新的发光体――竹丝,实现了耐用的目的。因此,阅读科学发现过程,分析与思考过时的或错误的科学结论,能帮助学生领悟实事求是、不畏艰难、坚持真理、讲求证据等科学精神,这对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形成非常重要。

2.有助于学生形成和理解科学概念。

在阅读科学读物前,学生就已经拥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初步的科学概念。而通过对科学读物中图画和文字的理解、分析,学生会先前形成的科学概念,并结合科学读物提供的信息,对相关概念进行二次建构,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这就是概念重建的过程。而科学概念的重建,大多是建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的。随着学生阅读深度的不断增加,一部分结构化了的读物,会沿着某一固定主题,把概念、问题等逐步呈现出来,这时学生通过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比较和内容的串联,会慢慢形成对该概念的正确的理解。随着学生阅读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在理解科学概念方面的能力,将螺旋式提升,并进入逻辑推理阶段。因此,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整合系统性的科学读物供学生阅读,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当前所学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又能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科学学习。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1.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新颖而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使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最大化地实现教学效果。例如:在苏教版《科学》五上《用模型解释》一课的教学中。

师:请同学们观察大屏幕上的这幅图片,并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生:纤细的枝干上长着绿叶和鲜红的果实,像玛瑙一样美丽。

生:树枝很细,树叶是碧绿的,上面有几只蚂蚁在爬。

生:树叶微微卷起,上面还有叶脉。

师:看到这些,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个画面呈现的是哪个季节?

师: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生:应该是夏天。夏天蚂蚁会出现。

生:可能是秋天,秋天树上才会结这么多果实。

…………

师:刚才,几位同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说明,在科学上,可以称之为解释。要想给出正确的解释,必须结合更多的事实,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

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再将其与相关的科学阅读材料进行对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由此及彼、拓展发散、联系积累,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多组织这样的阅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自学能力。此外,教科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实验操作图、组织结构图。这一类插图生动地体现了实验过程或编写者的想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这些图画,让学生获得读图的机会。

2.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重视特色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自主行为。阅读中,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应设置有难度、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明确重点。如:在进行教科版《科学》三下《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的教学时:

师:什么原因让马铃薯在一个水池里浮,在另一个中水池里沉呢?

生:可能是大的马铃薯沉,小的马铃薯浮。

生:我认为小的马铃薯沉,大的浮。

生:或许是水的问题。

师:你认为水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呢?

生:浮起来的水中放了食盐。

师:确定是盐吗?可能是另外的物质吗?

生:有可能。

师:怎样才能确定呢?

生:把它们都放到水里试试。

师: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开放性的问题会产生多样的猜测,学生会给出“可能……可能……”的预测,学生在对现象做出解释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问题,思维也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活跃,进而产生探究到底、弄清事实的想法。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盐水选种》《“沉浮子”的制作》等与浮力相关的科学短文,这比直接给他们灌输知识更加有意义。

3.采取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阅读中,学生不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阅读时,教师应当多留一些创造、创新的空间给学生。对于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结合已有的知识和想象,多角度地表达自身观点和见解。

在教学教科版《科学》五下《沉浮c什么因素有关》一课时,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想一想,沉浮和什么因素有关?说一说什么方法可以改变潜水艇的状态?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精读科学材料后,教师还可以提问,如“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老师有哪里没讲清楚,告诉老师好吗?”以此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二次学习。

合作阅读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同,因而对材料的理解也会不同。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会产生思维共振,提高阅读效能。学生还可以针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或需讨论的问题,提出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观点,与其他成员共享、交流。

根据具体阅读内容的特点,合作阅读可以采取辩论式、诊断式、互补式,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各小组的代表介绍本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或提出本组的问题让全班讨论,或回复其他小组的质疑。例如:教学苏教版《科学》五上《测量心跳和呼吸》一课前,有个学生慌慌忙忙向笔者报告,他和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发现呼吸能够停止3分钟,但心跳怎么也不能停止3分钟。笔者立即意识到学生在阅读上出了问题。于是,教学时,笔者安排学生再次精读课文,之后,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的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读懂了课文,明白了实验中的“停止跳动”是“停止身体跳动”。

教学的实际情况一次次表明,科学教学中,加强阅读积累,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促使学生更好、更主动地掌握科学知识,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