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人的本质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几千年来,人们对其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求,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揭示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区别了以往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这个问题认识上的一些误区,首次对人的本质问题运用了比较科学的概念,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
【关键词】人的本质;黑格尔;马克思主义;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243-01
一、黑格尔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及马克思对此的批判
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人的本质问题上,一方面,黑格尔以动态的眼光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将对象的人理解为人自己劳动的结果,将劳动看作人们自我确认的本质。这些观点远远都超过了机械唯物主义。另一方面,他又把劳动仅限于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把人归结为非对象性的、唯灵论的存在物,认为人不是感性的客观存在,而是自我意识。在这种体系中,黑格尔在崇尚人类抽象整体的类本质时却忽略了活生生的个人,马克思对此提出了种种批判。
首先,在黑格尔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劳动的结果”的观点上,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是站在现代经济学家的立场上,把劳动看作了人的本质,看作了人自我确证的本质”,认为黑格尔只看到了劳动的积极方面,没有看到消极方面。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内作为外化的人自为的生成,而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
其次,针对黑格尔所说的“人的本质即自我意识”这一观点,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黑格尔用自我意识来代替人,把各种纷繁复杂的人类现实说成是自我意识的特定表现,然而自我意识的本质并不是人,而是理念,因为他认为理念的现实存在就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化的理念。黑格尔的现象学最后完全合乎逻辑地用“绝对知识”来代替全部人类现实――之所以用知识来代替,是因为知识是自我意识的唯一存在方式。
从以上对照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黑格尔关于人的本质方面的论述是其唯心主义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其中也不乏合理之处,但他把人当做绝对精神发展的一个环节,把人的本质等同于自我意识,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马克思在对旧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唯心主义扬弃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在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揭示出了人的本质。
(一)“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是社会的人”这个基本事实出发,对以往的思想家进行了全面清洗,抛弃了他们关于“人、人性、人的本质”的抽象议论,将人放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去揭示它的形成、规定与发展,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解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总论。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里,马克思并非是下定义,而是提出了考察人的本质的一种方法――通过一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人的本质不是个人所有的固定的抽象物,而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每一个人都是现实的、社会的人,他的本质是在与他有关的一切社会关系的影响陶冶下生成的,并随着这一切社会关系的发展不断发展。
2.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当人们自己可以开始生产他们所需的生活资料时,就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动物虽然也有活动,但其活动只是一种本能的活动,而人的劳动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以自我意识形态体现的创造性的活动。
从以上二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深刻内涵。它不是从狭隘的人类学的角度来说明人的本质,抽象出人的某一特点,也不是从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看作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存在物。它是共性和个性、变与不变的统一;它既区别了人与动物,又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别;它在强调人的社会性是不变的同时,又通过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来动态地考察人的本质。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的意义
马克思立足于社会实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总结和批判了以往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论述了人的本质问题,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他对人的本质的揭示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马克思强调“人是具体的人,资产阶级所宣称的一般的抽象的人是不存在的”。在阶级社会中,人是阶级的人,不属于阶级的人是根本不村子的,这是马克思阶级斗争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二,他揭示了人的本质异化的根源。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异化的根源在于宗教,而马克思认为根源应在于社会,在于生产关系。因此,要消除人的本质异化的现象,应从变革生产关系入手。
总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视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有着质的飞跃,他为研究人的需要、人类解放、人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何昌善.马克思主义原理[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4]肖前.辩证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韩庆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疑难解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