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师写作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驱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师写作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驱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叶老说过:“‘言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或以言教,或以不言而教,实际上都是‘身教’,‘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行都足以为受教育者的模范。”教师经常动动笔,写点东西,并且将自己发表的作品示之以学生,久之,这种“不言而教”的行为就会在学生心目中形象定格。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作文兴趣具有较强的内驱作用,也对他们了解、认识教师的生活底蕴和精神风采具有直观效果,这种作用反过来又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力场”。下面从三方面粗陈管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1.识师――沐浴和煦的春风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施加教育,必须树立一种形象,这种形象越高大越完美,教师的威信也就越高,教育的效果也就越显著。心地善良,舍已为人,关爱学生,淳朴谦逊,平易近人,才华横溢,治学严谨,施教有方,这种德才双馨的教师能征服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接受这些老师的教育,学生心悦诚服,自豪不已。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记》上也说:“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心理学认为,具有威信的教师之所以对学生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是因为学生把教师看作榜样,教师的示范可以起更大的教育作用。当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时,学生就会产生处处向教师模仿的意向。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洞察你的精神品质,进而对你产生钦敬之情呢?除了课内外教师的良好修养外,其中最具魅力的就是教师能写出较高水平的文章。马克思说过:“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不论什么文章都是客观实际在人脑中加工后所产生的,这就不能不带上作者浓重的主观色彩和个性品质。一般来讲,学生对教师的思想感情、生活波折、心路历程是比较陌生的。学生通过阅读教师的文章,就对老师的内心世界有了一个多层面的透视。笔者在这方面有深刻的体会。我爱好写作,时常在《中国教育报》、《兰州晚报》、《兰州日报》、《语文报》等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一些习作,大多是记实性散文和语文学习辅导性文章,读了《为了山里的娃娃》,学生知晓了我平生执着追求的是什么;读了《“两半户”的苦与乐》学生清楚了我心中还有一个苦乐交织的天地;读了《家庭乐园》学生深为我热爱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的情趣所感动……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读了老师的文章我们懂得了他的方方面面,首先要像他那样做人,其次要像他那样刻苦进取,努力拼搏,学好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学生读你的文章了解你的思想感情、心路历程,更了解你的文笔才华,就会尊重你,佩服你,甚至还会自觉不自觉地仿效你的言行举止,这里有精神方面的,更有语文素质方面的。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兴趣,往往会引起学生学习相应学科的兴趣。对数理化学科造诣较深的教师会引起学生对数理化学习的兴趣;对写作较为精深的教师,会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读文识师,心里就吹进了一股和煦的春风,春风浴地,就不能不长出些芳草红花来。

2.读文――引进习惯的大门

学生对教师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自然就会对教师的文章发生兴趣,据笔者三年来对两个平行班120名学生跟踪调查,每当教师的文章见诸报端,学生无一例外的都会争相传阅。他们可以不读陌生人的文章,但不能不读与他们朝夕相伴的老师的作品。这里有许多心理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是熟悉。学生对教师熟悉,对教师文章内容一般也比较了解,因为教师的大部分文章反映的就是校园生活,描绘师生之谊,抒写师生之情。由于熟悉就引发了学生阅读教师文章的兴趣,这就像许多人喜欢听自己会唱或听熟了的歌曲一样。其次是新鲜,在我们大西北山乡一隅,学生大多是和素昧平生的作者的文章交朋友,而现在却频频接触自己老师的文章,这实在是桩新鲜事。心理学认为,新颖的东西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注意时间一长就会造成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再次就是需要。教师的某些文章就是直接写给学生读的,有的介绍学习方法,有的提供课外信息,有的则是介绍知识点或疏通学习思路,这些文章学生一般都是比较需要的。

以上讲的是由于特定的心理因素自然诱发阅读兴趣的问题。凡注重写一点东西的教师,都首先在读书上下过功夫,他们对“读”有着直接的感性经验。读什么他们会依据自己的阅读历程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开列出一个书单。至于阅读的方法与甘苦得失,读书的经验感受,读书的成败关键,他们可以用心去告知学生,就像山涧叮咚流淌的泉流,随时随地去浸润学生干渴的心田。这可称作阅读教育。

自然诱发和阅读教育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学生的阅读意识,让学生在阅读方面进行层级发展。先阅读教师的文章,再阅读他人的作品;先阅读报纸杂志,再阅读其他类型的;先阅读短小的,再阅读长篇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叶老说过一段精辟的话:“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之外,不再接触什么,这是不对的。为了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可见叶老是非常重视课外阅读的。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达到真正素质教育的目标,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位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必须加强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阅读教师的文章又得到了教师耐心热情的理性指导,这样他们带着良好的习惯走进阅读的大门不仅完全可以变成现实,而且还会登堂入室,走出一个阅读学习的新天地。

3.作文――点燃兴趣的火焰

阅读和写作是紧密联系的,阅读为写作准备了外部语言物质条件,读促进了写,写又要求学生大量去读。唐彪在《读书作文谱》说:“文无他术,唯读而多为之自工。”鲁迅先生也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由于多看和多练,此外并心得和方法的。”这就指出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读书是写好文章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自然就会将阅读的认知与积累向写作方面转移。在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下,这种转移并不困难。

这里教师的言教起了重要作用。著名教师于漪说:“语文教师必须会动笔会写文章。自己无写作甘苦,无书面表达的真切感受,写作教学往往空对空,指导干巴巴,点不到关键处,点不到要害。”叶老也曾说:“教师善于阅读,善于作文,看书报能抓住要点,写的东西能说得正确明白,才能真正用启发式启发学生。”这就明确指出了教师的写作能力与语文教学的关系。教师有写作的感性经验就能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良好效果,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就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笔者经常结合自己写作某篇文章的完整过程,向学生大讲作文感受,并拿自己的文章像讲课一样讲给学生听。课本中有关语文知识,诸如观察和认识、写人的方法、提炼中心、抓住特征说明事物、联想与想象、材料的选择与剪裁、散文的形与神、比较阅读、理解词语和句子等,我都能结合自己的写作感受讲出来,学生普遍感到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言教的另一个意义就是教会学生读生活这本无字大书。没有写作经验和感受的教师,在认知、发掘、捕捉材料时比较迟钝,缺乏生活的灵性和悟性。生活中的材料像空气中的水珠一样,似乎看不见但经过雨后斜阳的照射,就会显出美丽的彩虹。生活中可入文的材料比比皆是,只要做有心人,处处留意,时时注目,就可捕捉到丰富的材料,吸取有益的营养。这种能力既靠学生自身敏感性,更要靠教师对学生写作悟性的开启,像气功大师为弟子疏通气路一样,当时机成熟时,手指一点,气路便畅通了。

卢梭说过:“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教师的写作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他们自然就有了仿效与追求的样板。学生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极强,他们读教师的文章不能不产生动笔之情,他们聆听教师谈写作经验体会不能不产生写作冲动,教师写作的勤奋刻苦精神不能不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古道热肠,春风化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朝夕相伴,言传身教,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学生心目中点燃起作文兴趣之火,这种火会越燃越旺,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强大动力。

总之,教师写作对学生语文学习有着明显的内驱作用。志公先生指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根本的问题是教师。“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广博的学识,要见多识广,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关键,是21世纪语文教学大发展的基础条件。